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第一批公示(20人获评2022年第一季度)

为着力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更好地服务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先进人物在提升公民道德建设、奋力打响“创新余杭、品质之区、文明圣地”城市品牌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全区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持续开展“美丽余杭人”评选活动。经群众推荐、基层遴选、部门审核,李盼盼等20人获评2022年第一季度“美丽余杭人”。

李盼盼

“飞翔”在冰雪中的自强姑娘

余杭第一批公示(20人获评2022年第一季度)(1)

来自瓶窑镇的李盼盼是国家残疾人越野滑雪队运动员,因先天骶尾部脊柱裂伴脊膜膨出,肢体二级残疾,常年依靠轮椅生活,但是她不向命运屈服,通过三年刻苦训练,以优异表现成功入选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成为浙江省首次参加冬残奥会的三名运动员之一(全市唯一),为国家赢得了本届冬残奥会越野滑雪项目两枚铜牌,实现浙江省冬残奥会奖牌零的突破。她诠释了新时代中华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彰显了新时代残疾人自强不息、勇于攀登的优秀品格,收到省委、省政府贺电褒扬。

运动让李盼盼收获了自信和笑容,参加残奥会、为国争光,是李盼盼一直以来的梦想,这次她终于圆梦了,她说:“国家给了我们最好的保障条件,我当然要以最好的成绩回报国家。”

(上下滑动查看)

吴文迪

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守护者

余杭第一批公示(20人获评2022年第一季度)(2)

吴文迪办案经验丰富,曾办理过大量疑难复杂案件,其牵头办理的吴某等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获评最高检“依法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2020年至2021年间,吴文迪作为专案组主要成员参与办理检察机关全国首例涉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这起案件来源于2019年发生的一起猥亵儿童案,被告人诱使一名不满10岁的女童拍摄裸照和视频,进行罪恶的“隔空猥亵”。吴文迪和同事在勘查被告人手机后发现,里面竟还有不少女童的裸照和视频。经调查,这些女童和被告人都使用了同一短视频App,被告人正是利用了软件的推送、私信等功能,逐步骗取孩子们的信任,最终一步步通过网络对她们进行侵害。

专案组立刻将线索逐级上报至最高检,经研判,大家达成一致意见:软件在对儿童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及使用等方面均存在问题,已侵害了众多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2021年3月,调解协议最终生效。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吴文迪和同事们多次咨询法律、技术专家,兼顾企业的发展和技术条件等客观情况,最终推动涉案企业作出36大项、70余小项整改,如:重点落实“监护人明示同意”规则,制定单独的儿童个人信息保护规则、用户协议,建立专门的儿童信息保护池,创建推送涉未成年人内容的独立算法等机制。

该案被称作“中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民事公益诉讼第一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相关互联网企业也纷纷以此案为借鉴,对其提供的网络产品和服务进行自查整改,主动解决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上下滑动查看)

朱利良 杨伟 伍永斌

办案救人两不误 该出手时就出手

余杭第一批公示(20人获评2022年第一季度)(3)

2月25日, 余杭派出所副所长朱利良带领辅警杨伟、伍永斌前往富阳,行驶至中泰街道张坞村路段时,突然看到一名群众在路边呼救,朱利良等人立即停车上前查看。“警察同志,有一位老人从路边的石坝上摔下来了,头部刚好磕在沟渠边角,流了很多血,人已经昏过去了。” 三人听闻后,快步来到受伤老人身边,发现其头部受伤较重,伤口约有10厘米,已处于昏迷状态。朱利良立即拨打了120,“救护车赶来还要点时间,目前当务之急是止血。”朱利良将伤者头部微微抬高,并使用干净的衣物对伤口进行止血。辅警杨伟指挥过往车辆注意避让,确保救援现场安全。辅警伍永斌迅速联系派出所综合勤务室,继续对抓捕对象进行研判。 几分钟后,120救护车到达现场,三人配合医护人员一起将老人抬上车。由于抢救及时,徐大妈已脱离生命危险。

(上下滑动查看)

