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煮擂茶的最爱(客家美食擂茶)
地处闽西北的清流宁化,皆属纯客家县。明山秀水,地饶物丰。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居住在这里的客家人,就地取材,创造了各种极具地方特色的风味美食,擂茶就是其中一种,颇有代表性。
婴儿洗三朝、老嬷嬷念佛、家里来宾客、婚嫁喜庆……心灵手巧的客家主妇准会煮上一锅清香四溢的擂茶。
制作擂茶少不了二样工具:擂钵和擂持。擂钵和酿酒的缸都属陶制的容器。只是,缸的内壁光滑平整,擂钵的内壁粗糙凹凸,自钵底至钵口有粗密(或细密)的沟纹呈辐射状分布。擂钵有大有小,高矮不一。比较常见的擂钵上口径一般在五十公分至一尺不等,擂钵上口较大,钵底较小,呈倒置状圆台形;擂持,一般选择挫子树、山茶树等硬度高不易开裂的材料,制成约二尺左右长、一握左右粗,下端刨圆利于(转动自如)操作,上端系有绳子方便悬挂。
擂茶可精可粗、可素可荤,形式多样,有的选炒熟的擂茶米为主料(不加青草药,只加其它佐料),有的选糯米为主料(加青草药并加其它佐料或只加青草药),有的直接选青草药为主料(不加任何佐料),所以原料种类较多,但制作的工艺大同小异。
晶莹透亮、饱满优质的粳米是做擂茶米的首选。先把选好的米用水浸泡一定时间,然后倒入“锡箕”内,将水沥干。文火,将沥干水后的米倒入锅中不停地翻炒,直至米粒金黄,飘逸出缕缕清香。炒好的擂茶米放置陶制的容器中加盖,备用。
如果擂茶中要加花生、黄豆、扁豆、青葱、煎豆腐等佐料,制作擂茶前,必须将这些佐料炒熟(或煮熟或切好)备用。准备好佐料,洗净锅,往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视擂茶量而定),边烧火边开始擂擂茶米。
搬条小板凳,坐下,双腿夹住擂钵,双手紧握擂持,将炒熟的擂茶米放入擂钵内,顺时针沿擂钵内壁旋转,擂到一定程度,用勺盛水将擂钵内的擂茶米冲入其它容器中,再用相同的方法擂适量的擂茶米(量,视情况而定)。待锅中的水烧开后,将擂好的擂茶米统一倒入锅中,煮几分钟后,再将备用的佐料倒入锅中,煮到一定时间,渐渐地,整个庭院里就有一股四溢的清香飘逸着,这时,加入适量的精盐即可食用。
这是比较传统的擂茶制作方式,一般适用于三朝、念佛等喜庆日子。当然,平日也有擂这种擂茶。这种传统擂茶很少加荤,并不加任何的青草药。因炒过的擂茶米香甜酥软,再加上各种佐料配合,这种擂茶食味甜润醇香,口感爽滑韧柔,吃了一碗又舀一勺,直吃到“大腹便便”,仍感意犹未尽!
春夏季节,湿热加剧。客家人都有采摘青草药制作擂茶的习俗。小叶金钱、香草、克食碗、薄荷、鱼腥草、紫苏、艾叶、车前草等各种清热解毒的青草药是制作擂茶的首选。
如果不加任何主料,擂纯清草药擂茶就不必准备其它食材。制作的方法和上面的传统擂茶大致相同。将冼净的一种或几种青草药切成小段,放进擂钵中,用擂持充分擂烂,加入山茶油、精盐,将锅中烧开的水直接倒入擂钵中,即可食用。这种擂茶清淡开胃、生津止渴、清热降火。
如果清草药擂茶要加其它主料,制作前就要准备好食材。其中,糯米、粉皮、粉干、花生、黄豆、扁花萝、赤米豆、红豆、瘦肉丝、猪小肠等是制作各种荤素擂茶的主料首选。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或多种,有些地方喜欢用猪大骨熬汤混在一起煮食。
具体制作和上面几种大致相同。根据喜爱选好食材。如果喜欢糯米,就将糯米、红豆、扁花萝或者其它佐料放入锅中煮熟,备用;倘若喜欢粉干、粉皮,就将粉干或粉皮放入锅中煮熟,备用;要是喜欢荤食,就将猪大骨或瘦肉丝或猪小肠放入上面几种主料中,一起煮熟,备用。边煮主料边将采摘的一种或几种青草药洗净、切细,放入擂钵中,尽量用擂持擂烂。待擂钵中的青料充分擂烂,就将锅中煮熟的各种主料、佐料连煮沸的汤适量加入擂钵中,再加些山茶油、精盐即可食用。
客家擂茶就地取材,形式多样,风味独特,渴可饮、饥当餐、能清热降火、可待客宴朋,是客家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走进客家山村,喝着一碗碗泛着绿意溢着清香的擂茶,你定会由衷地赞叹:好山好水好美食!
感恩的心 /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