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余亮 原谅(庞余亮x赵冬俊)
十六岁考入师范,十八岁当乡村教师。不仅年龄小,个子也小,仅仅一米六二,体重也小,只有四十四公斤。于是调皮的孩子们在叫其他老师“先生”的前面,特别加上了一个“小”字,称呼他为“小先生”。庞余亮散文集《小先生》中的故事就这样被他记在备课笔记后面,在时光深处酿成了一篇篇沁人心脾、韵味悠长的优美散文。这些从泥土里生长出来的文字,带着青草的味道、栀子花的芬芳、晚饭花的香气,充满了爱、诗意与童趣,唤起人们对乡村童年时光的记忆,构成了书写乡村教育、书写爱的大文章。
《小先生》出版以来,先后入选“中国好书”2021年8月榜、2021年第五期中版好书榜、《文学报》2021年8月好书榜、探照灯2021年7月非虚构原创好书人气榜Top5等多个榜单,受到大朋友和小读者的喜爱,多次加印。专门为孩子设计的《小先生(青少版)》也已经面世。
庞余亮 | 《小先生》 | 人民文学出版社
暑假到了,应广大读者的要求,人民文学出版社邀请了小先生庞余亮和另一位小先生——全国模范教师赵冬俊,在萤火虫和星光映射的夏夜里共谈小先生的汉语之美,说说小先生的大文章是如何炼成的。
我读书就像燕子筑窝那样
赵冬俊:这几天天气非常火,气温高达40度,和这炎炎夏日一同火起来的还有庞余亮先生的散文集《小先生》。今天我们就邀请《小先生》作者、著名作家庞余亮,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小先生》里所蕴藏的大文章、揭开写作炼金术的神秘面纱,为我们补上一节课表上未曾有过的大写作课:油菜花地里为什么会跑出金兔子?天边的彩虹真的是孩子们喊出来的吗?为什么说好的文章就像百米跑,要从66米开始,写到99米结束?为什么说要想写好文章,日常要多多积累名词和动词,而不是形容词?
庞余亮: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的内心深处,总是随着一年四季在交替轮回: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现在这个季节,往往是新燕子出巢的时候。这个很有意思,每到7月份新的雏燕开始出巢,燕妈妈和燕爸爸带着雏燕开始试飞,那正好是孩子放暑假或者毕业的时候——幼儿园毕业、小学毕业、初中毕业、高中毕业,都是新燕在试飞的时候。燕子们筑燕窝非常艰难,基本上是衔一口筑一口,衔一口筑一口。“谁家新燕啄春泥”。春泥必须跟水有关系,干硬的泥土是无法筑窝的,必须靠近水边的泥土,黄泥巴或者黑泥巴、紫泥巴,被燕子一口一口衔到屋檐下或者屋梁下,慢慢地筑起窝来。我座位背后是书房,书房里几乎全是我读过或翻过的书。我读书也像燕子筑窝一样:燕子除了泥土之外还要用上一些羽毛等材料,燕窝外面看起来很不光滑、凹凸不平,但是内部却是很精致细密,这个精致细密就是燕子做的工作。实际上我的写作在三十年前和三十年之后完全不一样。三十年前是比较粗糙、凹凸不平的,三十年之后逐渐开始精致细密起来,归根到底是我学会了像燕子筑巢一样日积月累地训练和积累。
词语跟词语之间是平等的
赵冬俊:今年6月份我让学生阅读《小先生》来借鉴写作经验,为了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一般是把他们的书收上来看一看,有什么写写划划的痕迹。几乎每次我很惊奇地发现,通过一个学生读过的书,就能看出一个他语文素养的高低。成绩比较好的孩子书上不光划了线,还在旁边时不时写上自己的想法和批注,有的时候会在一些词语的下方加着重号。比如一个学生读《乡亲有礼》这篇文章,文章里有这样一句话:“有一次有位家长送给我一只鹅,结果这只鹅嘎嘎嘎地谴责了我整整一夜。”这位学生在“谴责”这个词语下打了一个着重号,这说明他关注到了这个词。
庞余亮:这个孩子值得表扬,他看到了“谴责”这个词,这实际上也是我在写这篇文章时有意识用的。《小先生》里有很多这样的词埋在里面,看有心的读者和孩子能不能碰上。如果很光滑地读过去,读书习惯就有问题了。很多家长说孩子读了好多本书,作文却提高不上去。问题在于有心人能否像“挖土豆”一样,挖出作家埋藏在书中的“土豆”。还有一个学生跟我说特别喜欢《我听见了月亮的笑声》,这篇文章写我家访回来,由于近视眼看不清夜路掉到水塘里面,那种狼狈的情况没有人看见,但月亮看见我的狼狈,月亮开始笑了。很多人误以为写文章是把概念强加给这个世界,实际上我们不能把概念强加给世界,我们要把更多的名词和动词平起平坐,自己重心要下移,移到跟万物平等的地步。我跟鹅是平等的,鹅到我家它可以谴责我;我跟月亮是平等的,我陷在泥坑里很狼狈,田野没有一个人看见,但是我觉得月亮看见我,所以月亮才有笑声。
找到好文章中那个奇妙的开关
赵冬俊:《小先生》中的《手指橡皮》一文,讲的是一个不爱讲卫生的小天才的故事。这个孩子也确实是一个小天才,有什么知识一讲就通,所有人都觉得他能拿第一名,考出来对答案他也几乎全对。可是结果出来,他没有拿到第一名,这是什么原因?我们也不知道,庞老师当时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觉得不可思议。但是高明的读者读到这可以停下来,锻炼一下自己的想象力,联系前面的文字以及文章的题目,大胆猜一猜,错过这个第一名与他不爱讲卫生有关系吗?
