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发展史简介(回首香港电影的百年兴衰史)

自从看了香港影片的《楚留香》,我就被迷上了,里面的一些剧情挺有味道的,于是我就去搜了大量的包括武侠片、功夫片、文艺片等等优秀的港片。

而现在已经很少有好看的港片了,这不禁使我好奇,我便研究了香港电影的百年兴衰史,终于让我找到了原因。

香港电影发展史简介(回首香港电影的百年兴衰史)(1)


启蒙期


1896年初,法国人路易·卢米埃尔的助手将路易·卢米埃尔在法国巴黎公映的影片带到香港放映,电影开始传入了香港。

1898年 美国汤默斯·爱迪生公司派出一位电影摄影师到香港拍了一批纪录片:名为《香港街景》、《香港总督府》、《香港码头》、《香港商团》和《钖克炮兵团》。香港电影启蒙期开始了。

1909年,香港出现了第一部在本土拍摄的故事片《偷烧鸭》,剧情很简单:又黑又瘦的小偷,偷了一个胖子的烧鸭,被警察抓个正着。

这个故事片出现了警匪片的雏形,值得注意的是这部片虽然在香港本土拍摄,确是上海亚细亚影视公司出品。

而出品人布拉斯基后来结束了上海电影生涯,回归故土途径香港时,和黎民伟合作制作了由香港出品的第一部故事片,这意味着香港电影的启蒙期终结,萌芽期正式开始。

香港电影发展史简介(回首香港电影的百年兴衰史)(2)


萌芽期


1913年由黎民伟编导的第一部香港故事片《庄子试妻》,创下了不少香港电影记录:

(一) 它是香港出品的第一部故事片;

(二) 第一部在外国公映的香港片;

(三) 第一部有女电影演员参演的香港电影;

(四) 也同时是第一部有特技摄影的香港电影。

黎民伟更是被誉为:“香港电影之父。”而后与他的两位兄长共同创建了“民新制造影画片有限公司”,推动了香港电影业的发展。

1935年之前拍的都是默片,1935年之后香港正式步入有声时代,每年的粤语片常量在逐年递增,从1935年32部增加至1937年的85部。

同时期,中国正在遭受动荡,不少电影界知名人物纷纷定居香港。为香港的电影体制趋向成熟奠定了基础。

香港电影发展史简介(回首香港电影的百年兴衰史)(3)


成熟期


1949年之后香港电影呈快速发展趋势,南下的内地电影工作者与当地影人合作拍摄电影,使香港成为南中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电影中心,同时间马来西亚、新加坡电影势力过渡到香港,与原来受到的欧美文化冲击下,使香港电影迈向成熟的雏形。

粤剧戏曲片、文艺片、古装武侠片、喜剧片、国语片、功夫片成为盛产影片的几大主流文化。然而从1970年开始,国语片逐渐雄霸了市场主流。

姜大卫、狄龙、王羽等人的出现,可以说是李小龙冒起的前奏,香港电影开始到达黄金期。

香港电影发展史简介(回首香港电影的百年兴衰史)(4)


黄金期

20世纪70年代是香港普及文化的重要转折点,而香港电影随着电视的普及化、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和香港人心的变化而受到种种冲击,至此香港电影走向了多元化、地道化。

  • 功夫片

70年代初期的邵氏依然占据着香港电影业的主导地位,拥有东南亚电影王国的美誉,出品了大量的国语武打片如《英雄无泪》、《楚留香》、《张保仔》等等,同时造就了一批偶像级武打明星如傅声、王羽、狄龙等人。

而一代武打明星李小龙的出现,凭借作品《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进军国际影坛,创造了香港电影事业的神话。然而随着李小龙逝去,功夫片开始走下坡路。

香港电影发展史简介(回首香港电影的百年兴衰史)(5)


  • 市井片

随着文化普及,由于观众的需求从远离社会的功夫片转到反映社会情况的市井片加以青睐。1973的《七十二家房客》成了当时最卖座的电影,它的成功不但为以后新电影类型作了开端,更令粤语片重新振兴。

从这个时候开始,很多演员开始走地道市井的风格,从严肃正经转到嬉笑怒骂的演绎。

而许氏兄弟的演绎作品例如《鬼马双星》、《半斤八两》、《卖身契》等电影不但令喜剧在香港电影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更促使了功夫喜剧的诞生。

