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凯高考纪录片(从李安到王俊凯)

作者/ 郭吉安 巴拉

王俊凯高考纪录片(从李安到王俊凯)(1)

王俊凯高考纪录片(从李安到王俊凯)(2)

1962年6月22日,香港九龙贫民窟一间狭小的木板房内添了新丁。刚出生的孩子苍白瘦弱,一直哭个不停。这是这户周姓人家的第一个男孩儿。

凌宝儿抱着刚落地的儿子,躺在破旧的出租屋内畅想未来。这个广州师范大学毕业的女人属于当时人口中的“高材生”,爱极了古诗文。她希望儿子前程似锦,光明顺遂,脑海里冒出了《滕王阁序》的一句话:“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男孩儿的名字就此敲定——周星驰。

王俊凯高考纪录片(从李安到王俊凯)(3)

他继承了凌宝儿的文学细胞,从小语文成绩就很好,然而其他科目却“惨不忍睹”。他并没有走上如母亲所愿的一条光明大道,甚至连高考都没有资格参加。

彼时的香港高考前还有一道中学会考,而周星驰没有报名,他念完了中学课程后,直接选择毕业,成为了一名办公室助理。

周星驰急于长大。

他七岁时,凌宝儿因感情问题与丈夫离婚,用一己之力扛起四个孩子的抚养任务。周星驰想尽快用自己的肩膀帮母亲挑起家庭的重担,而逃出学校,走上社会便是最好的选择。

可一个中学生又哪里找得到什么好工作?毕业的半年内,他去茶楼做过跑堂,在电子厂当过工人,可周星驰有种强烈的不甘心。他开始呆在家里,在窗前一坐就是一整天,看着过往的行人,猜测他们的故事。

几个月后他想明白了:“我这种一事无成的人,就是爱做梦、胡思乱想,除了当演员还能当什么?”于是1982年,周星驰报考了TVB第11期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为了壮胆,还拉上了他的中学同学。

才刚刚20岁的男孩儿马上就尝到了“落榜”的滋味,那会儿香港流行的是高大威猛型的发哥,而他不过一米七出头,尽管面试那天特意买了双增高鞋,还是直接被考官刷了下来。

倒是陪他的中学同学一举通过,这人后来在影坛有个响亮的名字——梁朝伟。而周星驰,又学习了3个月的咏春拳,才凭借着这身功夫成为了TVB夜间部训练班的学员,踏入了修习演艺的大门。

此后数年起伏,星仔成了星爷,他开始参与编剧、导演工作。生活的磨砺、底层的日子赋予了周星驰的电影一种独特的风格,这是独属于星爷的“无厘头”,是社会大学成就的草根奋斗史。

而周星驰也多次在电影中调侃“高考”,《逃学威龙》里,周星星参加高考时试题一道比一道荒谬。而武状元苏乞儿中,苏灿也极为戏谑地说:“中状元对我来说易如反掌。”

王俊凯高考纪录片(从李安到王俊凯)(4)

但周星驰从不反感“文化”,从小母亲的诗词熏陶被他牢记在心。这个学历不高的男人几乎每部执导的电影中都固执地使用着古诗词。

《国产007》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功夫》中的“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西游降魔篇》中的“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些诗词句句点睛,和他的台词一样,凝练而精彩。

这也许是另一种“俊采星驰”。

王俊凯高考纪录片(从李安到王俊凯)(5)

当周星驰终于考上TVB夜间部训练班,在香港街头和梁朝伟庆祝时,远在美国的李安凭借自己拍摄的《荫凉湖畔》拿下了台湾金穗最佳短故事片奖,这时他28岁,正在纽约大学电影制作研究所念研究生,学院派的艺术隐喻风和草根派的现实嘲讽感早在这时便分道扬镳。

这是两条完全不同的人生路径,可事实上,李安和周星驰一样,都是一个并未达成父母“初始期待”的人。

时间回到1967年的夏天,台湾延平中学的一间教室外,李安听从数学老师的话和其他同学一起在教室外排成一队。“跪下!”排好之后,数学老师板着脸命令他们。李安一下子蒙了。他呆呆和其他人一起跪下,然后便迎来了老师的一个耳光。

李安觉得好像迎来了世界末日。因为整件事的起因不过是因为数学考试有题目没做对。当时的台湾升学主义氛围浓厚,填鸭式和暴力式教育十分盛行。这样的场景也屡屡发生在数学很差的李安身上,他清醒的意识到,童年的快乐时光是真的过去了。

3年后,李安考上了台南一中,这样的状况变本加厉。他的父亲李升正在这所学校担任校长。更加强调数理化的高中课程、“校长之子”的天然压力,数学本就是弱项的李安每次考试都像是受刑,也陷入了越考越慌,越慌越差的怪圈。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李安寻找到了一方逃避压力的世外桃源——电影。每每学业上出了糟心事儿,他就会躲进戏院看各种外国大片,这样的频率甚至高到了每周一次。