姚燕春

生命至上 无问西东

余杭第一批公示(20人获评2022年第一季度)(4)

中泰街道党员姚燕春是余杭区民安救援队负责人。民安救援队是由一群越野爱好者自发组建的公益组织,姚燕春负责协调人员、机械,还要制定专业的救援方案。今年,有一位患有轻微老年痴呆症的奶奶从家中走失,报警后民安救援队赶到现场协同进行搜救。姚燕春第一时间制定寻找方案,从水、陆、空三组同时开展搜寻,姚燕春说:“不管找几天,哪怕不睡觉,都要把老人找到。”经过大家一夜的寻找,次日早晨在一棵树下终于找到了老人。家人和被救老人连连向救援队表示感谢,姚燕春表示:“我们只想坚守这份纯粹,尽自己所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姚燕春不仅自己有这一颗公益心,他更是发动身边的人也一起参与,他的妻子以及他的朋友也被他的善心感染加入这个组织。

(上下滑动查看)

李凤翔

古稀残疾老人胸怀大爱

余杭第一批公示(20人获评2022年第一季度)(5)

73岁的李凤翔是朱庙社区文明志愿者队伍的志愿者,负责主要路口的交通文明劝导工作;他还是社区残疾人协会委员,联系社区65名残疾人。多年来,他不遗余力地协助社区做好残疾人工作,帮助他们找工作、申请无障碍设施。社区里的残疾人情况如何、有什么需求,他都一清二楚。李凤翔早年遭遇车祸,至今左小腿上还打着12根钢钉,但仍认认真真参与公益活动。去年12月24日早7时30分,李凤翔准时来到良睦路、东莲街路口,一位只穿着毛衣、秋裤的老人引起了他的注意。“我问他要去哪里,记不记得子女电话,他都不回答,自顾往桥上走去。因为赤脚,那位老人的右脚脚趾头破了皮,流了好多血,我给他简单包了一下。”李凤翔判断这位老人肯定是走失了,赶紧拨打110。几分钟后,民警赶到现场,在协助做好相关记录后,李凤翔才放下心来继续工作。今年疫情防控工作任务繁重,李凤翔每天7时出门,早高峰交通文明劝导工作结束后,他又匆匆赶到社区,协助开展亮码测温工作。17时,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到路口进行文明劝导。一天下来,回到家总要到19时。

(上下滑动查看)

黄毓

投身竹笛业 助力共富梦

余杭第一批公示(20人获评2022年第一季度)(6)

黄毓现任杭州迦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笛二代”,她自幼学习竹笛,至今已有20多年。2011年,黄毓考上杭州师范大学音乐表演系竹笛专业。毕业后,黄毓回到村里,跟着父亲一起制作竹笛,也帮忙打理家里的竹笛生意。2016年,黄毓成立了自己的竹笛培训工作室,在指导竹笛制作的同时,也带领中泰的小朋友学习竹笛演奏。 据师傅们说,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走黄毓的路,让中泰制笛技术能一直传承下去,他们相信,后辈们能为中泰竹笛闯出一番新天地。 一直以来,黄毓都在为竹笛行业发展发光发热,她带头成立了中泰紫荆村竹笛乐队,将中央音乐学院、浙江音乐学院、 武汉音乐学院、浙江省艺校等院校毕业的“笛二代”凝聚到一起,毕业后回到村里,用新一代的方式增加中泰竹笛的影响力、扩大中泰竹笛的销路,为中泰竹笛产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 如今,紫荆村已经从30多年前的小山村蝶变成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而正是因为有了黄毓这样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的“笛二代”,中泰的竹笛产业才能得到进一步传承,他们接过父辈们的理想,继续开拓创新,努力把共富梦想照进现实。

(上下滑动查看)

王渊鹏夫妇

一口乡音解老人隔离之忧

余杭第一批公示(20人获评2022年第一季度)(7)

