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蝉为什么没有绝世风华了(从一顶帽子演变到绝色美人)
- 题/貂蝉:从一顶帽子演变到绝色美女,“同人文化”不只是现代产物
- 文/能昴,90后历史爱好者,专业历史杠精十余年。
- 配图声明/本号所使用配图均来源于互联网,且难以查证著作权人,若有来源我们定会标记,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号,我们会认真解决!
- 原创声明/不易君子为文史地理爱好者原创投稿征文平台,文章原创性均通过作者保证与原创工具检测,若您发现作者文章有抄袭、洗稿等嫌疑,请将线索发送至后台,我们会严肃处理!
- 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君子按:貂蝉本身是一顶帽子?貂蝉还跟关羽有一腿?本文详细的介绍了貂蝉的形象是如何从一顶官帽被“古代同人文化”一步一步演变到绝色美人的。字数大概在4000字,但文笔很轻快,闲暇之余可以认真看看,等啥时候你周围的人讨论貂蝉的时候,你就能侃侃而谈的道来貂蝉的前世今生。关注君子!做个“懂王”!
前言谈起历史上那些芳华绝代的美女,相信很多人第一时间就会想起古代四大美女。简直可以说的古代美女的代称,为此人们还分别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形容她们四人的美色。
其实,沉鱼落雁原本指的是古代另外的两位美女——越国的毛嫱和晋国的丽姬,但后人却将其附会给了四大美女,并编撰了活灵活现的“传说小故事”,所以,四大美女从某种角度来说的确“名不符实”。
而今天我想讨论的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也只存在于戏剧小说和民间传说的神话里面,并不见于任何正儿八经的史书记载,她也是后人虚构出来的艺术形象。
(四大美女)
深入人心的文学形象和微不足道的历史原型众人知貂蝉,恐怕大部分是从《三国演义》中了解到的,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貂蝉是王允家自小收养的婢女。因为深明大义,被王允收为义女,为了报答王允之恩同时心怀黎民苍生的远大情怀而甘愿奉献自己。在董卓和吕布之间巧用连环计挑拨二者的关系,最终导致吕布为夺貂蝉不惜手刃董卓为国除害。
(貂蝉的游戏形象,你有没有发现,只要是带点古代元素的游戏多多少少都会出现貂蝉,而其他三位美女的“出场率”则远远不及于貂蝉,这也充分证明了貂蝉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和认可度)
貂蝉的形象被塑造成了饱含正义之心,又充满智慧,同时令众英雄人物神魂颠倒的“美女间谍”。但正是这样的艺术形象可以说是深入人心,让人深信不疑,以至于不乏好事者为了证明貂蝉的存在而闹出了不少笑话。
(影视剧中的貂蝉形象)
就比如清代就有个梁章巨的人兴致勃勃地告诉他的朋友们,貂蝉其实确有其人,并拿出《天元占经》里面标注了一本《汉书通志》里面所记载的曹操为了诱董卓进献“刁蝉”的故事,并认为“刁蝉”就是貂蝉。
然而很快就被人打脸了。
跟他同时代的平步清顺手就拿起了“杠铃”指责道:这《汉书通志》首先并不知道是何人所写,虽然是汉书,却不曾在后世例如《隋书·经籍志》等经集志典里面见过。十分可疑,而且如果是真的,那罗贯中为何要改刁为貂呢?岂不是多此一举,由此可见应该是伪书,也是有好事者托古所做。
对此,鲁迅也曾在自己的著作中点评过这件事,并同样对此书表示疑虑。
(影视剧《三国》中的貂蝉形象)
当然,《三国演义》小说里的貂蝉也并非完全子虚乌有,透过史料只言片语的蛛丝马迹,我们还是能看出一二。
