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八佰谢晋元说的话(八佰谢晋元八百壮士死守世行仓库)
电影《八佰》自从上映就争议不断,有人评价导演不尊重历史,有人高呼这是国产片里最好的战争片;《八佰》从点映到正式排片累计票房12亿,目前豆瓣评分7.8,呈下降趋势。
历史上的四行仓库保卫战真的如电影《八佰》讲的如此惨烈么? 电影毕竟是表演艺术,重视娱乐效果,剧本并非完全按照史实。
四行仓库纪念馆
本文并非影评,仅分析几个电影与史实的差异,本文从历史角度对比电影情节,深度分析真实战役以及电影情节,至于真正的历史请参考:国民党第88师军械处主任葛天著作的《我所知道的孙元良》
1937年8月13日,中日在上海爆发淞沪战役,揭开全面抗战。 双方战力悬殊,国军损失惨重,至10月底撤出上海,蒋介石留下了一个加强营;4百多人继续死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让南岸租界的中外人士看到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决心,目的是希望争取国际干预,让日军停止侵略,电影就是以这段故事为蓝本。
关于陈树生与敌同归于尽在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即四行仓库)中,有个蜡象是一位叫陈树生的士兵,身上捆满手榴弹,从顶楼跳进进攻四行仓库墙脚的日军小队中,与十多位日军同归于尽。
电影里,陈树生是湖北利川人,先编入补充团后补充到524团,当时担任2 连2排4班副班长。作为敢死队员,在10月28日与敌军同归于尽,年仅21岁。 但查阅谢晋元团长、杨瑞符营长、上官志标连长、孙元良师长及诸多参战老兵的回忆,没有人提过这件壮烈的事迹。
那为何会出现这个虚构的故事呢?
最早的原型可能是出自1975年拍摄的《八百壮士》电影时的一个虚构片段而来:‘’一位叫宏仁的士兵在身上绑满了手榴掸、双手各抱一箱炸药,自顶楼一跃而下与日军同归于尽。”
后来1978年台湾出版的《英烈千秋》一书,其中《八百壮士》一文也提到有一位士兵全身绑满炸药从顶楼 跳下来的故事,但没有姓名。
电影《八佰》应是从此得到灵感,但主角换成了陈树生(可能是自阵亡 名单中选一位),故事改为日军头顶钢板想靠近仓库墙角铺设炸药爆破,陈树生因 此牺牲自己同归于尽。
真实的四行仓库阵地四行仓库是当年上海、金城、中南、盐业四家银行共有的联合仓库,是两幢并列的钢筋水泥五层大楼,在闸北一带算是很高大的建筑物,曾作为88师司令部。
四行仓库座落于苏州河北岸北西藏路西侧,国庆路南侧,南面即是苏州河,东侧有一条新垃圾桥(现拓宽改为西藏路桥)往南通往租界;东边隔北西藏路紧邻公共租界,有铁丝网及英军工事,南面隔苏州河是公共租界,日军只能从西面及北面接近。
四行仓库不但大楼坚固,比周围的建筑略高一点(电影中北面大楼更高),对面是国际公共租界,尤其斜对面苏州河南岸的租界是煤气总厂,有两个巨大的煤气槽。
日军不敢动用飞机轰炸,以免流弹掉落租界或是炸到煤气总厂引起 国际争端,这些地形让四行仓库成为一个良好的防御阵地。
10月26日夜间,驻在北火车站附近阵地的88师524团第1营,开始向四行仓库移动。
时任第1连连长上官志标回忆:进入四行仓库后,第一步收拾炊具,搜集可做燃料 的木材;然后侦察地形,布置阵地,开始赶筑工事,仓库内的电灯全部予以破坏, 以便隐蔽行动,并防止敌人利用电线纵火,一切部署完成时,天快亮了。
1连2排中士田际钿回忆:首先是打通各层楼房的隔墙,便于互相串通,接着用仓库内堆存的小麦、玉米构筑外围工事,防御设施着重于1至3层, 所有窗户门口,一律加以封闭。
四层则因材料不足,内部未做过度设施,但在外面做些诱敌设施,诱致敌人盲目射击,以耗其弹药。第5层工事非常重要,因为对面交通银行已被敌人占领,将被利用为攻击据点。
每层楼放一个水桶,把大家的小便储存起来,备做灭火之用。最 严重的是饮水问题,仓库水管破坏,存水不多,幸好在苏州河边一所破房子里,发现有一个自来水龙头,当为保护利用。
