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生大事票房数据(人生大事票房破9亿)

亲爱的老婆:

看完电影《人生大事》,有几句话不吐不快。

它用冷门的“殡葬”题材讲述了人间温暖,把“死亡”话题搬上了台面,让我们重新审视死的含义,感受生的真谛。

之前有过一些关于死亡的想法,但一直没敢说,为何?因为忌讳。

毕竟,我们对“死”字向来避之不及。

天真的孩子不小心说出了这个字眼,听到的长辈一定会连“呸”三声,太晦气,不吉利!

借着电影,终于找到机会好好和你聊一聊“死亡”这个话题了。

之前听说过一句话:“人从出生的那刻起,就走在了死亡的路上。”

听着悲观,却是事实。虽然话题沉重,但谁都避不开。

既是人生大事,理应未雨绸缪。有些现实的问题,更要坦然面对。

最新人生大事票房数据(人生大事票房破9亿)(1)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最新人生大事票房数据(人生大事票房破9亿)(2)

早做安排,不留麻烦

前年一位同事患癌症去世,引发了我对身后事的思考。

他来自农村,是家里唯一考上大学的孩子,凭借着自己的勤奋的努力成为行业大咖。他去世后不久,母亲也离开人世。

因为没有遗嘱,他的遗产母亲也有份,老家的弟弟妹妹则有权继承母亲的份额。

然而,弟弟妹妹坚持认为哥哥的遗产不该只有这么多,遂与他的妻子对簿公堂,案子至今未判,所有资产也被法院冻结。

人走了,一生积蓄没能给妻儿换来抚慰,反招来无尽纠缠,令人不胜唏嘘!

一位律师告诉我,预防遗产纠纷,立遗嘱是最佳解决方法。

如果没有遗嘱,即便是独生子女,继承父母全部遗产也不是法律赋予的权利。按照法律规定,将涉及父母赡养、婚姻关系等复杂问题,处理不好,甚至会导致亲人反目。

所以,是时候转变观念了。

身为成年人的我们,不妨多考虑一点身后事,无关财富多少,只为身后不给亲人留麻烦。

最新人生大事票房数据(人生大事票房破9亿)(3)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然而,转变观念谈何容易。喜生恶死是人之常情,只要是与死沾边的事,便会遭到强烈排斥。

给自己立遗嘱为时过早,给老人提遗嘱被骂“不孝”,等年龄大了避讳提死,临终时已无能为力。

说到底,一份遗嘱,折射出的是我们对待死亡的态度。

我们对遗嘱的排斥,其本质是对死亡的回避。

但是,没有人能永生不死。与其避而不谈,不如早做打算。

趁自己清醒、明白的时候,把身后事安排明白。

这是我们的义务,也是对家庭的责任。

最新人生大事票房数据(人生大事票房破9亿)(4)

量力而行,不添负担

互联网上有个扎心的问题:砸锅卖铁救得了不治之症的亲人是否必要?

不得不说,这是继“死亡问题”的又一个灵魂拷问。

对于财力有限的家庭,被迫在亲情与现实间痛苦抉择,实属无奈却无法逃避。

的确,有些时候钱能续命。但是,如果不幸被死神盯上,富贵如乔布斯也无可奈何。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专家汤钊猷曾说:

“终末期癌症基本无法逆转,治疗对患者帮助不大。有时,不治疗就是最好的治疗。”

这是医学现实,也是自然规律。但如何选择,取决于我们对待生死的态度。

医学博士陈作兵的父亲患了恶性肿瘤,发现时已是晚期。

陈作兵深知疾病的结局,他遵从父亲意愿,放弃一切治疗,将父母送回乡下。

“让父亲从容度过一段舒心的日子就好。”

父亲在母亲的陪伴下,吃喜欢的食物,和老友聊天,养花种菜,读书、晒太阳。一年后,老人安然离世。

最新人生大事票房数据(人生大事票房破9亿)(5)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这位父亲是幸运的,不仅因为他有一个医生儿子,更因为他对死亡的坦然接纳,让自己在平静中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

尼尔·唐纳德说:“人类的一切行为选择都来自两个理由:爱和恐惧。与恐惧的对抗无法战胜恐惧,唯有爱才能战胜恐惧。”

亲人之间最好的爱不是为你倾尽所有,而是感同身受,相互体谅。

与其让亲人背负内疚做选择,不如自己给自己先拍板:

疾病面前,比起尽力而为,更重要的是量力而行。

多一点爱的陪伴,胜过一切灵丹妙药。

最新人生大事票房数据(人生大事票房破9亿)(6)

体面告别,不失尊严

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既然人不能选择生,请让我选择有尊严地死。”

然而,这样的愿望常常是奢望。

一位ICU医生讲述过一位患者的故事。

父亲慢病终末进入昏迷,本可以无痛苦地正常死亡,但在几个儿子一再坚持抢救下醒来,又在ICU熬过了16个月的痛苦时光。

“让我死。”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父亲一再地写下这三个字。他的气管被切开,浑身上下插满管子,无法说话但意识清醒,每天在沉默中抗争,只希望早一点结束生命。

医生也曾反复向家属交代,这样延长生命毫无意义且患者活得极度痛苦。

儿子们说:“拔掉呼吸机我们做不出来。我家有厂不差钱,亲戚们都说要救,我们不能没有老爸……”

理由都很充分,但唯独没有考虑过父亲的痛苦,更没在意过父亲的意愿。

最新人生大事票房数据(人生大事票房破9亿)(7)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人——罗点点。

她曾是医生,在婆婆临终是否用呼吸机这个问题上,一家人陷入两难。最后,家人们支持了她的决定:撤掉呼吸机。

婆婆去世后,她也常常自责,直到整理遗物发现婆婆在一个小本子上写着:“在生命的尽头不希望被过度抢救。”

罗点点这才释然。

自此,罗点点下定决心,要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把死亡的权利交给本人。

她创办了“选择与尊严”公益网站,为中国人做出了第一份生前预嘱样本——“我的5个愿望”:

1. 在生命末期需要什么样的医疗服务?

2. 要不要使用心肺复苏和呼吸机等生命支持系统?

3. 在情感上需要别人如何对待自己?

4. 希望家人和朋友如何看待自己的死亡?

5. 谁来做我签署这份文件的见证人?

这份生前遗嘱体现了对人的充分尊重,帮助人们实现“有尊严地离开人世”的愿望。

最新人生大事票房数据(人生大事票房破9亿)(8)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一位70多岁的老年人说:

“有这个真好。我就希望在我生命垂危时,家人尊重我的意愿,不要给我插满管子,让我安安静静地离开比什么都强。”

这位老人的话,也是我的心声。与其痛苦地活着,不如痛快地离开。

人人都希望自己善终,由自己掌握死的权利,选择在生命终点有尊严地死去,也算是善终吧!

在世时开心生活,去世时平静干脆,何尝不是幸福。

最新人生大事票房数据(人生大事票房破9亿)(9)

村上春树说:“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一个人对生死的态度,决定了他的人生高度。

能坦然面对死亡,才能活得自在轻松。

就像泰戈尔诗中所言:“人当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与死亡握手言和,是我们对生命的最高礼遇。

毕竟,享受生命的快乐,比活着本身更有意义。

最新人生大事票房数据(人生大事票房破9亿)(10)

作者:文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