58岁的王渊鹏从小因病四肢严重残疾,但他写得一手好书法,杭州亚残运会火炬形象“桂冠”二字就出自他手。妻子张秀英一直在生活和事业上帮助丈夫。夫妻俩都是热心肠,疫情期间,王渊鹏夫妇担起了开导仁和街道隔离点老人的责任。3月9日仁和街道发生疫情,永胜村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王渊鹏夫妇与村里许多老人最后一批前往隔离酒店,第一天中午,因不知道隔离要求,很多老人还想和往常一样串门喝茶,被工作人员劝阻,情绪激动。村干部在别的酒店隔离,远水救不了近火,王渊鹏夫妇便主动担起重任,用一口乡音、一根电话线和一部手机为老人排忧解难,成了隔离点中的“知心热线”。集中隔离期间,原本老人们串门打茶会的时间变成了跟王渊鹏夫妇煲电话粥的时光。酒店的电视机不会开,骨骼不好要换硬床垫,中午的饭菜太硬咬不动……王渊鹏夫妇每天都要花上两三个小时拨打电话帮助老人协调解决问题,接电话更是不限时间,无论午间还是深夜,他们始终在线。“生活不抱怨,一切靠自己。”这是王渊鹏夫妇的人生信条。因为常怀感恩之心,夫妻俩更愿意去克服困难,把温暖带给周遭的人。用王渊鹏的话说,“我们一直活得特别有存在感和幸福感。”

(上下滑动查看)

顾琴

身体力行 传承孝老爱亲美德

余杭第一批公示(20人获评2022年第一季度)(8)

来自良渚街道的顾琴今年39岁,身边人每每提起她,都会交口称赞,她不仅孝敬公婆、服侍父母,还长年照顾着年迈的爷爷奶奶。她说:“百善孝为先,这都是应该的。”2007年,顾琴70多岁的奶奶突发阑尾炎,需要住院治疗,她主动担负起住院陪护照顾奶奶的重任,白天陪护给老人买饭,帮奶奶擦身翻背、洗脸洗脚、洗衣服、剪指甲、盯吃药,晚上陪床,时刻关注奶奶的状况,一连多天奔波在工作单位和医院。顾琴还是两个孩子眼里的“好妈妈”。2017年,6个月大的小儿子因为肺炎要在医院住院治疗,她一个人在医院陪护,丈夫则担负起了接送和照顾大女儿的任务。“不能让妻子这么劳累,家里的事情我们都得共同分担。”顾琴的丈夫说。后来,顾琴的婆婆腿脚不好,又轻微中风,她马上和丈夫决定把老人接来身边照顾,让辛苦了一辈子的老人家能安享晚年,有了夫妻俩的照顾,老人家很开心,身体也好了不少。

(上下滑动查看)

冯美英

在平凡生活中演绎 爱和家的真谛

余杭第一批公示(20人获评2022年第一季度)(9)

连具塘村村民冯美英一家在北方经商,经过多年打拼生意稳定之时,冯美英被确诊为乳腺癌。雪上加霜的是,远在老家的公婆也传出身体欠佳无人照顾的消息。经过深思熟虑,冯美英决定放弃打拼多年的生意回到老家,从此开始一边照顾老人一边治疗疾病的日子。冯美英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庭院美化、长辈饮食起居、生活琐事一切都有条不紊,在她的照顾下,公婆的气色越来越好,家里的庭院也多次被村、街道评为“美丽庭院”。冯美英不仅有家庭小爱,还有社会大爱。2015年,村里招募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冯美英报了名,照顾起村里的困难老人,每周为他们上门洗头擦身、收拾房间、谈心解闷、排忧解难。

(上下滑动查看)

陈祚炜

以近乎“钝”的傻气诚信经营

余杭第一批公示(20人获评2022年第一季度)(10)

