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基础练习(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重点和22文言文二则课堂笔记)
一、本单元主题:艺术之美
从音乐,绘画,戏曲等不同角度感受艺术的魅力。
二、语文要素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提示:从不同角度展开想象,进入课文的情境,感受艺术的魅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如:《伯牙鼓琴》根据锺子期听伯牙鼓琴时的想象,感受音乐之美。
《月光曲》可根据皮鞋匠和妹妹聆听琴声时“看”到的景象展开想象,感受乐曲的美妙。
《京剧趣谈》可以想象马鞭和亮相在京剧舞台上的运用,体会京剧艺术的魅力。
三、习作要求
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提示:
先从课文阅读中感受艺术之美,进而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自己在学习艺术或技能方面的感悟。
23文言文二则
怎样阅读文言文:
①借:借助注释来理解;
②留:保留古今相同意思的词;
③删:去掉虚词;
④补:补充省略的部分;
⑤换:把文言词换成现代词;
⑥调:调整顺序。
《伯牙鼓琴》大意:
伯牙在弹琴,锺子期在听,伯牙正弹奏到意在描绘大山的乐曲,锺子期听了(赞叹)道:“弹得多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一会儿,伯牙又弹奏起意在描绘流水的乐曲,锺子期又说:“弹得多好啊,像流水一样浩荡。”钟子期死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伯牙鼓琴》主题:
通过讲述伯牙与锺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动人故事,反映了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同时还向我们展示了展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书戴嵩画牛》大意: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好几百幅。其中一幅戴嵩画的《斗牛图》,是他尤其珍爱的,他用锦缎作画囊,用玉做画轴,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杜处士)晾晒书画,有个牧童看见了《斗牛图》,拍手大笑,说:“这幅画画的是斗牛,两牛相斗,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缩进两条大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摇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了,认为他说得对,古人有句话说:“耕田的事情应该问奴仆,纺织的事情应该问婢女。”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
《书戴嵩画牛》主题:
《书戴嵩画牛》通过讲述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错误的故事,告诉我们: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遇到问题多向行家请教。
课后第二题:
①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②我感受到了伯牙和钟子期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和伯牙失去知音锺子期后的悲痛心情,也感受到了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课后第三题:
提示: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故事。可以适当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等细节展开想象进行补白。
例:
四川的杜处士收藏着很多画他尤其喜爱的是戴嵩的《斗牛图》,他用锦缎做画囊,玉做画轴,经常随身带着。
一天他趁天气晴朗,把这幅画拿出来晾晒,一个牧童看见了这幅图,不仅拍手大笑起来,杜处士很奇怪,问他笑什么?牧童说:“我虽然不懂画,但是我懂牛。牛打架的时候力气用在角上,尾巴会紧紧夹在腿中间,可是这幅图却摇着尾巴在斗,根本和实际不符。错啦!”杜处士听了连连点头。古人有句话说得好:“耕田的是应该问奴仆,纺织的事情应该问婢女”,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
课后链接:
了解课文背景知识
①《伯牙鼓琴》中的伯牙和锺子期相传为春秋时期人,关于他们的传说,《吕氏春秋》《列子》中均有记载。
②“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积累有关诗句
①锺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
____孟浩然《示孟郊》。
②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____李白《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③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____王安石《伯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