以上是真实的战斗工事准备,并不像电影中留有一大堆有玻璃的窗户(玻璃破片飞 散会造成守军伤亡),而且电灯都破坏了,是不可能开灯的。许多战争片中士兵在 战斗前都会先清除射界,把自己所在窗户的玻璃敲碎,显然这一段管虎导演没有注意到。
租界的调停及国军撤退
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虽然引起上海公共租界各国的同情,但同时也带来不满。
租界当局多次要求中国政府下令国军撤退,30日凌晨1时许,日军在四行仓库后面的国庆路上,以3吋榴弹炮向四行仓库射击, 连续射击到黎明。
租界方面再度请我军退入租界,在各国一再要求下,蒋介石考虑已达到预定的任务目标后,于30日晚间命令国军突围撤出。
88师副师长冯圣法、参谋主任张柏亭,上海市政府秘书长俞鸿钧(时为代市长),上海警备司令杨虎等为安排大部队撤退,同负责租界驻军的英军司令史马莱特少将进行交涉,双方达成协议:由英军压制日军火力,大部队通过西藏路,从新垃圾挢进入租界,然后搭乘英军卡车到沪西归队。
31日凌晨2时10分,谢晋元率孤军开始撤退,由四行仓库东侧出发,分批冲过北西藏路到对面,再往南由新垃圾挢进入苏州河南岸公共租界,到跑马厅上车。
日军在四行仓库北面配置4挺机枪,并有2具探照灯。英军协助摧毁其中一具,但日军继续射击。撤退时杨瑞符营长左腿中弹,送院治疗,其他伤亡不详。
关于作战损失八百勇士自10月26日进入仓库,27日开始战斗,到31日凌晨撤退进入租界,中间作战了4天。 师长孙元良的回忆是:力战4昼夜,击退敌军6次围攻。敌军 横尸四行仓库附近的计2百余,伤者无数,并毁其战车2辆,我军仅伤亡37人。
历史上;四行仓库保卫战这场战斗只是上海淞沪战役尾声的一个小插曲,双方动用兵力都不大,日军大概只是团级规模,并不是大规模战斗。日军方面对外宣称;重伤3人、轻伤24人、微伤14人,共计41人。
31日凌晨3时 10分,日军占领四行仓库(国军已撤离),日军报告是发现仓库内遗留的尸体约 100名。 显然,双方都夸大了战果。
关于顶楼的高射炮谢晋元的孤军仅是一个加强营,杨瑞符的524团第1营辖有3个步兵连及1个机枪连。
在顶楼部置2挺高射机枪作为防空之用,口径应是7.62公厘的一般机枪(可能是国造 24式仿马克西姆机枪),并非如电影中在顶楼还装有高射机炮。
国军当时使用的德制苏罗通 ST-5 高射机炮(Solothurn ST-5),口径20公厘。高射炮只有高炮部 队才会配备,不会配发到一般步兵营。
关于杨惠敏冒死献国旗女童军杨惠敏冒死进入四行仓库献国旗,让孤军在战火中升旗,这是八百壮士故事中非常重要的一段,也是《八佰》电影的高潮片段。
史料记载;10月29日晚上10时左右,有一位名叫杨惠敏的女童子军冒着生命危险过河,把一面国旗送到仓库,副团长命令3个人把国旗插在四 行仓库6楼顶上,30日凌晨4时举行了升旗典礼。
电影里,日军出动飞机扫射国旗,战士以肉身护旗,并非历史;灵感原型可能是来自1945年二次大战太平洋战争硫磺岛战役,美军在岛上升旗的经典历史照片。
电影《八佰》将重心放在几位湖北保安团被冲散的杂兵身上,这点无可厚非,毕竟要用真实人物(谢晋元、杨 瑞符或上官志标等)当主角比较难发挥,用虚构小人物可以自由很多。
问题是导演想要拍出战争的残酷与无奈,但对于小人物的苟活并没有很好的拍出他们从害怕胆小到被环境及袍泽感化、体会民族大义而自愿慷慨赴义的转折,让全片少了电影该有的正气与大义凛然。
诚然,拍摄这类历史真实事件的电影,剧本必然需要改编,不可能完全按照历史去演,况且大家对历史解读也不尽相同,这点大家都同意。但是改编还是要有节制、有限度,不能偏离事实太远。尤其是导演组专程前往台湾,慰问孙元良后人的闹剧。
另外,丁善玺拍的《八百壮士》也很不错,当年林青霞美的让人心碎。
本文由不肯媚俗原创,欢迎留言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