陈祚炜(右一)毕业后开始着手创办本来设计文创家居品牌,十余年间,怀揣着对这份职业的热爱,凭借着近乎“钝”的诚信经营理念,将品牌打造成在业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原创设计品牌,产品多次获国内外奖项,并远销全球多地。陈祚炜坚持向用户展示每款产品、每个细节最质朴最诚实的一面,他说:“想要做好一个品牌,从设计之初就不能有投机心理,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也不能有偷工减料的思想。”他的品牌获得了海内外客户的一致好评。对于合作伙伴,陈祚炜也是严格要求,不能留空子、不能占便宜,提供的产品质量必须一分一毫不能差。他说,诚信经营绝不是作秀式的表面功夫,应该要深入到产品设计开发中的每个细节去,再延续到其他每个环节中,并一直坚持做下去。诚信立业要从诚信做产品开始,这是他坚守的理念,也是他一如既往的追求。

(上下滑动查看)

邢建东

做事做人 修车修心

余杭第一批公示(20人获评2022年第一季度)(11)

邢建东(左一)是东东汽修店的老板。说起这家汽修店,仓前周边的顾客都会竖起大拇指。从事汽修三十余年来,邢建东一直本着诚不欺客的理念。“开店30年来,来修车的70%都是老顾客,新客户也基本都是老顾客介绍、慕名前来的。”邢建东说,他的店面经过几次搬迁,也几经扩大,现在店里还用起了成本较高的四轮定位设备,但他始终坚守初心,坚持诚信为本,一直先谈价再修车,修车工时费30年没有涨过价,类似换灯泡、加防冻液、车胎充气这些“小修小补”早就已经不在他的收费账单上,而是配套服务。“凡是能修的零件坚决建议不换,绝不让顾客多花一分钱。”邢建东说。这些年,邢建东过硬的技术吸引了很多人前来拜师学艺,已经带过十几个徒弟,邢建东希望他们在学好技术的基础上,也能有诚信的品质,“既然开门迎客,就要讲质量、谈诚信,不仅对自己严格要求,也对店里的每位工作人员、徒弟都是这么要求的。”邢建东如是说。

(上下滑动查看)

张丹丹

临危不惧 5分钟霸气灭火勇救邻居

余杭第一批公示(20人获评2022年第一季度)(12)

2月26日晚,良渚街道白洋港城1期一居民住宅突发火情。关键时刻,家住对门的姑娘张丹丹手提灭火器淡定冲出,一边霸气灭火,一边指挥救援,在一分钟内成功将火扑灭。敷着面膜直面火焰的她,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面膜女侠”。当意外来临时,爱美女孩张丹丹以教科书式的灭火方式,及时将火扑灭,化险为夷,避免了火灾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张丹丹说,多亏公司平时的消防演练,她才能迅速做出反应,整个救火过程她是完全没顾上害怕,事后才感到心有余悸。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联合钱江晚报·小时新闻,为张丹丹颁发正能量奖励5000元。对于表彰和奖励,张丹丹觉得挺害羞:“我也不是啥大侠,换作别人遇上了,同样也会冲上去帮忙的。”至于奖金,她想用到与消防安全相关的公益行动中,“一部分用在自己居住的小区里,另一部分用到老家的消防安全普及中去。”

(上下滑动查看)

李素文

逆行的身影 勇毅的担当

余杭第一批公示(20人获评2022年第一季度)(13)

2003年,李素文来到闲林街道工作,在社区一干就是16年。这几年,李素文勇于创新工作理念,积极探索小区治理路径,曾获得过新时代浙江省“万名好党员”、杭州市社区治理和服务工作先进个人、余杭区服务保障杭州G20峰会优秀志愿者等荣誉。良睦社区成立以来,李素文带领工作人员一起开展各项工作,在让社区走上正轨的基础上,深入居民中间,帮助居民解决最切身的需求。在今年疫情期间,李素文一直在一线抗疫,她逆行的身影、勇毅的担当,为寒冬注入一股暖流。1月14日晚,闲林街道确诊一阳性病例;1月15日,良睦社区泊林漫谷美墅园1—9幢高层被确定为封控区。“尽快到核酸检测点,隔离期间不能出入小区……”很快,李素文开始扯着嗓子忙开了。她马不停蹄奔走在疫情防控一线,摸排人员、安排物资、布置点位、调配人员,在最初的36个小时里,她接打了100多通电话。“作为一个有着16年党龄的党员,又是社区的‘当家人’,冲锋在前是理所当然的。”小区封控后,一位高血压患者断了药,李素文将药品送上楼,还贴心地在药盒上贴了一张“携手共克时艰”便利贴。她说,想将抗疫必胜的决心用这种细微的方式传递出去,为大家加油鼓劲。

