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世界战车和步兵的区别(说说坦克的官方CP:步兵战车)
坦克君看过很多很多写步战车的文章,发现这些文章都有一个共性:一般这些文章都是逮着某个型号的步战车就开始噼里啪啦的介绍一通,要不就是吧啦吧啦的说了半天步兵战车,死活就是说不清楚步兵战车到底是干嘛使的......而且最不可思议的是,就几乎没有人把坦克、步兵战车与装甲运兵车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说清楚的!
➽04A步兵战车(IFV)
➽85式装甲运兵车(APC)
于是乎,坦克君在把世界各国的坦克大致梳理了一遍之后,就准备开个新坑——讲讲世界各国的步兵战车(IFV);顺便理顺一下坦克与步战车和装甲运兵车之间的关系!今天先从步兵战车的鼻祖,前苏联BMP-1步战车说起。
➽BMP-1是最早的步兵战车,也是现代步战车的鼻祖
步兵战车是用来干啥的——
BMP-1的招标计划启动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初期,那时正好是各国从中、重型坦克开始向主战坦克过渡的时代。当时的苏联已经放弃了诸如T-10一类的重型坦克研发,开始全力研发T-62和T-64这类主战坦克;而代表西方的北约也差不多,M103、征服者之类的重型坦克开始走向退役或封存,M60和"酋长"之类的主战坦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虽然说是T-62和M60开启了主战坦克的大门,但是真正成熟的第一代主战坦克却是T-64和酋长
主战坦克这种拥有重型坦克的火力与防护能力又能兼顾中型坦克机动性的"完美坦克",大大提高了各国坦克部队的作战效率,把坦克部队的平均攻击前进速度从二战末期的每昼夜30至40公里一下子提高到50至70公里!
➽主战坦克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坦克部队的作战效能与作战效率,但是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但是主战坦克的出现,也给各国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步兵怎么去和机动性、火力与防护能力都得到快速提升的主战坦克协同?二战和战后的几次局部战争都已经表明,在复杂地形上坦克一旦失去步兵的掩护(这种情况被称之为:步坦脱节),就会遭到地方步兵的围攻!
➽二战时步兵手里的反坦克武器很少也很简陋,但是仍然能在有利的地形上给予孤立的坦克足够的杀伤
➽英勇无畏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所创造的单靠轻步兵消灭敌军成建制的坦克部队的奇迹,从本质上来说也是在复杂地形上用步兵围攻步坦脱节的坦克的成果
而且,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以苏联RPG-2/7和美国M72单兵反坦克火箭筒为代表的单兵反坦克武器的普及,也大大的提高了步兵近距离打坦克的能力;坦克一旦陷入步兵的近距离"围殴"那么下场必然是......
➽坦克一旦在近距离上遭遇敌方步兵的"围殴"就基本没法幸免;直到今天这仍然是一条"铁律"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坦克虽然说有重甲利炮还能跑得贼溜,但是失去了步兵的掩护仍然还是块"肉"!但是步兵要掩护坦克前提是能跟得上坦克;一开始,人们想的办法是用汽车拉着步兵跟在坦克屁股后头,但是汽车这东西既没有防护,拿挺机枪都能打死一窝步兵!而且越野性能还差,很多时候还跟不上坦克!于是,军事科学家们就研制出了履带式装甲运兵车(APC)一种能防御轻武器直射且能跟上坦克越野的装甲车辆。
➽M113属于典型的装甲运兵车,正面可以防御12.7毫米机枪的直接攻击,侧面可以防御7.62枪弹和炮弹破片
但是,坦克一向都是朝着敌人防守最坚固、最严密的阵地发起进攻的;装甲运兵车虽然具备了一定的防护能力,但是面对敌人的反坦克火力还是跟"裸奔"没啥区别!只能在距离战线5公里以外的地方干点运兵和运物资的工作,再靠近一点就很可能被敌方的反坦克火力连车带人一勺烩喽!所以这距离战线的5公里,还是得靠步兵自己靠双腿跑过去(这也是武装越野5公里这个训练科目的由来)。
➽单靠步兵的双腿跑5公里速度太慢 ,而且会极大的消耗步兵的体力不利于接下来得战斗
想象一下:装甲运兵车拉着步兵在5公里之外跟着坦克,突然坦克那边传来消息"需要支援"!!!于是装甲运兵车停车、步兵下车、整队;然后跑向坦克所在的地方......等步兵花20多分钟的时间跑到战场了,估计坦克也被消灭完了......