庞余亮:哈哈你已经猜到了我的一种读书方法。我读书可以说有三种方式:一个是“看题目猜内容”,内容先不看,先把它遮起来,想一想如果我来写这个题目会怎么写,我会用头脑过一过,有时候会写一写。不一定全写出来,一般读新书都是这样的;第二种读书法是“看开头猜结尾”,前面两章看完我知道了它大致的脉络,比如看小说、看散文,我看前面三段、四段,看前面一页,看完之后先不看后面,我会停下来,想一想它将向哪个方向走。这个方法很锻炼人,作者为什么这么写,我为什么想错了,边看边不停地纠正自己。著名作家毕飞宇先生,他的短篇小说结尾总是出人意料,比如《写字》《彩虹》等,我经常学习他的逻辑思维方式从哪里前进。还有一种方法,是反过来的,“看结尾,猜开头”,看了结尾向前推,看看作者前面是怎么写的,就这样,慢慢找到好文章当中那个奇妙的开关。
你要去找,把眼睛睁开
赵冬俊:我们往往要求孩子挑一天当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来记日记,一天当中有那么多有意义的事情吗?有的就是鸡毛蒜皮的小的事情,实际上没有东西写,你刚才说可以去摘抄、可以去引用,这是可以的吧?
庞余亮:实际上,“意义”这个词是随着不同的时空,在不同的时空里是不一样的,在这个时空里有意义,到那个时空是没有意义的。一些无意义的事件,比如你今天作业做完没有去读其他作业,你去看了一只蚂蚁怎样驮着一粒米饭到蚂蚁巢里面,你认为它有意义吗?实际上,观察生活跟自己的生命体验结合起来就有意义了,生命体验当中有很多值得你写的东西,比如你到卫生间去,在镜前发现一根新的白发,这件事有没有意义?也许没有意义,但是通过写作可以把它变成有意义:这个白发是谁的,我用侦探小说的方法来写,一根白发的主人是谁,可以写出非常温暖的、爱的教育的文章,好不好写?很好写,一根白头发,这一根白头发是谁的你得找,所以大家要把眼睛睁开,怎么睁开?很多人一直是闭着眼睛的,虽然表面上睁着眼睛,他的心灵深处是闭着眼睛的。《小先生》中那些故事,比如《撞进教室的麻雀》中一个拐腿的孩子想骑自行车,都是当时我记下的片段文字,它有意义吗?如果透过十五年的教育生涯再看它,它就非常有意义。
从66米开始,到99米结束
赵冬俊:有一个六年级学生写了《最辛酸的事情》:“双休日回扬州老家,很快到了小区,透过车窗我看见太爷爷的身影,他站在昏暗的路灯下,伛偻的身体,双手背在身后,我按下车窗大喊太爷爷,可太爷爷像没听见一样。你要喊大声点,太爷爷耳朵不好。车里的爷爷转过头跟我说。可是今年五一的时候,这个音量太爷爷是听得见的啊。听到这里,不知为何,一股辛酸涌上心头。”
