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母亲是日本人(民族英雄郑成功为什么要把他的日本母亲开膛破肚)

郑成功是中日混血儿。虽郑成功只认可自己是中国人,是大明臣民。但正是郑成功的这一半日本血统,是他将母亲开膛破肚的原因所在。

郑成功母亲是日本人(民族英雄郑成功为什么要把他的日本母亲开膛破肚)(1)

郑成功的父亲是郑芝龙。

郑芝龙(1604——1661)又名一官,号飞黄,福建泉州南安人,早年因生活所迫,跟随舅父黄程干海上贸易,专门贩卖商品到日本获利。

在舅父的引荐下,郑芝龙结识了九州岛的华侨领袖、海盗商人李旦。郑芝龙性情豪爽,为人机警,精于海事,倍受李旦器重。李旦没有妻儿老小,郑芝龙“以父事之”,李旦死后,将财产全都留给了郑芝龙,郑芝龙正是凭借着这些资产,加之天生做生易的脑瓜,竟混得风生水起,不几年,成了沿海一带赫赫有名的富商。

有钱能使鬼推磨,在日本同样好使。

郑芝龙因此成为日本权贵们的座上宾,并娶了日本女人田川松为第二房老婆。

1624年,婚后第二年,田川松生下长子郑森(后来的郑成功)。

郑成功母亲是日本人(民族英雄郑成功为什么要把他的日本母亲开膛破肚)(2)

郑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又名福松,本名郑森,字明俨,诣明末大儒钱谦益时受字大木。是明末清初的军事家,民族英雄。

随着时间的推移,郑芝龙在海上的势力愈发强大,顶峰时有大小船只3000余艘,私人武装达20万多人,成为亚洲地区唯一海上霸主。明廷多次围剿无果,随后,便以高官厚禄对他进行招安。

1628年,郑芝龙成为明廷的官员,投降明朝后,郑芝龙一边为国效力,剿灭海盗、战败荷兰舰队;一边凭借官方身份扩大海外贸易,“通贩洋货,内客外商,皆用郑氏旗号,无儆无虞,商贾有二十倍之利。芝龙尽以海利交通朝贵,寖以大显”。

1630年,地位显赫的郑芝龙决定把妻儿接到中国团聚。但当时日本德川幕府对外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腹中怀着孩子的田川松,受“日女不入中原”的禁令阻挠,未能顺利成行,6岁的郑成功回到了父亲身边。

回到中国后,郑成功开始接受系统的儒家文化教育,14岁考中秀才,还曾入南京国子监,师从钱谦益,受其深刻的忠君报国思想的熏陶,大木即钱氏所起,含有“大术寄危厦”之意。

1644年,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明朝亡国。

此后多尔衮统清军入关,入主中原。

1645年,郑芝龙、郑鸿逵兄弟在福州拥立唐王朱聿键为帝,为南明隆武帝。郑芝龙因拥立有功,被封为南安候,统领所有军事,肩负起抗清复明的重任。

郑成功母亲是日本人(民族英雄郑成功为什么要把他的日本母亲开膛破肚)(3)

古往今来,以劫掠为生的海盗多如牛毛,但能够以海盗的身份登堂入室、拜相封侯者如凤毛麟角,或许仅郑芝龙一人,郑芝龙此时达到了其政治生涯的巅峰。

隆武帝见郑成功仪表非凡,气质英伟,举止从容,非常赏识和喜爱,十分遗憾膝下没有女儿许配给他,遂将当朝最尊崇的朱姓赐给他,并将其原名森改为成功,并按照驸马的待遇来对待他,从此民间就有了 “国姓爷”的美名。

也就是在1645年这一年,田川松由日本来到泉州与丈夫、长子团聚。

商人本质就是追本逐利,从小在海上飘荡,游历四方的经历让郑芝龙对国家、民族概念冷漠。想当年他当年投降明朝,无非是想利用官方身份牟取巨额利润、攫取更多的权势及女人,并非“爱国”。

清军入关之初,为了招抚人心,大明重臣洪承畴被任命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入内院佐理军务,授秘书院大学士,相当于丞相。吴三桂被封为“平西王”,拥有独立统率的部队,称雄一方。

见到洪承畴、吴三桂的美好,郑芝龙也做起了黄梁美梦,他希望利用闽广总督的身份,在闽广一带继续坐地为王。当战局形势不利于隆武政权时,郑芝龙心怀鬼胎,迫不及待地与清朝暗通款曲。

郑芝龙给清朝写道:“臣闻皇上人主中原,挥戈南下,夙怀归川页之心。惟山川阻隔,又得知大兵已到,臣即先撤各地驻兵,又晓谕各府、州积贮草秣,以迎大军。”为表达诚意,郑芝龙密令部下放弃天险,自动撤退,并且留下粮草,以备清军使用。

相比父亲郑芝龙的利令智昏,执迷不悟,贪图富贵,从小接受儒家正统教育的郑成功根本无法接受,他认为忠臣不事二主,既然归顺了大明,又怎么能效忠异族呢,何况常言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郑成功母亲是日本人(民族英雄郑成功为什么要把他的日本母亲开膛破肚)(4)

有浓重家国情怀、忠义情操,骨子里流淌着英雄主义的热血的郑成功对父亲的行为深感无奈,为此,父子之间有了一次著名的长谈,据《台湾外纪》记载:

成功劝曰:“以儿细度,闵粤之地,不比北方得任意驰驱。若凭高恃险,设伏以御,虽有百万,恐一旦亦难飞过。收拾人心,以围其本;大开海道,兴贩各港,以足其饷。然后选将练兵,号召天下,进取不难矣。”

龙曰:“稚子妄谈,不知天时时势。夫以天堑之隔,四镇雄兵且不能拒,何况偏安一隅。倘画虎不成,岂不类狗乎?”

谈话自然不欢而散,郑成功无奈的说:“如果父亲一去不回,孩儿将来自当为父报仇。”他深知,道不同,不足谋,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父子自此天各一方。

待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