所以,主战坦克真正需要的是一种:在防御能力上能保证跟在坦克后面1至1.5公里的需求(至少要保证不会连车带人被敌人一炮带走);在机动性上能满足跟随坦克翻山越岭;在火力上能够自保(最好还能远距离支援下坦克);的履带式装甲车辆。这就是——步兵战斗车辆(Infantry Fighting Vehicle)简称:步兵战车(IFV)。
➽步兵战车的作用是拉着步兵跟随坦克战斗,所以对防护、机动与火力的要求很高,不亚于一辆轻型坦克
贪大求全的BMP-1——苏联在坦克和装甲车辆的设计上一直有个毛病——贪大求全,老是希望一口吃个胖子;这一点在BMP-1的设计工作中体现的尤为严重!当1960年苏联红军提出"新型步兵战斗车辆"的标书时,所有的设计局和厂家都是一脸懵逼,因为这个标书简直就是"一锅乱炖"——按标书要求这个"新型步兵战斗车辆"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 能载7到8名全副武装的步兵且步兵可以在车内作战。
2. 正面装甲能承受23毫米机关炮在1000米的直接打击(后来降为被击穿后能保护乘员)。
3. 机动性要能满足作为快速侦查车辆的需求(一开始要求最大速度70至80公里/小时)。
4. 车辆必须具备水陆两栖行驶能力(水上行驶能力不低于7.5公里/小时)。
5. 主炮要能具备摧毁掩体、碉堡和坦克的能力。
6. 可以加装反坦克导弹进行远程反坦克作战。
......
按这个要求,这个"新型步兵战斗车辆"简直就是一个全能型轻型装甲车辆:可以当步兵战车、轻型坦克、水陆两栖战车、轻型装甲侦查车以及反坦克导弹发射车来用!一车顶五车!简直比钙中钙还牛逼!
➽一片顶五片吃多了上火,一车顶五车......全军跟着上火......
为了满足"新型步兵战斗车辆"这些要求,在竞争阶段苏联各个厂家都提出一堆稀奇古怪的设计方案:
➽布良斯克汽车制造厂的1200工程,是一辆纯轮式步战(发动机后置)
➽鲁布佐夫斯克农用拖拉机制造厂的019工程,采用了轮-履混合设计
➽伏尔加格勒拖拉机厂的911工程,采用了极端复杂的轮-履转换设计
➽伏尔加格勒拖拉机厂的914工程,采用了比较正常的全履带设计,但缺陷是发动机后置载员只能从两侧上下车,且削弱了车辆的防护能力
➽车里雅宾斯克拖拉机厂的765工程,最终成就了BMP-1
我们不能责怪这些装甲车的设计师们脑洞太大,因为在当时没有人知道步兵战车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再加上苏联军方那一堆贪大求全的奇葩要求,又没有给出一个具体的技术指导......最终只能让这些设计师们"自由发挥"。
最后"新型步兵战斗车辆"还是花落车里雅宾斯克拖拉机厂那个"中规中矩"的765工程,于1966年被赋予BMP-1的编号进入苏军服役。苏联主战坦克的第一代CP由此诞生!
➽BMP-1一开始主要与T-62搭档,后来又与T-72组成CP
详解BMP-1——①步兵运载能力:
步战车首要的任务是运步兵,所以运载能力是考核步战车的第一指标;与装甲运兵车这种"战场出租车"不同,步战车的车和兵加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作战单位。所以BMP-1的所有战斗员加在一起有11人,分别是车长(班长)、驾驶员、炮手 车载8名步兵。但是为了平衡两栖作战能力和防护能力,所以BMP-1的载员舱特别狭小,车载步兵只能蜷缩在里面......那滋味,谁座谁知道啊!
➽BMP-1的乘员和载员数量,就这么个小车要装11个人,拥挤程度都赶得上高峰时段的公交车了
➽由于载员舱太过狭小,苏联大兵们都宁愿坐在车顶上也不愿意蜷缩在车里
➽BMP-1的载员舱非常窄小,载员只能蜷缩成一团座在里面
②防护力
因为苏军非得要求BMP-1一定要具备两栖浮渡的能力,所以全车的重量被限制在13吨左右(再大就浮不起来了),所以装甲防护就成了一个大难题!一开始苏军的要求是"车体正面能抵御23毫米机关炮的直接攻击",但是要满足这个要求,车体正面的装甲厚度就必须要达到30毫米以上的厚度,车头部分的重量就会超过7吨!如果再放一台发动机和变速箱,车头部分的重量就会超过全车的70%(载员舱虽然很大,但却是空的重量很轻);这样的结构一旦下水就立马会"屁股朝天",所以1200工程、019工程、911和914工程为了平衡车体,都是把动力系统放在车体后部。但是把发动机放在车体后部又会与载员上下车发生干涉,无法满足军方要求的"载员可以在30秒内全部完成上/下车"的设计指标。
➽可以看到把发动机放在后部的911工程载员上下车极不方便
所以,到最后苏联军方还是被迫妥协,只要求车体正面能防御12.7毫米穿甲弹的直接攻击,但要把发动机和变速箱放在车体前部提供额外的防御(与梅卡瓦的发动机放车体前部一个道理)。
