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一菲演技好不好(为什么我这么努力表演)
《演员请就位》唐一菲和曹骏饰演《三十而已》中顾佳和许幻山摊牌的一幕戏。
作为观众,这场戏的确够尴尬,唐一菲时而疯狂,时而冷静,这种神经质的表演,根本就不是顾佳,就连个正常人都算不上。
可是即便到了最后,唐一菲还是很纳闷,甚至还在说:我到最后也不知道,我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我相信这应该是她的心里话。她自己应该在想:你看,我的表演有爆发力,情绪的掌控也游刃有余,这难道不是我的演技很突出吗?你们为什么看不到?为什么不识货?都不认可我?
相比一些年轻演员来说,我的情绪起伏以及讲台词的功底,怎么也比他们要好,我为什么还会输?
这其实就是她自己的思维定势所决定的。她并不具有换位思考的能力。如果,她能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就会发现她这种纯属于自嗨型的表演,根本打动不了任何人。唐一菲沉浸在自己的情绪当中不可自拔,就以为自己表演的完美无缺。
这就像我们写作,有些作者的文词华丽,词藻堆积,自认为写的文章独一无二,作品一出来就应该是受到众人追捧。
却不想,市场的反应平平,好多读者根本就读不进去,而他自己还会在那里自怨自艾,认为自己是怀才不遇,没有遇到懂他的人。
这种情况其实很普遍,除了写作和表演,生活中也经常遇有这一类人。
他们不会换位思考,比如某些父母,他们一心为孩子打算,但是却得到孩子的反抗叛逆不理解。
做父母的始终不明白,为什么我一切都为你好,你却不领情?
这同样是因为他们很少去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他到底需要什么。每一个独立的人,他们都希望有自己的路,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想只做一个傀儡,一个木偶。
这其实也就是唐一菲的问题。陈凯歌导演曾经问她:那你有想过观众会怎么想吗?
唐一菲摇摇头说:我没有想到观众,我作为一个演员,只告诉他们我喜欢什么,然后他们帮我去弄。我也没有站在导演的角度上去看整个全局,我只知道我是演员。
这就是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不为他人考虑,试问这样的表演怎么可能成功呢?
那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才能锻炼换位思考的能力呢?在《深度思维》这本书中,作者叶修为我们提供了三种小练习,可以提高我们的换位思考的能力。
练习1:经常问自己:“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样?”
如果唐一菲在排练的过程中,能够想一想,如果我是观众,看到从客厅过渡到浴缸的这场戏会是什么感觉?会不会觉得突兀?
她如果能多想一想,就不会有舞台上那么尴尬的表演。
其实这个问题,赵薇已经说过了,在电视剧或者电影里,通常会加入一个回忆的片段,起到缓冲的效果,这样场景转换就不会突兀,反而会让观众理解,角色在当时的心境。
但是,直接在舞台表演的时候,没有这种缓冲,就会很突兀。而唐一菲擅自加入浴缸这一场戏,让这场戏极度失败,还连累了曹骏的演出。
练习2:建立抽离感
抽离感就是在这一瞬间,你就像灵魂出窍一样,从一个别的角度看这当前的你和别人在做的事情。
比如你和别人吵架,在那一刻你突然将自己抽离出来。你看着眼前的你和别人吵架,你一言我一语。你自己在旁边去观察,你会发现,你们都是在讲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很多事情都莫名其妙。
其实在《演员请就位》当中,有很多演员也是用这种方法。他们会求助助教或者导演来帮自己纠正问题,然后,再去改进他们表演的不足。
练习3:观察他人喜好
我们习惯于进入自己的生活,而不习惯于进入他人的生活。
对于我们普通人这一点可能没有那么重要,但是对于演员还有写作者来说,这点尤其重要。
演员如果不能进入他人的生活,那么就演不好角色。写作者如果不会观察他人的生活,那么作品就会不真实。
唐一菲在选择这个角色的时候说,虽然我不是顾佳,但是我也是个妻子,是个母亲,这一点我是有共鸣的。
但是,对于这个离自己很近的角色,她都没有把握好,甚至到最后都不知道自己输在那里,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但凡她能多换位思考一下,多想想观众的角度,多接受点别人的建议,而不是一副我说了算的架势,或许她的确可以演地更出色一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