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看人头(清明小长假你还喜欢出门看人头吗)
乍暖还寒的北京,晴暖之后又见飞雪。在雨雪交加的天气,于室内冲一杯咖啡,翻开一本老书,最好再有一二好友促膝长谈。其实咖啡和书的搭配很早以前就有了,一篇旧文《书与咖啡只是一种搭配》来告诉你答案。
现在的书店,除了有书可卖还得可看、可坐。怎么坐,有人就沿袭了有咖啡供应的做法,说沿袭那是有根据的,不像现在的业者或媒体无知者无畏,做什么事都被称作是创新,譬如在书店里辟一块场地设立一个咖吧、茶座就是一种情调、一种氛围、一种创新。书与咖啡在书店里同步出现,也许只是搭配,是经营者获得名声、盈利的一种行为。于是,汉源书店因为有咖啡可饮而闻名、马可孛罗因为面包和咖啡而在上海的几家书店立足。这种混合经营,上海的样本来自台湾。台湾人现在走得更远,想着把书店里的咖啡场地变成能供应早餐、午餐、下午茶、晚餐、宵夜的咖啡茶饮,当然,这里可以看书、可以歇脚。
萨特、波伏娃在咖啡馆
书店以这样的理念一业为主、兼营其他,得益的当然还是读者。不过,书与咖啡的结合,并不是近年才有的事,以上海为例,至少在80多年前就有了。
1930年2月21日,周全平、谢澹如在西门书店(上海老西门中华路1420号)的楼上附设了咖啡座。当事人回忆,这个咖啡座只是在开书店的同时增加一些事做做,还可以让同道有个座谈聊天的地方。
上海老西门
这个咖啡座的“火车座”是从张资平在四川北路已经关闭的一个文艺茶座中借来的。作为作家的张资平现在名声不响,虽然与胡兰成有相同的汉奸前科,但没有胡兰成出名,胡兰成有张爱玲护着。其实,张资平是个写了中国现代第一部长篇小说,长篇小说的数量在中国现代作家中也名列第一的人物。他曾开过乐群书店,办过杂志。1959年病死在安徽劳改农场。
《张资平小说选》书影
西门书店还从东北一家书店的主人那里获得了十多幅俄罗斯文学家的肖像悬挂在咖啡厅的墙上。这些肖像是从俄国书店选购、在东北用白木头的镜框制成的。这种艺术品就是以今天的跟光看,还是显得高雅、考究。而且,咖啡座还装了“西门咖啡”四字的霓虹灯招牌。
在这个当时还是比较繁华的区域开设了这么一家咖啡座,够气魄的了。司炉是店主周全平的夫人,她能操国语,又会烹煮咖啡。当时的价格是牛奶、咖啡、可可,收费一角;茶类五分,点心二分半。一元钱可买五分券二十四张随意使用。曾有广告说,这里是文艺的、大众的、十字街头的象牙塔。
欧洲老式咖啡馆内景
西门书店1929年10月开设,是一家进步书店,与“左联”有关系,曾编印《出版月刊》,内有新书推荐、批评讨论、文坛消息、分类书目等。1930年夏天被当局注意而歇业。之后,谢澹如独自在西门书店附近开设公道书店多年。由此而言,这家由书店而开设的咖啡座存在的时间仅仅只有半年左右。真乃动荡的社会为有志者创造了挑战的机会,同样,当时的社会其实也难容书与咖啡的结合。单纯的书店与单纯的咖啡店开开关关都不成问题,只是周全平等把两者结合起来了,又因为本身是社会的异化者,所以其命运也就多变。
周全平作品书影
周全平、谢澹如现在早已为世人淡忘。其实,他俩都是有故事的人。据《上海出版志》等介绍,周全平曾创立创造社出版部,1926年从上海去东北表伯父处经营垦荒。1929年秋带一笔钱回上海。可能咖啡座墙上的镜框也是在当时带回的。创造社被查封后,他在1929年开设西门书店,1930年参加“左联“,1931年代表“左联”参加中国革命互济会工作,却因所管理的经费失窃,逃离上海,被“左联”除名,从此离开文艺界。解放后受潘汉年冤案株连,平反后于1983年2月3日在新疆逝世。
谢澹如
谢澹如因为掩护瞿秋白、杨之华在自己的寓所居住达两年之久,矢志保存瞿秋白、方志敏烈土的手稿,资助出版《鲁迅风》刊物,保存《独秀文存二集》、《霍秋白论文集》以及鲁迅手迹等,这些被后来广泛称颂的事只要办成一件就了不起了,更何况都集中在他身上。比较而言,他的晚境还可以。解放后,谢澹如将这些保存的物品都捐献给了政府,先后任华东文化部研究室副主任、上海鲁迅纪念馆副馆长等,1962年9月26日在上海逝世。
现在,咖啡伴书演变成了一种小资式的情调,社会的平稳和发展、这个视角也是一个佐证。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人民艺术家”微信公众号!
本文摘自:王耀华著《1843年开始的上海出版故事》
图文编辑:留岁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