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的谎言李准知乎(电视剧最美的青春)
转自中国文艺评论网
《最美的青春》是以塞罕坝精神为主题和题材,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的带有理想浪漫色彩的年代剧。在《延禧攻略》风靡一时之际,你关注了这部年代青春剧么?“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本期精选摘编了李准、仲呈祥、范咏戈、高小立、戴清等评论家的剧评,专题文章详见公众号
如下两篇摘要选自《 人民日报 》( 2018年08月31日 24 版)
现实主义电视剧创作新探索
作者:李准,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
“如果说塞罕坝是中国绿化工程的一个奇迹,那么《最美的青春》这样一部主旋律题材电视剧,在今天荧屏选择如此多样的情况下,能够得到这么高的关注和评价,同样也是一个奇迹。”
和时下很多热播剧相比,《最美的青春》质朴得不能再质朴,真实得不能再真实,它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塞罕坝造林的那种时代环境还原到极致。作品聚焦人与人之间的性格冲突,以重情节、重性格冲突的艺术模式,赋予塞罕坝精神以一流戏剧魅力,使它真正在情节和场面中自然流露,实现对主流价值观新的发掘和表达。
《最美的青春》的成功给弘扬主旋律的英模题材、改革开放题材创作提供巨大启示,那就是一流精神指向必须与一流艺术魅力相辅相成。一部优秀的主旋律电视剧不仅要拥有坚实的主流价值观作精神支撑,也要采用观众喜闻乐见的戏剧艺术手法,只有这样才能让英模人物真正走进人民群众的内心。从这个意义上说,《最美的青春》带给我们的是精神和艺术上的双重启示。
电视剧《最美的青春》:书写当代中国“青春之歌”
作者:仲呈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最美的青春》创作集体深入塞罕坝,以塞罕坝精神创作拍摄《最美的青春》,为塞罕坝英雄树碑立传、传神写照,也为当今文艺界树立了一个榜样。”
近日央视一套播出的36集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堪称共和国建设年代中华有为青年的青春之歌。这部根据共和国半个多世纪来三代塞罕坝人艰苦奋斗实现绿色奇迹而创作的电视剧,以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精心塑造出个性鲜明、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努力做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把塞罕坝精神成功地审美化、艺术化,是一部难得的现实题材精品力作。
作品以其独特艺术魅力,聚焦创造绿色奇迹的塞罕坝人的精神世界和心灵历程,以人带事,让人物命运牵着建场造林事件走,一环扣一环地紧紧吸引观众目光,显示出杰出的美学品位。创作思维上与那种二元对立、非此即彼、好走极端的单向思维划清界限,努力做到实事求是、全面辩证,科学分析历史,力求在艺术上真实再现历史,使人物精神世界和灵魂嬗变得到相当精准的审美表达和艺术呈现,是文艺界认真学习、领悟、践行同志关于文艺工作一系列重要论述交出的一份出色答卷。
如下三篇摘要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08月31日 08版)
电视剧《最美的青春》:激情、纯情、诗情建构的美
作者:范咏戈,中国作协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在弘扬民族精神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是一个难以复制的文本。”
电视剧《最美的青春》把伟大的塞罕坝精神,以影像的形式固化为民族记忆和国家记忆,原汁原味地、准确地诠释了塞罕坝精神。作品表现了荒漠植树的艰苦,注重心灵揭示和精神感召,包括青春爱情中的心灵对决,在剧作中形成了一个大循环并贯穿始终。作为一部年代剧,《最美的青春》真实地还原了纯真年代。从六十年代开始一直到成立了机械化林场,时空跨越半个多世纪,剧作呈现的年代感非常准确,有鲜明的纪实性特色。该剧通过一些年代标志物建构出美学和诗意。每个标志物后面都有一段唯美的故事,都体现出诗意。可以说剧作表现的环境很恶劣,但通过诗化的处理,达到了调动观众情感,使他们获得审美享受的效果。导演在选择演员上很有眼光,演员表现得非常出色,使这部剧有一种群像美。
