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鹮竟然比大熊猫还珍贵(朱鹮大熊猫藏羚羊)
地球因生物而美好,
生物因多样性而丰富多彩。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
从政策到实践,
我国大量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
栖息繁衍环境稳步改善,
越来越多珍稀濒危物种
种群规模稳步增长,
部分物种甚至从“灭绝”到“重生”。
今天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让我们一起盘点这些珍稀物种~
大熊猫:从“濒危”降为“易危”
“顶流”大熊猫的流量不仅体现在世界人民对它的宠爱,还体现在其不断增长的种群数量上。数据显示,我国野生大熊猫数量从20世纪80年代的1114只,增长到2022年的1864只。201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正式宣布将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
藏羚羊:从“濒危”到“万羊齐奔”
随着我国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大,被誉为“高原精灵”的藏羚羊数量大幅增加。目前,我国藏羚羊种群规模已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不足7万只,增加至约30万只。在阿里羌塘草原上,“万羊齐奔”的壮丽景象又复现了。藏羚羊也从“濒危物种”降级为“近危物种”。
朱鹮:从“7”到“9000”,
从“灭绝”到“重生”
朱鹮俗名红鹤,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世纪之后,朱鹮野外种群濒临灭绝。1981年5月,专家在秦岭腹地的陕西省洋县发现7只野生朱鹮。经过40多年来不懈努力,全球朱鹮种群数量从1981年的7只扩展到目前的9000余只。朱鹮保护也成为世界拯救濒危物种的典范。朱鹮受威胁等级从“极危”降为“濒危”。从“灭绝”到“重生”,从秦岭到世界,“吉祥鸟”再次翱翔天际。
麋鹿:从“消失”到“复壮”
你知道吗?被称为“四不像”的麋鹿,曾在我国消失了约百年。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麋鹿被我国重新引入进行圈养。从1985年至今,麋鹿种群分布点从最初的2个增加至89个,麋鹿数量从28只增长到1.2万多只。麋鹿保护被誉为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的中国样板,也成为全世界最成功的物种重新引进案例之一。2006年,麋鹿正式从世界濒危动物名录“红皮书”中退出。
江豚:频繁亮相长江水域
近年来,江豚的身影频频出现在长江多地水域,它们以标志性的“笑脸”,腾跃于大江之上,与鸟鱼同乐嬉戏。根据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的2022年全流域长江江豚科学考察,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为1249头。与2017年1012头相比,5年时间增加23.42%,年均增长率为4.3%。201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将长江江豚濒危等级定为“极度濒危”,受胁程度仅次于野外灭绝。2021年2月5日,长江江豚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升为国家一级。
扬子鳄:从11条增至9000余条
扬子鳄是长江流域的旗舰物种,迄今已有2亿多年历史,被称为“活化石”,也是我国濒临灭绝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珍稀野生动物。近年来,扬子鳄种群规模不断壮大。多年来,浙江长兴的扬子鳄省级自然保护区通过模拟生态环境来进行扬子鳄的自然繁育,使扬子鳄能够充分保留适应大自然的天然特性,这里的扬子鳄已经从最初发现的11条逐渐增至现在的9000余条。
白头鹤:群鹤回迁盛景重现
白头鹤是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世界濒危鹤类。由于白头鹤对环境要求极为苛刻,是生态环境的指示性物种。近年来,被称为“爱情鸟”的白头鹤数量呈现增加态势。资料显示,目前野生白头鹤数量在1万只左右。2022年秋天,吉林波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呈现大量珍稀候鸟回迁盛景,其中,白头鹤的数量达到2300多只,这也是波罗湖有记录以来数量最多的一年。
亚洲象:野外种群增至300多头
亚洲象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估为“濒危”物种。作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亚洲象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省西双版纳、普洱和临沧3个州市。通过研究发现,我国的亚洲象数量在稳步增长。30年来,云南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由150头左右增长至300头左右。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物种濒危等级划分为7个等级,由高到低分别为灭绝、野外灭绝、极危、濒危、易危、近危、无危。其中极危、濒危和易危物种又被统称为受威胁物种。
整理:李会平
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国际林业和草原局网站、科技日报等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