(上下滑动查看)

柯细权

逆行而上 心系群众安危

余杭第一批公示(20人获评2022年第一季度)(14)

柯细权是仓前街道派出所的民警。3月9日,仁和街道疫情爆发,余杭公安全员进入战时状态。3月10日凌晨,接到所里指令后,柯细权火速带领30余名警力支援仁和。由于疫情突发、支援警力不够,原本当天18时至次日凌晨2时的勤务安排,他们硬是坚持到次日下午2时,连续作战近20小时,柯细权和队员们只能席地而眠。得知丈夫柯细权被抽调支援防疫一线,妻子程亚芬和两个女儿早早地发来生日祝福。但柯细权一直忙于防疫执勤,直到晚上11时20分才发现信息。“刚到点位,都没时间看视频,谢谢宝宝的祝福!”为了不让妻子担心,柯细权看到信息后回复道。小区封控后,柯细权勤务之余又主动组织队员给群众送物资上门,整整三辆卡车的油、米、菜等物资,他带领队员们来回跑了30多趟。本轮疫情发生以来,余杭公安忠实践行“三能”要求,全警上岗、逆行而上、不分昼夜、攻坚克难,全力以赴投入本轮疫情防控阻击战。对他们来说,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才是最大的意义。

(上下滑动查看)

程璐

小女子也有大能量

余杭第一批公示(20人获评2022年第一季度)(15)

1993年出生的程璐,是朱庙社区居委会最年轻的班子成员。余杭发生新一轮疫情后,程璐主动向社区请缨,奔赴防疫一线。程璐被分配到仁和街道永胜村,协助村里进行隔离人员管控。“说不害怕是假的,但看到当地村干部一遍遍不厌其烦地跟村民解释,嗓子哑了也没时间喝水,又觉得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程璐说,“作为社区干部,突然觉得自己责任重大。”到达仁和的当天晚上,程璐和同事们做电话流调工作一直到凌晨4时半,在板凳上睡了两个小时囫囵觉,6时半又起来去对接密接转运的工作。“跟一起在‘前线’战斗的20多位仓前战友一样,我有责任和义务冲在最前线,同时我也是一名党员,这是我应该做的。”程璐说。

(上下滑动查看)

叶利强

关心群众急难愁盼 将工作做细做实

余杭第一批公示(20人获评2022年第一季度)(16)

3月9日仁和街道发生疫情,家住永胜村朱家埭自然村的朱大伯一家需要集中隔离。但是,他们家养了35只羊。“我走了,羊怎么办?”这可让朱大伯愁坏了。由于村里防疫任务重,抽不开人手,朱大伯的担忧被连夜上报给街道。街道设立了10个工作组,其中之一便是群众关心关爱服务组,叶利强正是该服务组成员。农村出来的他深知这35只羊对这户人家的重要性。“这件事情交给我吧,我小时候喂过羊,有点经验。”叶利强说。“当时接到村干部电话,说让我放心,每天都会有人帮我喂羊。”朱大伯回忆起在酒店接到电话的那一刻,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于是,从3月14日开始,叶利强和同事们多了一项任务:每天去喂一次羊,同时做好羊圈消杀。“不能饿着,也不能吃撑,放草料的量要掌握好,旁边还要放些水。”叶利强说,“这些真的都是小事、很普通的事,是我们应该帮助老百姓做的。”

(上下滑动查看)

刘银宇

坚守战疫一线 展现青年担当

余杭第一批公示(20人获评2022年第一季度)(17)

