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芸跟郑钧离婚了吗(刘芸痛哭上热搜)

《妻子的浪漫旅行6》里,刘芸十分委屈地回忆:

“我刚跟郑钧在一起时,在车上俩人吵架了,我说你停车吧,他就真的把车停在路中间让我下去了,我从凌晨四点走到凌晨六点。”

刘芸跟郑钧离婚了吗(刘芸痛哭上热搜)(1)

郑钧为了替自己“脱罪”,补了一句:“是她自己拉车门跳下去的。”

评论区的网友,却对刘芸更有共鸣:

“谁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想你哄一下,等半天等来一个‘嗯’,那能不吵吗?”

其实亲密关系里的大动干戈,往往产生于:一个“不好好听”,一个“不好好说。”

牛头不对马嘴,光是听和说,都可以变成两把伤人的利刃。

更有甚者,一句有口无心的话,在亲密关系里掀起狂风暴雨。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刘芸跟郑钧离婚了吗(刘芸痛哭上热搜)(2)

为什么我们学不会“好好倾听”?

听别人说话,其实是一种人人都能做到的正常行为。

但有时候,说的人和听的人,面对同一句话,却会产生不同的意思。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讲一段对话你就懂了。

丈夫:“今天真是太忙了,领导让我跑了三个地方,还都落了空。”

妻子:“我今天不累吗?”

丈夫:“我不是这个意思。你没懂。”

妻子:“你就只会跟我抱怨,你有听懂我说的话了吗?”

丈夫:“你吃了炸药了吗?”

一场夫妻吵架山雨欲来。

刘芸跟郑钧离婚了吗(刘芸痛哭上热搜)(3)

是不是有点耳熟?像不像时常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场景?

这段对话,是来访者小晴的真实经历。

每次沟通,丈夫的语气和声调,让她产生一个感觉:“他在给我压力,可我不想接受。”

听久了,心累,人也累。

“他可能只是在正常说话,却有一股扑面而来的窒息感。”小晴对此也很无奈。

她和丈夫的困境,像极了很多伴侣之间的烦恼:

男友微信回复一个“嗯”,女友琢磨:他是不是在敷衍我?他是不是看我不爽?

丈夫无意说了一句“累”,妻子嘀咕:他是不是厌倦我了?话都不想跟我讲?

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听在心里却变了样。

这种倾听时不经意间的“歪曲事实”,其实是典型的“防御式倾听”。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不小心掉入“防御式倾听”的坑里。

刘芸跟郑钧离婚了吗(刘芸痛哭上热搜)(4)

在小晴身上,我们发现,“防御式倾听”可以拆解成三个信号。

1、自我辩驳。

小晴发现,每当丈夫把话题指向她,她时常会想“我不是”、“我没有”。

“孩子今天怎么没胃口?”

——“我没有让他乱吃啊”;

“沙发是不是该换了,都塌了。”

——“我不是故意把沙发坐塌的。”

这样的对话,如同在心里设一个“辩论台”,要在每一场沟通中争个输赢。

2、回避退缩。

当丈夫刷着手机,对小晴说:“二胎真好玩,你看这两个孩子多闹腾。”

她的内心就像针扎一样,立刻会说道:

“我可不生。”

“你不是看过我生大儿子多遭罪吗,怎么可以这样伤害我。”

3、钻牛角尖,开始在关系里,变得敏感多疑。

“他昨天那句话是不是也在针对我?”

“这好像不是他第一次这样说了,上个月也说过。”

“刚开始恋爱的时候我们就因为这事吵过。”

……

刘芸跟郑钧离婚了吗(刘芸痛哭上热搜)(5)

自我辩驳、回避退缩、敏感多疑,其实是常见的 “防御式倾听的三大信号”。

然而,信号的出现,却不是为了防御,而是为了伪装。

我们伪装起敏感的内在,伪装起脆弱的自我,以至于在沟通中,听不到对方真正想说什么。

而我们没办法好好倾听,是因为把对自己的不认可,投射到了对方身上,认为对方也不认可自己。

为了隔离这份不认可,我们在内心树起高墙,扭曲了沟通的模式,成就了沟通中的“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爱人说的话,听进我们耳里却成了另外的意思,这不但让爱人感到很累,也让我们自己同样感到疲惫。

当“防御式倾听”进入我们的亲密关系,那便充满了窒息、攻击和不安。

一场好好的沟通,也变成了矛盾的源头。

刘芸跟郑钧离婚了吗(刘芸痛哭上热搜)(6)

不好好听的人,也无法“好好说话”

防御式倾听发生后,比内心的防御高墙更糟糕的是,激活了自我保护的“利剑”。

这把剑,叫做“习惯性反驳”。

如同我们因为对方的话感到不安、自卑、焦虑,就很容易第一时间反驳回去。

刘芸跟郑钧离婚了吗(刘芸痛哭上热搜)(7)

就像,当伴侣说,你可以多看书,提升自己的时候。

陷入“习惯性反驳”模式的人,就会觉得伴侣是在否定自己,在指责自己是一个没文化的人,甚至轻视自己。

轻则会为自己解释,重则否定对方作为一种报复。

本质上,我们是想澄清“我不是这样的人”。

但因为自卑心理被激活,急于为自己解释,因此反驳时说的话,往往不太好听。

在《再见爱人2》中,我们在嘉宾张婉婷的身上,看到了这样的模式。

丈夫和大家讨论演员角色,她觉得丈夫自视甚高,有一种被看不起的感觉。

于是对丈夫说:“你又没有功成名就,在这儿侃侃而谈什么?”