这部剧以其“三情”:激情、纯情、诗情换来了观众的动情,无愧为当下一部“现象级”优秀的主旋律剧。它也带给我们应该如何在荧屏上记载民族精神,如何在纪实风格中培育美学眼光,以美学建构去丰富主旋律剧内涵的诸多启示。
电视剧《最美的青春》:走进塞罕坝人的精神世界
作者:高小立,《文艺报》编审、艺术评论部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最美的青春》以对祖国爱得深沉的主题立意,通过浓浓的情感表达,为观众奉献了一部讲格调、讲品位、讲责任的优秀青春剧。”
《最美的青春》讲的是20世纪60年代一群朝气蓬勃的大学生为了祖国的绿化事业奉献青春、励志成长的故事。观众从《最美的青春》中品到的是第一代大学生冯程对土地的情感,先遣队与大学生之间水乳交融的情感,同学间互助风趣的淳朴情感,老刘头大雪中为战友儿子送粮的超越血缘的情感。一部有格调、有品位的艺术作品,自然就体现了艺术家对民族、对社会、对艺术的责任。该剧赢在了原汁原味,赢在了年代剧的朴素真实,还赢在了对第一代塞罕坝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挖掘。
《最美的青春》对于当下的现实意义在于,青春的美丽并不在于它的五彩缤纷,而是青春的内涵。我们当下青年更多的在意个体价值的实现,在意这个社会给予他们在事业、工作、生活上的环境如何。当很多拥挤在一线城市的青年为工作劳累奔波之时,是否可以将眼界扩大到祖国更广袤的大地,像塞罕坝的青年大学生,将自我价值实现和个体幸福与祖国的建设需要结合起来,用满腔爱国热血谱写最美青春的诗歌。
电视剧《最美的青春》:一曲内蕴隽永的青春颂歌
作者:戴清,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博导,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艺术委员会秘书长
“《最美的青春》清新刚健的精神气质是如此卓尔不群,如一股清凛的山泉涤荡着广大观众的心灵,是近两年现实题材创作最美的收获。”
电视剧《最美的青春》不同于前些年“致青春”类故事局限于小我情感的伤感怀旧,与网络流行爽文及据此改编的大量影视剧一味沉迷于“霸道总裁爱上我”的梦想故事更是判然有别,该剧展现的“最美的青春”是一曲大气澎湃、深情隽永的青春奋斗与奉献之歌,这些造林人的奋斗精神与意志品质也是我们全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该剧事理逻辑扎实有力,令人信服地表现了高寒荒漠地区种树难的问题。剧中主要人物形象生气勃勃、个性十足,他们执着热情,也有着各自的心结与遭遇。细节设置上更见匠心,一个烟斗、一堆吃剩的粮食、生死考验面前一场披肝沥胆的恳谈、磨咖啡豆的小磨……都极形象传神,对人物情感、人物关系的推进都发挥着恰到好处的审美功能,也有着深厚的审美意蕴。
该剧也存在些微不足,如反面人物武延生的表演比较夸张、人物性格也有些漫画化。但总体来看,该剧在精神内涵、艺术成就及制作水准上所达到的高度、所体现的现实主义精神都让我们对未来现实题材创作的前景更加充满信心,对主旋律创作的精神启迪作用和感召力量更加笃信坚定。
@李跃森
《中国电视》杂志执行主编,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艺术委员会委员
《最美的青春》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它的独特之处是在人与自然关系这样一个宏阔的背景上展开人物成长的精神历程。功勋树既是自然力量的象征,又是人物精神的象征,它见证了塞罕坝人的奋斗和牺牲。这里有青春的激情,青春的浪漫,作品的另一个独特之处,就是把这种激情和浪漫融入时代精神之中,用一种历史化了的诗意想象,生动地诠释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塞罕坝精神。作品把历史感与浪漫主义情怀结合起来,用情节剧的叙事方式再现了第一代塞罕坝人在荒漠中挥洒青春和汗水的奉献精神,也于其中凝聚了对人生价值、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这种思考对于当代青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
音乐家胡松华先生看到本报关于电视剧《最美的青春》的报道后,赋诗一首。好剧总是引发共鸣,如同胡松华先生的好歌。
@吴月玲,《中国艺术报》记者