就比如《三国志·吕布传》和《后汉书·吕布传》中就有所记载,由于篇幅较长我就不附上原文了:
董卓对吕布十分喜爱和信任,就将吕布收为义子。吕布曾经因为一件小事惹怒了董卓,气的董卓直接向吕布投掷手戟。幸亏吕布身手矫捷闪开手戟,连忙向董卓道歉才作罢,导致吕布心中时常不安。加之董卓命令他守中阁,他却趁机跟董卓的侍婢通奸,为此吕布更是惶惶不可终日。后来因为王允的笼络和怂恿才最终下定决心作为王允的内应,设局杀死董卓。
如果硬要找出原型,那就大概是这个与吕布私通的董卓婢女无疑了。
(吕布和貂蝉影视剧形象)
显然这与我们记忆中貂蝉的形象和故事情节相差甚大。
首先这“凤仪亭”董卓掷戟的冲冠一怒并不是为红颜。所谓的连环计实际也只是王允的借董卓和吕布之间已有矛盾的将计就计,并不存在自我献身的美人计和连环计的挑拨。而“貂蝉”也不是那个所谓深明大义与智慧美貌并存舍身奉献的美女,实际只是一个与吕布偷情的小小婢女,而且只记载了这么件事里面有这么个人,根本无从谈起是否美貌,更不用说是否叫貂蝉了。
可见事不是那个事,人不是那个人,当然“貂蝉”也不会是那个貂蝉了。
(大闹凤仪亭连环画)
“貂蝉”与“红颜祸水”联结成的文学意象其实貂蝉原本只是古代一种高级官员所佩戴的帽子,起源于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根据《汉官仪》记载:
“侍中冠武弁大冠,亦曰惠文冠。加金珰,附蝉为文,貂尾为饰,谓之貂蝉。”
因为佩戴“貂蝉”的人一般都是皇帝近侍。后来逐渐成了近臣的代称。常常指侍中或者宰相、使相等,泛指达官显要。
(金珰附蝉、貂尾为饰,后世多称为貂蝉冠)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魏晋南北朝这一段时期,原本只提供给宰相侍中等男性高级官员的“貂蝉”,由于出现了女性高级官员,而出现了给女性佩戴“貂蝉”的情况。就比如《晋书》中就记载了:
“女尚书著貂蝉佩玺陪乘,载筐钩”。
东晋氾心容墓中出土的蝉纹金饰,也是当时女性使用“貂蝉”的明证。
(蝉纹金珰)
为此北朝甚至还引发了女性是否应该佩戴“貂蝉”的争论。
比如《北史》就针对《晋书》中女性佩戴“貂蝉”展开批判,认为是妖妄之服,是衰败的象征,并把南朝诸如刘裕的篡逆的罪责归咎于这种“礼容举措,风化之本”的改变。
还有唐代李善注引虞预《晋录》:
“赵王伦篡位,时侍中常侍九十七人,每朝,小人满庭,貂蝉盈坐。时人谣曰:‘貂不足,狗尾续’。”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貂蝉就是指的女性官员,而且“狗尾续貂”,一方面是对司马伦滥封官爵情况的批判,另一方面由于李善所处的年代——唐朝,不但女性可以当官甚至还当了皇帝,结合魏晋南北朝时代女性位列高位的情况,因此也不难的看出暗贬女性当官的情况。
可以说“貂蝉”一度是跟“红颜祸水”挂钩上的,这当然是给了很多好事者不错的艺术创作题材。
(魏晋南北朝时期到唐朝时期盛行的女官)
世俗文学的发展,“貂蝉”由物到人的起源这里已经勾勒出从“董卓婢女”到“貂蝉”的演化的内在逻辑了。其实最早出现“貂蝉”形象的元代《三国志平话》和杂剧里就已经道出玄机:
“貂蝉本姓任,字红昌,灵帝时选入宫中因掌貂蝉冠而得名貂蝉。后来丁建阳(丁原)赐予吕布为妻,黄巾军起事时失散……”
这里已不难看出貂蝉的诞生正是元代剧作家根据“董卓侍女”和“貂蝉”之间的意象而塑造出来的。而貂蝉也成功的成为了元代剧作家们推动“历史”的“红颜祸水”,这也是“貂蝉”故事的起源,才有了美人计、连环计的设定。
(貂蝉的经典形象)
当然,此时的貂蝉和我们现在所认知的貂蝉还是有一段差距的,貂蝉这时期也始终是一个提线木偶的角色,并不具备什么高尚的品格。
她只是被王允借用她原本与吕布关系献给董卓进而离间董卓和吕布,以此杀掉董卓,后来吕布被围困下邳时,貂蝉又哭哭啼啼为了一点儿女情长,致使吕布错失良机最终兵败上了白门楼,以此杀掉了吕布。