➽按传统标准来说,BMP-1的防御能力并不算太好,但是动力系统提供的额外防护可以在BMP-1被击穿后保证不会一车人全都玩完
按此标准,BMP-1的车体正面装甲厚17毫米但倾角极大,在500米距离上可以抵御12.7毫米穿甲弹的攻击,1000米距离上可以抵御20毫米机关炮的直接攻击。车体侧面可以防御100米内7.62穿甲弹的攻击与炮弹破片。炮塔的正面和侧面都能抵御500米距离上12.7毫米穿甲弹的直接攻击。
➽防御能力偏弱一直是BMP系列步战车的缺点,这主要是军方一直坚持BMP系列步战车必须有两栖浮渡能力造成的
由于BMP-1的防御能力较弱,所以在苏军条例中规定:BMP-1编队应该跟在坦克编队后方2公里左右,只在必要时才接近到1公里以内。
③火力
BMP-1的火力非常强大,在炮塔上装备了一门2A2873毫米低压滑膛炮(备弹40枚,采用自动装填)、一挺7.62毫米并列机枪;还安装了一部反坦克导弹发射轨,用于发射AT-3型反坦克导弹(车内备弹4枚、发射架上携带一枚),导弹由炮长在车外进行装填。
➽BMP-1车载火力可谓远近结合 轻重结合
这套车载武器系统可谓远近结合——机枪对付500米内的轻目标、2A28对付1000米内的目标、AT-3对付1000至3000米距离上的目标;轻重结合——2A28和AT-4都具备打击从坦克到步兵掩体的能力,机枪对集群步兵有很好的杀伤效果。
是不是很完美!
完美个屁!2A28型低压滑膛炮可以看成一个大号RPG火箭弹发射器,由于膛压太低造成炮弹的最高初速只有400米/秒!直射距离不会超过500米(超过500米的目标只能曲射);再加上2A28没有稳定器,命中率叫一个渣——阿富汗战争时出现过一辆BMP-1向一个"圣战者"的掩体连射5炮无一命中,反到被这个掩体里射出的无后坐力炮击中的案例。
➽2A28所使用的弹药,就一大号RPG!由于初速慢且炮弹外形不好,受风偏影响极大
很多时候,BMP-1的主炮还不如并列机枪好用;很多BMP-1的车组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才会动用2A28打击目标。
BMP-1上安装了一个AT-3"耐火箱"发射轨道,炮长可以在炮塔内发射和操纵反坦克导弹打击3000米以内的目标。这原本是一个很好的设计;但是BMP-1采用了一个单人炮塔,炮长要负责操纵火炮、机枪和控制导弹,另外还要负责主炮、机枪和导弹的装填!!!就算是个超人都忙不过来!
➽BMP-1只有一个单人炮塔,所有的工作都由炮长一个人承担
而且AT-3采用的是目视制导,导弹的速度很慢(不能超过150米/秒,否则人的眼睛就跟不上了)打击3000米距离上的目标至少需要20多秒时间,在这段时间当中BMP-1只能停在原地不能移动,等于一个"死靶";最糟糕的是目视制导的AT-3受人类反应时间的限制,很难打击近距离的目标——反坦克导弹都有一个最小攻击距离,AT-3的最小攻击距离是800米,也就是在800米之内的目标没法瞄准。
➽AT-3本身就不是一款优秀的反坦克导弹,装在BMP-1上反而还限制了火力发挥
虽然BMP-1的车载武器缺点很多,但是却有一个绝活——步兵可以通过射击孔在车内作战,提高了核生化条件下的作战能力。
➽BMP-1的车内射击孔
➽BMP-1的车内射击角度,注意BMP-1的车长虽然没有360°的视角,但是全车乘员 载员合在一起就有360°的视野范围
④机动性
BMP-1是一台13吨级的车辆,但是却装备了一台6缸UTD-20 V6型四冲程柴油机,在2600转时输出功率为300马力,推重比为22.7马力/吨。在铺装路面上BMP-1的最大时速能达到65公里/小时,在越野道路上最大速度也能达到45公里/小时,伴随主战坦克绰绰有余!完全达到了轻型火力侦察车的水平!而且带电动辅助的手动变速箱也大大减低了驾驶员的工作负担并提高了步战车的灵活性!
➽BMP-1的陆上机动性其实相当不错
➽BMP-1能应付大部分的地形,而且操控性不错
另外BMP-1还具备水上机动能力,可以以7.5至8公里/小时的速度通过流速不超过3米/秒的河流。
➽BMP-1具备一定的两栖作战能力,适合于"绕后"作战
评价BMP-1——
诚然,BMP-1作为世界上第一种步兵战车有着太多的缺陷,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防护能力不足和那个该死的单人炮塔!但是,BMP-1开创了一个时代,步兵战车的时代;只有步兵战车的出现机械化步兵这一兵种才算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所以BMP-1必定会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