香港电影发展史简介(回首香港电影的百年兴衰史)(6)


  • 功夫喜剧片

1978年袁和平导演的《蛇形刁手》和《醉拳》奠定了功夫喜剧的地位,演绎的风格由密集的功夫和糅合了许氏兄弟的诙谐风趣的搞笑风格吸引了观众。

香港电影发展史简介(回首香港电影的百年兴衰史)(7)


  • 都市片

1979年是香港电影的重要里程碑,那是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开始,这些在香港长大、受西方教育的导演们本着对电影的热诚,及年轻人独有的创意和社会触觉,拍出了一部部极具个人色彩的影片,又反映了香港本土的社会气象和情怀,为香港电影打开崭新的一页。

这时候的电影重视质量,都是叫好不叫座。一直以商业挂帅的香港电影,新浪潮电影难免被淘汰。

香港电影发展史简介(回首香港电影的百年兴衰史)(8)


  • 商业片

说到商业片,不得不说这三家崛起的巨头公司了,它们分别是新艺城影业公司、德宝电影公司和嘉禾电影公司,这三家公司霸占了电影院的票房。

新艺城影业公司吸纳了一批当时展露头角的导演如:徐克、吴宇森等人,炮制了一部部以商业挂帅的电影,其中以喜剧为主。这些电影的共同点是以电视台集体创作的模式进行创作的,这些充满密集的笑料和动作都是以迎合观众口味为主。

德宝电影公司则力求多元化发展,一方面拍摄喜剧,另一方面也拍动作片,同样武师出身的洪金宝却以《鬼打鬼》开创了灵幻片的潮流,之后由林正英主演的《僵尸》系列也是走同样的风格。

嘉禾电影公司仍然以成龙做头牌,让他从《师弟出马》、《龙少爷》中的功夫小子形象,逐渐成为《A计划》中稳扎稳打的武打明星,而《警察故事》、《奇迹》更是成龙的巅峰之作。

然而这些卖座电影的背后,亦有跟风拍摄的电影,粗制滥造,参差不齐,也随着香港经济的低迷,香港电影业开始走向衰落。

香港电影发展史简介(回首香港电影的百年兴衰史)(9)


低迷期

1997年之后,香港电影得到国际重视,明星们也相继在国际电影节获奖,也导致了很多导演和巨星的外流,港产持续下滑,大制作票房卖座更是只有几百万港元。加上巨星张国荣、梅艳芳的离去,令电影行业雪上加霜。

香港电影业褪色的原因是盗版问题,原本80年代录影带兴起使得电影工作者收入减少,而90年代的盗版VCD更是给电影业带来了重击。

令香港电影业走向衰落最根本的原因则是香港电影工业的特色,迅速、机动、灵活、即兴的特征,这一特征为香港电影走向极盛奠定了基础的同时,也为香港电影的迅速衰落埋下了伏笔。

香港电影发展史简介(回首香港电影的百年兴衰史)(10)


结语

回首香港电影百余年兴衰史,我们发现这其中的起起落落,先成立的电影公司没落,后来的电影公司兴起及走向鼎盛,又被新的公司取代。这期间也有无数的明星从红极一时到无人问津,香港市民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香港的兴衰历程,是一次次新旧网络的交替更迭,对于先来着抢占市场而言,我们这些后来者的机会在哪里?

网络的构成有两个要素,一个是节点,指的是行动者,比如人、群体、组织,城市或国家;另一个是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连接,反映的是节点与节点之间的互动关系。网络能使节点与节点之间互动,相互传播、交流、影响,是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先来着建立了社会网络,成为了风靡一时等的领头羊,而后来着则是在新旧网络的交替处,创建了新的社会网络,占得先机。

网络是多重的,网络的回报率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变化,新的网络会取代旧的网络。这恰恰是后来者的机遇。

例如,作为2g的先来着,诺基亚占领了大部分市场,引领风骚。而苹果作为2g后来者,建立了新的4g时代的网络,独霸天下。5g时代到来,华为这个后来者抢占先机,初露锋芒。

所以不管是先来者还是后来者,创业者创新的本质是穿越多个网络,实现优势局面,才能不被淘汰,而个人的成长则需要懂得切换网络,游刃有余,才不会被时代抛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