3月9日疫情发生以来,26岁的良渚派出所民警刘银宇主动请缨加入疫情防控一线,在卡口执勤岗位上连续坚守十多天。从卡口路面封控,到确诊病例中心管控区点位,再到防疫卡口,刘银宇以最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每项防疫工作任务中,坚决将疫情防控措施落实落地,克服困难,坚守岗位。通过实地观察,他发现住户可能通过小路绕行,他便仔细查找出关键点位,安排队员值守,及时排查了防疫安全隐患。刘银宇还积极走访服务隔离村民,赢得了群众对防疫工作的支持。初春早晚温差大,群众主动为执勤队员提供热水瓶、热水器等生活设施,甚至有群众开放一楼房间,给民警作为备勤休息区使用,警民同心为抗疫提供了坚强后盾。

(上下滑动查看)

施世伟

带病坚守 尽显责任与担当

余杭第一批公示(20人获评2022年第一季度)(18)

3月9日疫情再起,余杭三院瓶窑分院党支部书记、院长施世伟(左一)带领班子迅速响应、火速反应,立刻投入到抗击疫情的各项工作中。集结号吹响后,施世伟带领瓶窑分院140名工作人员不眠不休超负荷工作。施世伟平素有胃溃疡,工作忙碌经常会忘记服药,4天连轴转让他的胃又隐隐作痛。3月12日晚,他在单位工作直至凌晨,疼痛感越来越明显,全身开始冒冷汗。凌晨3时半,在家人的坚持下被送进急诊,连夜做了B超,原来是尿结石急性发作。打了止痛针、服用完药物已是5时多,短暂休息后他又赶到单位,一边输液治疗,一边继续指挥调度。 施世伟以责任担当展现基层卫生人的抗疫决心,上演着抗疫保卫战的余杭速度。

(上下滑动查看)

姜雅萍

不顾强制休息指令 坚守抗疫一线

余杭第一批公示(20人获评2022年第一季度)(19)

在本轮疫情来袭前,径山镇平山村党总支书记姜雅萍(左一)已预约了息肉摘除手术。3月11日手术后,躺在病床上的姜雅萍一直放不下村里事务,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他再也耐不住性子,强烈要求强制出院。最终在他书写承诺书,保证定期来检查、打点滴后,医生只能无奈放行。3月12日,姜雅萍回到工作岗位,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开展防疫宣传、做好“愿检尽检”保障、“一老一小”核酸检测任务等工作。径山镇党委书记得知消息后,向姜雅萍下达了“强制休息令”,谁料他口头答应着,手上的工作依旧不曾丢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平山村有序协调连续数轮的“愿检尽检”保障与统计等工作。当看到结果显示全员阴性时,姜雅萍激动地说:“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作为党员干部,我必须冲在防疫一线。”

(上下滑动查看)

仁和疫情封控区公安流调突击队

10人连续奋战11天

战斗在离病毒最近的地方

余杭第一批公示(20人获评2022年第一季度)(20)

3月9日晚,钱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菜鸟物流园区发现新冠肺炎阳性确诊病例后,余杭刑侦大队副大队长章景啸带领民警邱卫建、张涌泉、潘程、魏巍、许洲、鲁凌飞,辅警徐杨青、桂聪垚、沈超力组成流调突击队,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深入封控核心区菜鸟网络杭州仁和园区内,利用园区物流平台自有数据资源开展流调溯源工作。突击队入园区后,围绕食堂、宿舍等重点场景和“人车物”流件三大维度,通过视频监控、内部数据调取、园区排查走访细致开展流调溯源工作,为全区整体精准防疫提供有效信息支持。“刚进来的三天基本没睡过。”良渚派出所民警鲁凌飞说。监控一帧一帧去看,查找相关人员和车辆信息,还要排摸快递人员,一些临时工还得通过细微线索去寻找,包裹的去向也得了解得一清二楚,所有信息必须提供给流调指挥部第一时间管控。他们全程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坚守在离病毒最近的核心战场,充分展现了余杭公安的铁军姿态。

(上下滑动查看)

● 杭州市余杭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2022年66号通告

● 4月26日8-22时,杭州新增20例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

来源/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张瑚滢、高瑶瑶

编辑/刘一尘

余杭第一批公示(20人获评2022年第一季度)(2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