庞余亮:这个同学的留白能力挺强的,《小先生》当中留白其实非常多,这是我写作当中经常强调的,如果把写一篇文章比喻成百米跑道,我们应该直接从66米开始写,到99米结束。66米之前不要写,99米之后也不要写,不要从第1米开始写。这个孩子真的很了不起,他只写到99米,他很辛酸,就打住了,没有继续往下写。要是往下写就是太爷爷老了,那未免是画蛇添足。《小先生》当中很多地方都没有写到结束,比如《泥哨悠扬》,比如《口琴与勾拳》,再比如《撞进教室的麻雀》,这些东西我都写了一半,写到99米就结束了。好作文就是在99米这个地方发生的,刚才这个同学文字写得就好,他只写到了99米,他没有往下写。文章喜曲不喜平,曲在哪里?在66米,很突兀,一看,从66米处开始了,发生了什么?很吸引人,前面发生的事情可以到后面再讲。《小先生》中有一篇是《芋头开花》,讲这个孩子下午上课打瞌睡,实际上他是每天午后要为家里芋头浇水。后来发现芋头开花,还带着老师去,这个经历回过来想一想,就是从66米开始,到99米结束。
《小先生》作者 | 庞余亮
写好一篇文章,画三幅画就够了
赵冬俊:一次我们布置学生写文章,要写一个动物朋友,有好几个孩子交了白卷,我发消息给家长说督促孩子完成作文,家长给我发来一个短信,他说对不起,我们家确实没有养什么动物。家长的意思是说,孩子写不出来是很正常的,我们家没有动物,他怎么写动物?他说我们等星期天去宠物市场买一个小乌龟再让孩子写——我就在想,我们要写动物的话真的非得买一个动物回来吗?如果布置文章写一个老虎怎么办?我当时在苏州市租了一个房子,我们家里根本没有宠物,也没有小乌龟,也没有金鱼什么的,我跟很多同学写不出小动物的理由是一样的,没有养过。但是正因为是这样一个状况,我觉得如果我能写出来,我这个文章就有挑战的意义,就有指导的意义,于是我开始自己写。当时我就老老实实坐下来,安安静静在脑海里搜索小动物的身影,突然的脑海里出现一条狗,这条狗叫丁丁,就是我租住这个小区里面的,就在我楼下。丁丁这个狗的出现让我激动不已,原来我们写作的素材就在身边,只不过我们视而不见,我真的写出了一篇《丁丁》。
“打开车门,迎接我们的是一阵汪汪声,一条土黄色的大狗直奔我们而来,我心里一激,撞着胆子走上去。那狗昂着头,又是两声高亢的汪汪、汪汪,声音里满是火药味,它那张开的大嘴快要到我胸口,我只能立住不动。这时一位穿蓝大褂的老人发出一声咳嗽,狗应声回到老人身边。狗住在一楼,每天下班打开车门,大狗总要汪汪两声,仍旧那种例行公事的严肃声调。有一天老人告诉我,这狗叫丁丁,你叫它的名字,它就不叫了。丁丁确实聪明,我叫它丁丁,它立刻安静、温顺,有时候还会仰着头认真盯住你一会儿,仿佛要把你的形象印在脑子里。过了几天丁丁不再汪汪,看到我的车牌或者听到我汽车的嘟嘟声,丁丁总跑近我们,亲密的环绕在我们身前身后,有时透过前窗玻璃远远的看到丁丁趴在楼道口闭目养神,待我下车它就心灵感应式地兴高采烈地站起来看着我,抖一抖它的脑袋,算是跟我这个朋友打声招呼。然后它就像完成某项任务似地再趴下来休整精神。每到这时我总要在它面前停留片刻,把它看个仔细,丁丁是一个有点孩子气的名字,可丁丁确实又是一条名副其实的老狗,一身土黄,不再纯粹,脚边和眼角下面的毛色已经灰白,右前腿脱落了一撮毛,显示着它的年老。丁丁,眉清目秀,一对眼睛透着老狗特有的安定、从容,嘴巴一张一合,极像一头温顺的羊。注视着丁丁,我想象着,年轻的时候丁丁一定是一条帅狗。”
当我写不出来的时候我就想那次给我写作灵感的这条狗。庞老师有没有写不出来的感觉?你是如何克服这个瓶颈期的?
