开国典礼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开国大典那些事)

国旗是国家的一种标志性旗帜,是国家的象征,它通过一定的样式、色彩和图案反映一个国家政治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

每天清晨,在天安门广场,伴随着旭日的第一道霞光,五星红旗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

开国典礼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开国大典那些事)(1)

所以,今天来了解一下中国第一面国旗的由来。

1949年6月15日,全国政协会议筹备会在解放不久的北平正式成立,该会所担负的筹备工作中,就包括制定新中国的国旗这项重要任务,并指定由筹备会的第六小组负责。

这个小组的成员有16人,他们是:马叙伦、叶剑英、张澜、郭沫若、陈嘉庚、马寅初、蔡畅、李立三、张奚若、廖承志、田汉、郑振铎、欧阳予倩、翦伯赞、钱三强、沈雁冰。

6月16日,全国政协筹备会议首次会议上,决定成立拟定国旗、国徽、国歌方案小组,并向全国发出征稿启事。

1949年7月4日,第六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这次会议决定:登报公开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和国歌词谱;设立国旗、国徽图案评选委员会和国歌词谱评选委员会。评选工作除由小组成员分别参加外,还聘请了徐悲鸿、梁思成、艾青等专家参加。

一个月内就收到国内外应征稿件1920件,图案1992幅。

1949年7月14日至8月15日,《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等报刊刊登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征求国旗图案的通知。

征求国旗图案的消息迅速地向全国、向海外传开。

开国典礼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开国大典那些事)(2)

许多人在工余时间,摊开稿纸,开始了设计工作。

他们精心设计、绘制出一幅又一幅各具特色的图案,标上详细的说明,寄到了北京。他们把设计绘制国旗图案作为一件光荣、崇高的事情,以倾注自己对新中国无限热爱的心意。

应征的国旗方案也各具特色。

如陈嘉庚设计的国旗是镰刀斧头旗;郭沫若设计的国旗是两个长条,象征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长江和黄河;朱德设计的国旗左上角为蓝色长方形,嵌有红五角星,象征晴朗的天空。

这些图案经过认真挑选,选出38幅图案印发给政协代表,让大家评议。

最后确定其中的复字第32号图案,经毛泽东审查通过。

开国典礼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开国大典那些事)(3)

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通过了以五星红旗为国旗的议案。

对于它的设计,人们或许会这样想吧:如此高水平的巧妙设计,一定出自一位闻名遐迩、才华横溢的美术大师之手。

其实不然。

五星红旗的设计者原来是一位默默无闻、长期从事计划、财务工作的同志。

他叫曾联松,是上海一名普通的经济工作者。

开国典礼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开国大典那些事)(4)

从学生时代起,曾联松就是一位充满爱国激情的热血青年。

他眼见旧中国曾联松 雕像倍受外强蹂躏,金瓯残缺,满目疮痍,民不聊生,真是心如火焚。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他曾和爱国学生一起,走上瑞安街头,宣传抵制日货。

1935年,他又在南京勇敢地参加了响应北京"一二九"学生运动的集会游行,并且在党的引导下,开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所设计的国旗的寓意是:一颗大星引导在前,几颗小星环绕其后,形成众星拱北斗之势,大星即为中国共产党,小星代表中国人民,党和人民团结战斗,从胜利走向胜利。

在确定小星的数目时,他联想到毛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说:“人民包括四个阶级,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所以他决定以四颗小星代表广大人民。

开国典礼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开国大典那些事)(5)

大五角星的中心点,在该长方形上五下五、左五右十之处。

其画法为:以此点为圆心,以三等分为半径作一圆。在此圆周上,定出五个等距离的点,其一点须位于圆之正上方。然后将此五点中各相隔的两点相联,使各成一直线。此五直线所构成之外轮廓线,即为所需之大五角星。五角星之一个角尖正向上方。

四颗小五角星的中心点,第一点在该长方形上二下八、左十右五之处,第二点在上四下六、左十二右三之处,第三点在上七下三、左十二右三之处,第四点在上九下一、左十右五之处。

其画法为:以以上四点为圆心,各以一等分为半径,分别作四个圆。在每个圆上各定出五个等距离的点,其中均须各有一点位于大五角星中心点与以上四个圆心的各联结线上。然后用构成大五角星的同样方法,构成小五角星。此四颗小五角星均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五角星的中心点。

1949年10月1日,时任国家主席的毛泽东亲手升起了象征新中国诞生的国旗。

从此,五星红旗正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开国典礼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开国大典那些事)(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