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的艺术绘画(踏歌行--少数民族题材美术作品展作品选)
近日,由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主办的“踏歌行——少数民族题材美术作品展”在中华艺术宫拉开序幕。展览选取馆藏作品为基本素材,并邀请数十位长期关注少数民族题材创作的艺术家参展,以时代肖像、多彩生活、大地礼赞三个版块共140件作品构成叙事途径,探究少数民族题材美术作品通过图像叙事逐步建构国家民族认同、表达民族主体人文精神、关照个体生存经验的发展历程。展出作品的创作时间跨度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至当下,伴随着国家和民族的艰辛发展历程,直观地体现了时代的演进和审美的转向。
肖谷 弥勒会见记 100×200cm 布面油画 2001年
肖谷作为曾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参加对口支援的上海艺术家,他表示,新疆激活了他对绘画材料的创新和研究。受克孜尔石窟壁画长期被风沙侵蚀而形成的斑迹启发,他将细沙拌入油画颜料,用刮刀刮出极为粗粝的肌理效果。肖谷的代表作之一《弥勒会见记》就是在新疆的市井生活气息所形成的巨大场域里创作而成的,其内在历史的积淀和文化背景,至今仍打动人心。
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是由各民族互鉴融通、共同创造的,正是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相互促进,才使得中华文明根深叶茂、历久弥新。作为中国现当代美术的一个重要面向,少数民族题材的美术作品承载社会变迁,蕴含时代气质,体现审美历程,关照人文精神,展现文化创新,是社会政治生态、民族审美精神与美术家自觉艺术表达三者综合的结果。
新中国成立之后,各族人民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获得了平等的政治权利、共同当家做了主人。黄胄、程十发、方增先、周昌谷等美术大家都因深入少数民族地区的体验和创作,从而在深刻理解表现对象和艺术本体关系的基础上,开启了自己现代水墨人物画的探究之路。美术家们关注少数民族民众社会身份的转变,以高昂、饱满的时代风华展现其民族认同,并积极探究外来绘画语言本土化的路径。在美术创作曾普遍受到统一创作模式规约的时期,少数民族题材作品的创作或许仍为美术家个人艺术语言的探索保留了一方天地。
苏新平 人之忧郁 79.5×56cm 版画 1990年
出生于内蒙古的苏新平,以超现实主义的方式表达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展现人物的孤独、彷徨的内心情绪,在他的刻刀下,近处的人物姿态各异,仿佛各有心事。背景中弧形的地平线、柱子旁的瘦马、天边的太阳、拉长的影子构建了其鲜明的个人风格。
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表现主题更为宽泛,创作手法也更为多元化。少数民族题材美术作品的创作无意间吹响了新时期美术变革的号角,担当了整个时代美术转向的变革先锋。
美术家们以平视的视角关注个体的生存经验,探察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多样化的情绪。作品在深刻剖析个体的同时,也镜像折射出艺术家的主观精神世界。前所未有的广阔视野、多元化的艺术表现手法既展现着少数民族的文化魅力,又映现着美术家观看的立场和表述的方式。少数民族族裔的美术家自改革开放之后也开始崭露头角,他们根植于本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立足于鲜活的个体经验,勾勒自画像,成为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的重要力量。
叶浅予 拉萨舞步 132.5×66cm 中国画 1990年