庞余亮:大家注意到了吗——我和丁丁的故事可以画三幅画:第一幅画,我跟丁丁第一次相见;第二幅我跟丁丁在交锋过程中相互认识;第三幅画是我认识丁丁之后,我跟丁丁和平相处的时光。这个作文就是三幅画。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当写不出来就作画,这个作画不是我们一定要有美术天才,只要我们把意思画出来再来写作文会特别好,大家想这篇作文是不是画画法?写好一篇文章,画三幅画就够了。我写《小先生》的时候用了很多画画法,大家可以找到不少的画面感,《八个女生跳大绳》一文是不是很有画面感?当我们写不出来的时候,我们可以把素材画出来,我在哪里,对方在哪里,期间发生了什么。画不一定画得好看,不给别人看,我只要把文字表达出来就好。所以我们写作的时候可以找到另外一个重心,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我和动物的故事。《小先生》当中也有好多写过动物的,其中写了蛇,写了《一条黑狗叫阿三》,还写了《编外学生记》。《编外学生记》中也写了很多动物。
生活当中到处有白天的星星
赵冬俊:我想结合庞老师的一篇文章《穿白球鞋的树与调皮的雪》,来说一说我所认同的写作态度。这篇文章就是写校园里的树和大自然的雪,如果布置我来写校园里的树,我就是绞尽脑汁也没有思路,我们来看看庞老师是怎么写的。
第一段“学校里的树长得很杂,好像一群长相不同的学生,有苦楝,有榆树,有合欢树,有野核桃树,还有高高大大的元宝树,它们手拉手的做了学校的围墙。”在这段里面树的长势跟学生的长相联系起来,我觉得这才是校园里的树,这跟马路边的树不一样,要有人的情感,必须要写学生,跟学生联系起来。
第二段“合欢树一到晚上叶子就收拢起来,所以一到夜晚就瘦了。”我们学校也有合欢树,我前几天还观察,我也是刚刚才知道,合欢树到了晚上叶子合拢起来。所以我们从这句话当中可以看到庞老师对它们的习性了如指掌,也就是你对于写作对象很清楚,而不是看一眼就能写学校里的树,肯定写不了,必须长时间跟它们耳鬓厮磨,跟它们很熟悉,每天早晨跟它们打招呼,每天晚上都会看一看它们。
第三段“它的花期很长,云霞式的花朵和少年们脸上的红晕一样红,野核桃树有时结果(长条形的),有时不结果。元宝树会结元宝式的果实,后来我才知道元宝树又叫枫杨树。秋天到了它们落叶的速度都不相同。”这不光是写树,其实就是写你心中的学生,树跟学生是二合一的。“有的急着回家,有的慢悠悠的摇着晃着到天黑才回家。最先落叶的是苦楝,然后是榆树、合欢、枫杨。”我读到这的时候在想,我们有多少人知道这些树落叶的先后次序?我们对这个东西了解那么少,怎么写一棵树?你不要以为司空见惯的,天天见到的树就能拿出来描写,你真的不能,你真的要先去了解,好好观察写作的对象。你不要想词,怎么形容它、怎么描写,你必须先观察、先了解。
“每当叶落时节,值日生的任务非常重,他们每天扫过一层落叶又要扫一层落叶,一堂课落叶下来,刚扫过的地上又是金黄的一层,高粱秸秆做成的扫帚都扫秃了,这学期下来总比第二学期费扫帚,这其实就是因为秋天。”读到这的时候我想,我也做过班主任,我也带领学生打扫包干区,打扫落叶,但是我读到这篇文章才知道,废扫帚的原因是要扫落叶,落叶多。下面又写道:“秃扫帚不能扔掉,还是有用的,叶子落完又该刷石灰水,待学生们全部刷完,我发现落了叶的树发出奇异的光芒。”我们也发现路边经常有刷了石灰水的树,我们感觉眼前一亮,但是没有觉得发出奇异的光芒,我觉得这个光芒是作者发现的,是作者赋予这个树一种奇异的光芒,所以还是你的眼界、你的眼光决定你眼前的东西是什么样。
“孩子们都说,树穿上白球鞋了。”这个孩子说得特别好,一个画家可以把刷了石灰水的树画出来,但是他怎么也想不出来那个穿了白球鞋的树怎么画,我觉得只有文学才能这样表达,这就是文学不同于绘画的地方,你怎么描写也不可能比摄像机描写得那么逼真,但是摄像机不可能表达得这么有趣、这么丰富、这么有情感,这是文学的魅力。