电视剧《最美的青春》拍摄耗时六个月,转场八地,是近来电视剧拍摄周期非常长的一部。为了拍雪景,他们来到克什克腾旗,动辄零下三四十摄氏度,有演员也有摄影师的手指头都冻黑了,可是没有一个人撤退,因为他们自己也被塞罕坝的精神感动着。六个月还原塞罕坝原貌的实景拍摄,让主演刘智扬对塞罕坝精神有切身的体会和理解:
“当成为冯程面对那一片望不到边的荒芜的沙漠,寸草不生的恶劣条件,像小刀一样刮在脸上生疼的冷风,一种从未有过的沉重的责任感、使命感鞭策我坚持下去。”
“通过冯程的视角我见证了塞罕坝从一片荒芜成为浩瀚林海,三代人的热血青春走出的坎坷造林路,用再生动的文献资料、再生动的描述都不及身临其境的冲击。
回望一下郭靖宇的作品目录:《铁梨花》《打狗棍》《红娘子》《勇敢的心》《我的娜塔莎》,哪部不是传奇色彩浓郁呢?因而《最美的青春》也以强情节吸引了不少观众。
>>选自“中国艺术报”微信公众号文章《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对青春和塞罕坝精神的再发现》
8月21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电视剧《最美的青春》专家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最美的青春》主创、主演代表
@许民彤,《中国艺术报》
影视剧塑造的青年文化 应致力于描绘“梦想”和“青春”
正是两部古装宫斗剧《延禧攻略》和《如懿传》热播之际,而这部被“催更”的《最美的青春》,并不是时下流行的所谓“爆款”。但它一反“草根逆袭”等套路,“演出了青春热血的感觉”,剧中表现的青年人的理想追求,不仅唤起了父母那一辈人的青春记忆,也激起了年轻人为理想奋斗的热情。
如今的年轻人受影视剧影响,总是被“白富美”“高富帅”等审美标准裹挟,总是被“成功焦虑”“财富焦虑”等价值判断误导,这种影视文化构建出来的价值观、人生观是亟须改变的。《最美的青春》正是表达了对青春的理解、对青春价值的感悟和思考,它重视的是年轻人的个性、热情、梦想,肯定的是他们的奉献、进取和责任担当。它让我们思考,影视剧应该表现怎样的青春,应该鼓励年轻人走上怎样的人生道路。
网友热评
@南客居士,历史学探索者,知乎网友
每个人其实都身处自己的“赛罕坝〞上,不同的抉择,收获不同的命运。这就是本人看《最美的青春》的总的观感。
其实剥开时代的背景,每一个人不都要经历《最美的青春》的那些艰险与波折吗?他们是先遣队员时,在“老营地”住不好,吃不好,甚至断粮;而蜗居在大学宿舍,租房格子间里的我们,未必不在自己的荒漠上种树植草?
我们都一样,把青春变成一抹绿色。所以剧中人的焦虑,我们会有,我们能懂。
人生何其长,又何其短。其实我们都在各自的塞罕坝上,在被迫的有难同当中呵护每一棵无论是心灵还是身体的“绿苗”。这个过程,才是最美的青春,最美的时光。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春丽丽,豆瓣网友
我大塞罕坝,这就值得五星。。。现实是,就算是现在,我们林业人的工作也一样艰辛。连续三个月不休息,就算下雨也还在山上工作,因为时间不等人。虫子见怪不怪,蛇也是经常出没。我们没有男女之分,因为我们都是林业人。
@下一世情殇,豆瓣网友
那代人那些事那段情
向塞罕坝三代造林人致敬!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像剧中人那样支援边疆建设的人数不胜数,他们从全国各大专院校毕业后响应号召奔赴大漠边陲,奉献了一生。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在边疆安了家,或者妻子儿女从全国各地随迁落地,操着南腔北调的口音,成为了当地人。没有学校,自己动手建,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记录了曾经的故事。这些支边人只有少部分后来有机会回到自己的故土,叶落归根。塞罕坝的故事是那个年代的一个缩影。
@袁小白,豆瓣网友
题材很好,演员用心演。14集-16集看了好几遍,突然也想吃地羊肉。
演得好有年代感,细节部分也有见地。就好像在看那个年代,代入感很强。相信对有怀旧情结和经历过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的人,看到这部剧一定会如获至宝,感觉是视觉盛宴。以前看过的《激情燃烧的岁月》《激情燃烧的岁月II》《返城年代》《鸡毛飞上天》《爷们儿》,都可以用心欣赏。虽然现在我只看到16集,一共36集,我一定会追剧底。
转自中国文艺评论网
延伸阅读:
电视剧《最美的青春》:书写当代中国“青春之歌”(仲呈祥)
《延禧攻略》《如懿传》等宫斗剧如何?来看《中国文艺评论》《中国艺术报》《文汇报》等媒体热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