可以说,在《平话》和杂剧中貂蝉完完全全展现的正是一个“红颜祸水”的形象。而与之相呼应的另几部有关貂蝉的戏,貂蝉甚至干脆被作者们以“红颜祸水”的形象,让关二爷给斩了,以此凸显关二爷的伟光正形象。诸如《关公月下斩貂蝉》、《斩貂》等。
(影视作品中关羽与貂蝉故事的演绎)
“好事者”持续艺术的刻画,“古代同人文化”的兴起使貂蝉形象不断升华饱满而我们现在熟知的貂蝉形象实际上还是要等到由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的刻画,由此不难看出貂蝉从“董卓婢女”转变为“貂蝉”的心路历程,而貂蝉也开始拥有了自我奉献的选择权,而逐步由一个“红颜祸水”的形象向一个充满智慧的美女间谍转变。
不过有意思的是,随着貂蝉形象的逐步升华。她和关二爷主演的英雄美女的戏剧,也纷纷转变了剧情,什么《关公与貂蝉》美女讲述自己如何连环计杀掉董卓,然后打动英雄,后又不惜以死明志的悲剧故事。
(蒲剧《关公与貂蝉》)
又如《貂蝉之死》讲述了关羽与貂蝉,美女英雄之间相互敬仰,互生情愫,但美女为了避免所谓的关羽被收买的误会,为了守护刘关张之间的桃园情义,又不惜以死明志的悲剧故事。
可以说动人的艺术形象又刺激了人们创作。而这种行为,我为其取了个名字:古代同人文化。
ps:反正也没啥影响力,过过嘴瘾罢了。
(我不知道这幅插画是谁画的,但我斗胆想为其命名为“貂蝉和她的男人们”,不知道原作者愿不愿意……另外,别问我为什么打码)
但似乎“貂蝉”也始终是个悲剧……
就像民间为貂蝉所附会的“闭月”这一意象一样。“闭月”本意是在一个焚香拜月的夜晚,一位女子祈求团圆,可偏偏老天又不赏脸,圆月一直未曾出现的情景。
本意上的“闭月”似乎远没有民间小故事——因为见到貂蝉的美貌所以“月亮躲到云里面”那样简单和直观吧?这大概就是自古红颜多薄命吧?
(貂蝉拜月图)
不过更有意思的是,原来有个新闻,话说成都北郊有个曾姓老者,曾经捡到一块碑,碑上写着:“貂蝉,王允歌姬也,因董卓猖獗,为国捐躯……随炎帝入蜀,葬于华阳县北……”
着实让人哭笑不得,这当然不必怀疑,肯定又是某些好事者的托古关于关羽与貂蝉之间的同人作品续作之一。可见貂蝉形象是如何深入人心的,这是好事者们在深信不疑之后,惋惜之余,对于才子佳人,英雄美女善始善终的良好祝愿。
(貂蝉的同人漫画形象)
结语可见“貂蝉”从最初作为一种古代衣冠服饰,是经过了历代“好事者”结合一些真真假假的历史故事不断修正而成为我们今天脍炙人口的艺术形象。
其“貂蝉”的形象也完成了《车服杂注》中所载的寓意一样的蜕变:
“貂,取义紫蔚温润而光彩不彰灼;蝉取义清高饮露而不食。”
这大概就可以说是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证明。
(相信在未来还会有更多的“貂蝉”出现,她会一直伴随着我们的文化)
通过每个时代的人文审美和文化风尚的转变。“好事者”们用着各自的诠释,编织形成一个又一个经典的故事,既诠释了不同眼光下的貂蝉,也赋予了貂蝉不同的思想品质。
可以说跟时代的潮流密不可分,融入了时代的审美和价值观,承载了不同的文化内涵。亦真亦假,犹如在乌云中穿行的明月,若隐若现,让人捉摸不透,耐人寻味。而貂蝉的故事也大概在下个时代亦将由下一批“好事者们”的创作下或更加饱满或更加皎洁……
感谢你看到了这里,希望我的文章能够让你满意,点个关注交个朋友~
更多【不易君子】精彩内容请参见:
《色戒》原型人物,比汤唯更让我心疼
女性典范:玩人设谁都比不过长孙皇后
叛逆还是女权?艺术还是低俗?是是非非的女性纹身历史
一文看懂宋朝女性婚姻状况:物化与人权碰撞,压迫与开放并存
兄台!你这么优秀~确定不来“稿”我一下吗?
投稿链接:这是一篇不易君子的征稿令,充满了情怀和金钱的腐臭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