接下来,听了孩子们这么一说,作者又从另一个角度发现这些树的可爱,因为这是孩子说的树穿上白球鞋。你说“有一天夜里,我出来散步,我觉得全校园的树都穿着白球鞋站在我旁边。”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画面,月光打下来,白白的树,庞老师站在那,月光下这幅画面特别美,真的应该配一个插图,画一个这样的画面,非常漂亮。“是不是它们刚系好鞋带准备跑步,或者看到我出来就停下不跑了?”这段特别有画面感,特别有浓浓校园生活的味道,当然这里也有你的寂寞,但是你的寂寞是丰富的,你的寂寞是极有情趣的。
庞余亮:在我的书房几百多米的地方有一个江阴长江大桥,江阴长江大桥悬索桥,它的索特别粗,但是我们感觉不出,实际上索多粗?直径一百厘米,我们是看不到的,但是如果我们的家长和孩子认真沿着花海向前走,有一个建设者特意拿了一段用完的钢索放在桥下面,给大家展示。你想一想,一米直径的钢索,这就是我们写作的秘密,我们不需要写那么大的宏伟的桥,我只要看到这个一百厘米的直径,你想想有多么艰难,看上去那么小,实际上这么宽。
我们写作的时候同样如此,我们不需要庞大的信息量,我们现在社会信息太多,无数信息涌到我们头脑当中来,我只要抓住这个直径一米的细节,就把大桥的雄伟、艰难和伟大写出来。实际上我们写乡村教育的时候,写我们爱的教育和成长的时候,我写《小先生》的时候,是不是要写每个教师的那种艰难、那种牺牲、那种奉献?不需要,你只要找到那个直径一米的横切面,就会找到写作的重心。在《小先生》中写了《彩虹》,生活中有彩虹和没有彩虹是靠发现的,彩虹到处都有,相当于人到处是有光的,我们教孩子阅读和写作,就是叫同学们看到这个发光的部分。有一本散文集叫《白天的星星》。什么叫白天的星星?我们总以为白天天上没有星星。其实在很幽暗的深井里可以看到天空中的星星。生活当中到处有白天的星星,因为我们视而不见,因为我们心灵底片不雄厚,而这个心灵底片的雄厚靠阅读,你多阅读、多观察、多写作,我们的心灵底片会把所有东西都在你生命当中发光。
我们很多孩子说我在校园当中没有任何故事,我的生活当中没有故事,哪儿有故事?每天爸爸把我塞到车子里,送到学校,放学再回来,然后做作业、睡觉。实际上整个生活我们视而不见,就像白天的星星视而不见。
很多人说《小先生》怎么把我们学校写的那么美?这个美有没有存在?肯定存在,我写晚饭花,晚饭花开的时候是不是这样?我觉得晚饭花开的时候,地球的中心就在我们学校。
生活奖赏的都是有心人
赵冬俊:其实学会观察,不光是写作文,对将来的生活也会有不一样的情调,比如你走在马路上,每一种植物都能叫得上名字,你走起路来是一路风景。如果你一种植物都不认识,太阳底下大热天走过去,你会觉得很痛苦、很煎熬。所以认识植物跟不认识植物,生活的情调真的不一样。
庞余亮:在十五年的乡村教师生活当中,我逐渐学会了观察整个学校的方方面面,从观察天空到屋顶上的夏修,一个老师傅从屋顶上扫出一个毽子,他会踢毽子。从屋顶到地面,从鸟到人,从树到黑板,到教室外面的草垛,包括三千斤冬瓜,包括《少年打马去》中夭折的学生,包括我和老校长的故事,有很多人问老校长现在在哪里,老校长现在还活着,九十多岁,活得很滋润。我们生活是一代一代向前进,每一代人都会遇到自己遭遇的一切,但是生活是在向前走,生活奖赏的人是谁?生活奖赏的都是有心人,奖赏的是勤劳的人,奖赏的是感恩的人。我一开始讲了燕子的故事,燕子爸爸、燕子妈妈怎么孵燕子,怎么喂燕子,我们现在的燕子起飞了,我们在座的孩子未来都会长大,都会飞出燕子窝,你要想到你的爸爸、妈妈、老师怎么教育你,你怀着感恩的心写作文,又会上升一个光芒的层次,有感情写的文章会特别好,你必须带着感情来写,好作文是因情而发的,你只要心敞开,世界所有的光芒都会涌到你的心当中。
第一遍写下的都是废纸,第八遍才是黄金
赵冬俊:说得太好了:写一篇好文章,我们先要拥有一个好的心态,眼睛里面要能看到光明的地方。此前有一个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他说他写的文章,他说明明是真的,但是老师却说不真实。我在想这个问题出在哪儿,我们说学生的文章不真实,可以说是对他作文的一个全盘否定,我去找我原来学生的一些文章,在这里我想举一个例子,也请庞老师看一看。
“星期六我和妈妈坐公交车回家,坐了几站,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上了公交车,这位老奶奶看起来大约五六十岁,拄着一个拐杖,走路也走不大稳。”
