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还能住一个渔猎民族吗(读山海经看生活在大)

——东北的历史发展简述(二十九)——

北狄人,在上古时期就已经存在于东北的古老民族,在《山海经·大荒西经》就已经有了记载:“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说北狄国是由黄帝的孙子始均所生的儿子北狄,建立起来的一个“国家”。

山海关还能住一个渔猎民族吗(读山海经看生活在大)(1)

狄,犭字旁,形声字,从字体上看就像不像一个带着猎狗打猎的猎人形象,还有一种解释是狄——有力的麋鹿,而鹿还是当时狩猎人最好的猎物;因为狩猎追逐鹿群,上古时期,黄帝与蚩尤打了一场历史上最著名的涿(逐)鹿之战,改天单独写篇文章讲讲关于这场的一些历史故事,在这里就不详细表述了。

山海关还能住一个渔猎民族吗(读山海经看生活在大)(2)

金文 狄的两种写法

在《说文解字》对狄的解释是:“赤狄,本犬种。狄之为言淫辟也。从犬,亦省声。徒历切”,清代段玉裁在他的《说文解字注》中解释道:

北狄也。北各本作赤。误。今正。赤狄乃错居中国狄之一种耳。许书虫部曰南蛮,曰东南闽越。大部曰东方夷。羊部曰西方羌。豸部曰北方貉。则此必言北狄。狄与貉皆在北。而貉在东北。狄在正北。释地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八蛮在南方。六戎在西方。五狄在北方。李巡云。五狄者,一曰月支。二曰秽貊。三曰匈奴。四曰箄于。五曰白屋。王制,明堂位皆言东夷,南蛮,西戎,北狄。本犬穜。此与蛮闽本虵穜,貉本豸种,羌本羊穜一例。狄之为言淫辟也。

在《礼记·王制》的记载中:“东曰夷、西曰戎、南曰蛮、北曰狄"。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

在《山海经·海外南经》中也有关于狄的记载:“狄(dí)山,帝尧葬于阳,帝喾(kù)葬于阴。爰(yuán)有熊、罴(pí)、文虎、蜼(wèi)、豹、离朱、视肉,吁咽、文王皆葬其所”,这里说的狄山会不会就是北狄人的栖息地,这个不好说,但帝尧和帝喾分别葬于这座山的山南和山北,这里还不只是这两位先贤,还有(周)文王也安葬于此。这座山可以说算是一座圣山了!

“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穴居恰恰是上古时期生活在东北深林中原住先民的居住方式。在东北以前有句老话说“房顶开门,灶坑打井”,而这句话现在却被错误地解读为不愿意与人交往,自我封闭、与世隔绝,但其实这是古代在东北的山区穴居生活的真实写照。这是新石器时代文化东北先民们的房址特点,半地穴式,平面呈方形或椭圆形,设在一盘炉灶。居址一般在河边或湖畔,通常没有防御设施,在屋顶中央留有一个出烟孔道,人们就通过这一孔道沿着梯子上下出入。

山海关还能住一个渔猎民族吗(读山海经看生活在大)(3)

在黑龙江、乌苏里江地区,上古时代的地穴式住房,建造的过程是,住房的大部分是在地下挖成,土墙以木杆、半拉圆木和板条加固,屋顶的通烟孔为住房入口,人通过入口沿砍出的阶槽的圆木梯下到室内。地穴式住房是古代东北部落民族的冬季住房。

山海关还能住一个渔猎民族吗(读山海经看生活在大)(4)

在《后汉书·挹娄传》中,就有关于东北挹娄部落房舍这样的记载:“常为穴居,以深为贵,大家至接九梯”;在到了唐朝时期,处于东北地区最北方强壮劲健的黑水靺鞨崛起,是黑龙江流域独立的军事部落联盟,而他们同样是地穴居住没有屋宇,据《新唐书·黑水靺鞨传》中记载:“黑水靺鞨居无屋宇,并以山水掘地为穴,梁木其上,以土覆之,如丘冢然”。在古代这种穴居生活不仅仅只是在我国,也是东西伯利亚森林原住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包括今天的库页岛、朝鲜半岛、日本北海道、千岛群岛等地区都有些深远的影响。

山海关还能住一个渔猎民族吗(读山海经看生活在大)(5)

山海关还能住一个渔猎民族吗(读山海经看生活在大)(6)

在《晋书》也有关于东北古代穴居的记载:“肃慎氏一名挹娄,在不咸山北,去夫余可六十日行。东滨大海,西接寇漫汗国,北极弱水。其土界广袤数千里,居深山穷谷,其路险阻,车马不通。夏则巢居,冬则穴处。”这里说挹娄人夏天多居住在大树上搭建的房子里,而冬天住在地穴式住房内。

山海关还能住一个渔猎民族吗(读山海经看生活在大)(7)

