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领导的包容当理所当然(领导的包容)
前段时间和一个朋友聊天,说到了他以前在上一家公司,公司创业初期,老板对他非常倚重,事事询问他的意见,而他个人也非常出色,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即使出了什么错,老板对他也非常宽容。但是后期在公司趋于稳定,又加进来很多新同事,每人负责独立的板块之后,老板对他就没有以往那么看重,出了问题,老板也是一顿教训,在他想离职的时候,本以为老板会极力挽留,没想到老板竟然轻易同意了,为此也很是烦恼了几天。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所有现在发生的事都是早已经发生过的。
五代十国期间,战乱频繁,重文轻武,对于读书人来说,除了隐居山野,更多的是以幕僚的身份投奔到武将帐下,出谋划策,而北宋开国名相赵普也是其中一位,初在武将刘词帐下听用,刘词去世后,几经周折,投奔到宋太宗赵匡胤帐下。
周世宗征南唐时,赵匡胤袭取南唐的淮南重镇滁州。赵普受宰相范质的推荐,被任命为新得滁州的军事判官,在这里他初次见到了赵匡胤。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在滁州病重,赵普朝夕侍奉,非常尽心,赵弘殷非常感谢,而且在此期间,赵普的才能也得到了赵匡胤的看重,赵普也看出来赵匡胤的前途无限,两人一拍即合,此后赵匡胤多次调职,也总是想办法把赵普带到身边,可以说赵普已经实际上成为了赵匡胤的谋主。之后的陈桥兵变,赵普也是非常重要的策划者和执行者,深得赵匡胤信任,北宋建立后,经过短暂的过度后,赵普就接任了宰相的职务。
陈桥兵变
两人的君臣关系也十分亲密,赵匡胤经常下朝后去赵普家中蹭饭,在工作中,赵匡胤对赵普也十分宽容,赵普有一次想提拔一位官员,但是赵匡胤很不喜欢这个官员,驳回了赵普的申请,第二天赵普接着上书,赵匡胤还是不愿意,再次驳回,第三天赵普依然拿着这个人的任命申请去见赵匡胤,赵匡胤怒了,接过来给他撕碎扔到地上。赵普面不改色心不跳地退下将这些纸屑捡起来,揣怀里回家去了,赵匡胤以为这货终于妥协了,谁知等下次上朝的时候,赵普把这个撕得稀烂的奏折重新粘好,又提交了上来。赵匡胤终于屈服了,答应了这个任命请求。赵匡胤可以说对赵普很容忍。
杯酒释兵权后,赵匡胤有感于不能因噎废食,还是需要有统兵大将保持军队战斗力,打算让信任的大将符彦卿来掌管军队,赵匡胤说,我对他那么信任,他怎么忍心背叛我呢?赵普一句话就打破了赵匡胤所有的幻想,“周世宗对你不好吗?”如果是个小心眼,马上让他去伺候周世宗。而这样的事也是不胜枚举,赵匡胤可以说对赵普非常容忍了。
杯酒释兵权
可是时过境迁,赵匡胤去找赵普喝酒,发现客厅摆着十个瓶子,赵普说是钱俶送来的海物,赵匡胤打开一看,里面全是金瓜子,赵普赶紧跪下磕头解释说不知道,赵匡胤扶起赵普道:“接受了也没有什么,他们只不过认为国家大事,都是由你这个宰相决断的罢了。”由此也开始了对赵普的不满,正好有人举报赵普以公谋私,庇佑手下犯事的官员,在做宰相期间,不想让赵匡胤看到的奏章就直接烧掉,赵匡胤大怒,同年就免去宰相之位。
赵匡胤对赵普宽容的时候,赵普当面戳他造反的伤疤、非要任用自己的人,赵匡胤都能接受;不宽容的时候,收点礼物都不行,马上就落实到位了,虽然也有包拯、海瑞这样的清官,毕竟还是少不是,比起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清官们,大多数还是保持着千里为官只为钱。
这说明了几个道理:
第一,领导的宽容度并不是一直保持同样的尺度,是会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变化的,他对你的依赖程度越高,对你的宽容度越高,反之亦然,如果在风波亭前夕,宋金两国的谈判没有成功,金国大举进犯边境,宋高宗一定不会杀了岳飞,说不定会亲自从大牢里把他接出来,甚至杀了秦桧、万俟卨给岳飞解解气。
第二,下属给领导办事的时候,宽容度可以大幅度上调,如果是下属给自己办私事,那么宽容度也会疯狂打折,和珅贪污的事,乾隆能不知道嘛,但是乾隆想干什么事,和珅给办的妥妥的,乾隆想修个院子,不需要和刘墉、纪晓岚之类的在朝堂上扯皮,和珅贪的钱可以直接拿来修,当然乾隆可能不知道和珅原来贪污了这么多。
第三,领导过去对你宽容,并不代表着现在还要对你宽容,学会审时度势,是能够从很大程度上保护自己的。如果蒙元还占据这中原大片疆土,朱元璋不会把武将杀的那么狠,和陈友谅、张士诚打仗的时候,手下的大将难道就没有欺压良善,只是说战时有功重赏,有过重罚,战争年代肯定是立功机会多,犯错机会少,天下安定时,武将们无事可做,自恃功高,目无王法,自然也有取死之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