叶浅予的《拉萨舞步》是其83岁时的创作。作品以笔墨造型勾勒舞蹈,将藏族姑娘那低头羞涩的神情和藏族舞蹈的神韵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者眼前。厚重的设色和衣物质感与人物轻盈酣畅舞步的对比,不仅传达出画家炉火纯青的技法,也让人感受到人类精神的内在律动。叶浅予曾说:“绘画形象应该抓取达到表现高峰过程中的一瞬间,欲达而未达的节点,给人一种接着这个动作跳下去的诱惑力。”看叶浅予的舞蹈系列,更感受到绘画与舞蹈艺术的动人之处,舞蹈中迷人的一瞬,通过画家笔触、构图、色彩再现出来,留下线条和生活的灵动。画中藏族姑娘轻盈的舞步,婀娜的舞姿,就足以使观者感到比客观现实生活更真实、更美的瞬间。
程十发 初雪 70×46cm 中国画
程十发的《初雪》描绘了两位骑骆驼的少女。画家以墨线勾绘植物轮廓,通过留白的方式,展示出雪掩万物的北国景象。除人物面部和骆驼头作了较为细致的描绘,其余部分则主要是墨彩交融的大写意。笔触虽粗放,却能生动地呈现出,少女斗篷毛茸茸的质感和厚重感,显示了画家高超的笔墨能力,也尽显物之神韵。
吴冠中 西藏女乡长 36×28cm 1961年 油画
吴冠中的《西藏女乡长》也来自于实地写生,这件绘于1961年的作品,当时42岁的吴冠中与董希文、邵晶坤三人由中国美协组织去西藏写生,当时还创作了油画《扎什伦布寺》、《拉萨龙王潭》、《罗布林卡》、《西藏佛壁》等风景作品。《西藏女乡长》是吴冠中存世不多的纸上半身人像之一,画中人皮肤黝黑,微笑质朴而亲切,画家弱化立体感,采取了相对平面化的造型,这也是吴冠中探索东西方绘画两种艺术语言的不同美学观念,以及“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实践。
方增先 母亲 中国画 101.5×95.5cm 1988年
站在这件作品前,可以感受到笔墨自由驰骋而有节制,用笔宽厚极具感染力。这也是画家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画中的藏族母亲如山石般雄伟,她抱着小孩向远方眺望,但眼中流露出一些焦虑的神情。
靳尚谊 高原情 布面油画 58×47.5cm 1986年
汪志杰 伊犁河畔 布面油画 50×40cm 2008年
此次展览展出了如叶浅予《拉萨舞步》、程十发《初雪》、吴冠中《西藏女乡长》、方增先《母亲》、靳尚谊《高原情》、汪志杰《伊犁河畔》等艺术大家艺术风貌转折时期的重要作品和经典之作;也能看到如徐匡、韩书力、陈钰铭、马小娟、肖谷、徐青峰、赵培智、张敏杰、孙震生等当代艺术名家的近期作品,他们深入挖掘人文精神,表达对社会及民众的人文关照,不断为个人艺术风格的塑造注入新的养份;展览还展出了汪一等在材料、观念上不断突破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边界的青年艺术家作品,显示了此一题材的创作在当下所存在的无限可能性。
马小娟 高原红 中国画 180×90cm 2008年
马小娟的《高原红》一改其往日水墨人物画淡雅的设色,人物上衣、头饰以浓烈饱满的红、橙、黄色形成小面积暖色调,与层层积墨构成的灰色裙装构成鲜明响亮的色彩对比。而展厅中,身穿民族服饰的人与画中人物构成了现实中的呼应。肖谷的多件作品组合,看到了画家对于这一题材的反复实践和体悟。
进入新时代以来,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新征程上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背景下,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间的文化正在加速汇聚、碰撞、融合。回望2020年,从未曾这般强烈地体验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相信在未来,飞速前进的中国社会,必将为民族文化发展不断创造新境界。
更多作品欣赏:
徐匡 阿鸽 主人 版画 58×58cm 1978年
孙震生 雪域欢歌 中国画 190×220cm 2019年
任丽君 生活在远方 布面油画 142×122cm 1994年
徐青峰 塔吉克新娘 油画 139×93cm 2013年
赵培智 理想之马 布面油画 210×300cm 2020年
陈逸青 出青海 油画 46×55cm
冯远 高原丰庆图 中国画 121.5×96cm 2009年
汪一 等候 220×75cm 布面丙烯 2019年
孙震生 大美西藏之二-迟归 58×158cm
皮纸矿物色箔 2011年
来源:美术报
原标题:少数民族题材在美术创作中的无限可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