可是北狄具体在哪,谁也说不清楚,很多资料只是说在北方,可是北方很大,总不会将所有北方地区都说成是北狄的活动区域,也有说在东北,但东北也不小,总要有个大致的方向,

山海关还能住一个渔猎民族吗(读山海经看生活在大)(8)

北狄人的生活方式与肃慎人的非常的相似,而肃慎、貉都是东北的古老民族,“狄与貉皆在北。而貉在东北。狄在正北”,肃慎在东北地区的东北部,貉族活动的地区大致在在鸭绿江两岸,今天东北及朝鲜一部,北狄与貉对比恰恰说明起就在东北地区的正方,那么北狄应该是在小兴安岭或大、小兴安岭的交汇处正北方向,上古时期这里有着广袤的原始大森林,北狄人在此居住,在此生活、生存、生产,这里才是北狄人最初的栖息地,而狗就是这些狩猎民族的好帮手、好伙伴,而狗早在上万年前就已经被更远一些的外东北先民们所驯化了。

而这里即使是现在还是丛林茂密,在解放初期,大、小兴安岭的森林资源源源不断地支援新中国建设,长期的从事狩猎生产的鄂温克人还在这里生活居住。

狄人部落众多,春秋时以赤狄﹑白狄﹑长狄最著,通称北狄。赤狄,即殷及西周之鬼方,甲骨卜辞与金文皆有记载,为西北大国,我们现在的错误将“西北大国”解释说是今陕西﹑甘肃﹑宁夏及内蒙古鄂尔多斯一带,为什么说是的错误这个有时间单独写文章,详细说说这里不再多说。

在《周易》中记载:“(殷)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在殷末其势力开始强盛,周王季曾“伐西落鬼戎,俘二十翟王”,至周成王时,命盂率兵伐鬼方“俘人万三千八十一人”,可见在当时这是一个众多、而又强大的部落国家。

春秋之初,赤狄势力大盛,先后灭掉了邢国(都今河北邢台)、卫国(都今河南淇县)。虽然此时强盛的齐桓公,帮助邢﹑卫二国重建,但仍无力恢复其故土。是后狄人常常周﹑晋,并与王子带勾结,将周襄王逐出王都。晋文公出兵勤王,大败狄师,杀叔带,可以狄人还是东渡黄河,进入河南﹑山东,侵扰宋﹑卫﹑齐﹑鲁。不过在后来狄人内部发生了分裂,此后力量削弱,晋遂及攻打并消灭了潞子﹑甲氏﹑留吁﹑铎辰等国,赤狄大衰。

而狄人的另一支白狄,却开始崛起,开始迁徙到了晋国西、晋东及鲁西,这其中以河北中部建立起来的肥﹑鼓﹑鲜虞三国最大。但肥﹑鼓后为晋所灭,春秋末鲜虞改称中山国,战国时成为与燕﹑赵﹑韩﹑魏同时称王的千乘之国。春秋中叶活动在今山东﹑河南﹑河北间的长狄﹐又名鄋瞒﹐以其族人体形高大又称作长狄。

不过这个中山国也是命运多舛,经过三灭两复,在公元前457年被赵鞅打到几近灭国,但到公元前414年武公复国,公元前407年又被魏国灭了一次,公元前380年恒公重新复国。

山海关还能住一个渔猎民族吗(读山海经看生活在大)(9)

公元前305年,赵武灵王看条件成熟便开始灭中山,当赵国大军开始攻打中山国,此一战中山国败得很惨,只能割地求和,苟延残喘。两年后赵国再次攻打中山,虽然中山人民顽强抵抗,但最终在公元前296年赵军攻破中山都城寿灵,中山国灭亡。而这次赵国吸取魏国教训,将中山王尚迁移到了肤脂,彻底消灭了中山人再次复国的念头。

山海关还能住一个渔猎民族吗(读山海经看生活在大)(10)

从春秋未期的前506年,鲜虞人在中人城建国算起,前后经过了大约350多年,被称为战国第八强。中山国灭亡后,中山人融入到赵国人中,成为燕赵豪情志士的一个分子。中山国虽是白狄鲜虞人建立,但他们的顽强斗志是可佳的,在当时几大国夹缝中生存,三次灭国,三次建都,二次复国,每一次都歌可泣,虽然最终灭亡了,但是他们源于东北祖先狩猎民族的强悍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及民族凝聚力,就是时至今日都值得称赞!

解读《山海经》,我是喜欢历史的夏朝,是东北辽河上游“黄河”夏家店下层文化,并非是今日之黄河

读《山海经》,解读肃慎人与夏、商朝之间的关系,看东北历史发展

读《山海经》,解读东夷人,东北少数民族历史中被遗忘的夷人

读《山海经》,重解东北古代民族东胡起源,原来夸父也是东北人

《山海经》中昆仑山、帝都和黄河到底在哪?还原被错误解读的历史

《山海经》被错误引导无限夸大,使其偏离历史真实轨迹的上古奇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