丈夫不再说话,她又感到自己被冷落:“你是一个演员,你洞察不到我的情绪,你怎么演戏?”

刘芸跟郑钧离婚了吗(刘芸痛哭上热搜)(8)

顿时,丈夫也不知道,妻子张婉婷这么大情绪到底哪儿来的。

或许,可以用布莱克曼的一句话来解释:

“一个不能识别出指向所爱的人的愤怒的人,可能反而会感到强烈的自我憎恨。”

张婉婷的情绪,或许是一种自我憎恨的表现。

她童年坎坷,饱受伤害,每当感到被否定,就会无意识触发“内在防御模式”。

那些充满攻击性的反驳,其实是缓解焦虑不安的应激反应。

她知道这让自己看起来很不讨人喜欢,可还是条件反射用这种方式保护自己。

明明想得到更多爱,却推着爱人离自己越来越远。

于是,越反驳,越痛苦。

第四期节目里,沈奕斐和胡彦斌用一句话,精准地形容了张婉婷:

“卖火柴的小女孩,学了《孙子兵法》。”

每当她觉得丈夫伤害到自己了,就用“兵法”来保护自己,反驳她认为的“攻击”。

最终,让自己陷入一个情绪的死循环。

张婉婷唯一能想到的和平方式,就只有对丈夫下封口令:“你别再说话了。”

刘芸跟郑钧离婚了吗(刘芸痛哭上热搜)(9)

话没了,争吵的确没了,但爱和关心也没了。

维持亲密关系的意义,也逐渐消退。

其实,防御性倾听和习惯性反驳,都是我们保护自己的方式。

当一个人被外界激发了不安,无法缓解,这两种方式,能帮助他保护自己,远离不安。

但谁都想不到,它对亲密关系造成如此恶劣的影响。

或许,伴侣并不想伤害我们,也不想跟我们吵,只是想好好说话。

可是,我们心底的不安,被伴侣的话激活,把它标记成了“伤害”“攻击”“否定”……

一场普通的聊天,就变成了刺耳的挑剔、伤人的攻击;

一句正常的表达,就变成了利剑劈在心尖,斗个你死我活。

结果,亲密关系走向下坡,爱陨落,婚姻也只剩冰冷。

刘芸跟郑钧离婚了吗(刘芸痛哭上热搜)(10)

如何好好听、好好说,重建和睦关系?

听起来,防御式倾听和习惯性反驳,可真是“害人精”。

但没了它们,我们的婚姻就能和睦恩爱吗?

刘芸跟郑钧离婚了吗(刘芸痛哭上热搜)(11)

正如作者安娜.弗洛伊德在《自我与防御机制》一书中所说得:

“人是不可能完全没有防御的。我们能为自己做的,是把低级原始的防御机制,成长称为高级成熟的防御机制。”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在亲密关系中,存在不成熟的地方。

最需要做的不是让它消除,而是使它升华。

为此,首先,你要行动起来,增强自身的价值感。

正因为自身价值感太低,人才会对外界看法敏感多疑自卑。

我们可以求助专业人士、心理咨询师,或学习书籍课程,通过向内分析自己,增强自信心。

同时,夫妻沟通过程中,使用一些增强价值感的小动作,比如:

直视对方眼睛,时而点头认可,让对方感到你很笃定地在倾听。

然后,学习另一种没有攻击性的沟通方式。

当我们用“你……”开启话题时,容易因为立场太自我,让另一半感到攻击。

因此,不妨把以“你”为开头的句子,变成以“我感受到”作为前缀的表达。

刘芸跟郑钧离婚了吗(刘芸痛哭上热搜)(12)

举个例子:

你看不起我——我觉得受到了忽视;

你太邋遢了——我不喜欢一地狼藉;

你真没用——我感到心里很不安。

这样一来,对话是不是就温和多了?

最后,学会使用“旁观者视角”,让自己保持冷静客观。

当你在沟通中感到被攻击时,想象一下:

同样的场景发生在你最好的朋友身上,她会理解成攻击吗?

同样的场景被一个陌生人看到了,他会觉得这个丈夫在攻击妻子吗?

同样的场景换个立场,当你说出那句话时,你的初衷是攻击丈夫吗?

答案,其实很容易想象出来。

要是想象不出来,可以使用重复性倾听:重复对方话里的重点,精确内容,从而减小误会。

当我们反复练习这三个方法,慢慢的,低级的防御机制,就会升级成为高级的防御机制。

刘芸跟郑钧离婚了吗(刘芸痛哭上热搜)(13)

我们的内在会更加积极、通透、稳定,不再想着“修理另一半”,而是接纳全部的自己,也接纳亲密关系中的矛盾。

那些天雷地火的汹涌争执,就恢复成为安宁和睦的知冷知热。

从容去爱,平静相待。实在错了,就好聚好散。

用成熟去堆砌关系中相处的点点滴滴,幸福才会像石梯一样稳固坚硬。

刘芸跟郑钧离婚了吗(刘芸痛哭上热搜)(14)

*本文由作者与张德芬空间主笔团共同创作,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策划 | 鱼甜

编辑 | 秋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