这个开头看起来还不错,但其实我们通过细读就会发现这个文章是不真实的,倒不是说这个不真实是有意撒谎,而是说他这个写作是不是有点随意,任由自己去猜测或者想象。读到这段文字的时候我是这么想的,比如文中提到“大概五六十岁的老奶奶”,我们放到二十年前这肯定是真实的,因为那时候生活比较艰难、贫苦,很劳累,所以那时候年过半百就是老人,但我们现在生活条件提高了,有哪位五六十岁的老奶奶白发苍苍,还拄着拐杖?我们的写作就是探究生活、认识生活的过程,我们孩子不能想当然看到老奶奶就说白发苍苍,你不知道她的年龄可以问问妈妈,或者联系自己的奶奶猜猜眼前这位老奶奶的年纪。所以我们写真实的东西要跟事实较劲。
这个孩子第二段是怎么写的,他说“这时候车上没有空位,老奶奶只好面朝前方,站在车厢过道,公交突然开动,老奶奶没站稳,差点摔跤,幸好被前面的叔叔扶了一把,过一会儿公交车紧急刹车,老奶奶又往后一仰,幸好老奶奶抓住扶手。”我们如果很粗略看这个文字,觉得这个文字写得也挺好,有人物具体动作,但是细细推敲发现这个小作者还是不真实的,这里的不真实不是无中生有,是他写的还是太随意了,他写的这段文字在我们生活的常识面前有点破绽。
庞余亮:这里的问题在什么地方呢?他没有在生活中积累名词和动词,他积累的名词,比如现在老奶奶上车,衡量老人最大的标准,你有没有老年卡,围绕老年卡可以做很多文章,老年卡掉了,然后怎么帮他,这个故事就真实,还有一个是拖着一个买东西的拖车,因为老年人拎不动那么多东西,加上拖着车去超市抢购便宜大米的过程就肯定是真实的。《小先生》当中就是使用了大量的名词和动词,写作需要把自己仓库里的名词积累得足够多。
还有就是要学会修改,我经常说,第一遍写下的都是废纸,到了第八遍才是黄金。所以《小先生》改了很多次,无数次的改,改到最后,把光芒的部分改出来了,把差的地方去掉。我们曾经形容一个裁缝,叫天衣无缝,是不是裁缝没有缝?有缝,只不过他做工巧妙。
我们的好作文要向这个方向发展,像天衣无缝,怎么办?要修改。所以我们最后送给孩子们的礼物就是要积累名词,你看老奶奶,你只要积累老年卡、拖车,名词和动词,她拖着购物拖车,一般人只要把这两个点抓住,作文就能写好。就是我们的名词没有积累到家。第二个就是要学会修改自己的文章,文章要反复修改,修改到一定程度就特别好了。
记得小时候夏夜都是乘凉,今天晚上我们大家在直播间也是一起文学乘凉,听我们两个小先生唠叨了两个小时。写不好作文不要心急,证明我们的眼睛还没有长成慧眼。相信听了这次夏夜长谈的孩子们,今后一定会长出属于自己的慧眼,写出自己的大文章。
明天肯定是一个美好的早晨,祝福读者们不仅有美妙的早晨,而且有一个美妙的前程。
作者18岁从师范学校毕业,成为一名乡村教师,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作“小先生”。他从自己的第一个教师节开始,记录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一个个充满童真童趣的瞬间。寒来暑往,小先生与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自己也绘就了美好的教育人生。
庞余亮 |《小先生》(青少版)| 人民文学出版社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这是一本充满爱与温情的乡村教师手记。小先生十八岁毕业后,来到水乡深处的小学,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在备课笔记本背后,小先生记录了一幕幕发生在孩子生活中的故事,跳大绳的女生、啃手指的男孩、淘气的纸飞机、欢笑的泥操场,故事充满了青草的味道,故事中是一个个生动活泼、童真稚气的孩子。《小先生》是一曲爱的赞歌,被誉为“中国版《爱的教育》”,一经上市,连续加印。入围了“2021年中国好书”等多个榜单。
稿件初审:杜 丽、周 贝
稿件复审:王 薇
稿件终审:王秋玲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