这显然不是什么提高成绩的良方。1972年,李安参加大学联考,走出考场的那一刻,他便悬着心。这种担忧在分数公布的一刹那化成一块巨石,沉沉压在他的心头。

只差六分,他还是没能挤进大学的门槛。

他选择了补考,一年后李安重新站在了考场。可这次的结果仿佛晴天霹雳。一分之差,他还是与大学无缘,而这回他的数学只考了0.67分。

父母的失望,周遭亲朋好友的眼光让李安想要疯狂逃离。曾经沉醉的电影世界成为了他的救命稻草。“既然这样为什么不试试表演呢?”李安头一次鼓起勇气想做点自己喜欢的事。1973年,他考入了艺专影剧科,从此走上了一条与父母期待的传统知识分子完全不同的道路。

在这里的三年时间让李安意识到了自己对戏剧的狂热。有如浴火重生一般,他在一个个戏剧舞台上担纲主角,挥洒着热情和自我。

仅仅是表演还不够。1978年,李安申请到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戏剧系导演组深造,而这个当时只有25岁的男孩并不知道,12年后,他的第一部导演作品会一举斩获金马奖8个提名,影坛的一枚导演新星在冉冉升起。

王俊凯高考纪录片(从李安到王俊凯)(6)

多年后再回望曾经的那段岁月,高考的失败竟成了李安人生的拐点,与传统大学的错身成就了名导李安。而那段艰难辗转于父权威严下的往事,也被李安放入了知名的“父亲三部曲”。

王俊凯高考纪录片(从李安到王俊凯)(7)

李安已经十年不再拍摄中国电影了,现在停留在导演作品栏中的最后一部中国片还是《色戒》。

2007年11月1日,伴随着这部电影的上映,汤唯一夜成名。在大多数人看来,这个女孩仿佛横空出世,直接落到了金马奖的舞台上。

她的过往和功底,她的演技和努力少有人关心。汤唯的名字和影片女主角“王佳芝”一起,在无数看客的唇齿间跳动,伴随着心照不宣的“暧昧”眼光,成为了一个“一脱成名”的大胆幸运儿。

王俊凯高考纪录片(从李安到王俊凯)(8)

此后降临的便是封杀。

“我就像上证A股,疯狂地冲到了历史最高点后,稀里哗啦地崩了盘。”汤唯也有些手足无措。她盘点了自己大红大黑的得失,发现手里的收成不过是金马奖最佳新人奖和一个化妆品广告代言。当然还有附带的一系列“花瓶”、“过火”、“对青少年成长不利”的名头。

汤唯决定出国,她想去英国读书,让自己沉淀一段日子。然而梦想分外美好,到了英国后的种种经历却让她明白一切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不达标的语言水平、高昂的英国学费都是极大的问题。于是汤唯选择了一边当专业模特,一边读书学语言。

这一年是2008年,汤唯已经29岁,她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一边打工一边学习。影后的名头、颁奖台上的荣光都遥远的像是隔世的梦,汤唯却很看得开:相同的经历11年前她已经尝试过一遍,如今不过是从头再来罢了。

那还是1997年,18岁的汤唯在高考落榜后便进入了职业模特队。但她在工作的同时也一直没放下读书,这个一直怀揣表演梦的姑娘始终想走一条科班道路。她在落榜的第二年报考了中戏,凭借专业课第三的成绩拿到了准考证,却惜败于文化课,再次落榜。

这已经是她的第二次高考失利了,但这个瘦瘦高高的姑娘心里有一股子韧劲,她卯足了劲,非要考上不可,这一拼又是两年,2000年,汤唯终于成为了中戏导演系的一员。而她这样的半工半读状态,整整坚持了3年。

因而在2008年的英国,汤唯很快便得心应手。而这一回上天给她的等待时间也并没有那么久,几个月后,汤唯便接到了来自香港的电话,她通过“优秀人才入境计划”成为了香港人,可以回到香港发展。

而香港等待她的,是一份与张学友搭档的新片《月满轩尼诗》。这部电影为汤唯带来了2011年第1届粤港澳青年电影盛典最高人气女演员的荣誉,也让她摸索出了一条文艺女神之路。

王俊凯高考纪录片(从李安到王俊凯)(9)

如果李安当年和她一样,参加了第三次高考,可能便不会有现在的李安。如果汤唯当年没坚持第三次高考,便也不会有后来的汤唯。

也许冥冥之中,真有宿命存在。

王俊凯高考纪录片(从李安到王俊凯)(10)

相比汤唯,同样是被大导相中,一夜成名的周冬雨便顺遂的多。

在汤唯已经挣扎复出的2010年,这个女孩儿还在念高中。她看着坐在对面的张艺谋,干净、青涩的脸上写满了掩饰不住的怀疑。“他们找了导演的替身来骗我吧?”

这个女孩后来成为了静秋,张艺谋的文艺电影《山楂树之恋》中的女主角。从那以后,周冬雨的名字被全国的电影观众所知。第二年的艺考,也因为“静秋”风潮而涌现了一条新规定:所有艺考生裸妆面试。

其实在那之前,几乎所有人都不会想到,身材矮小,平淡得就像隔壁家女儿一样的周冬雨,能让眼光向来毒辣的张艺谋选中。

王俊凯高考纪录片(从李安到王俊凯)(11)

在石家庄第十二中学读舞蹈班的周冬雨也不会想到,从此会走上一条电影之路。

那一年她身边的其他同学都在准备高考,原本也在埋头复习的周冬雨意外被张艺谋选中出演新片,放弃了当年的高考。《山楂树》之后,在张艺谋的建议下,舞蹈班的她决定改志愿考北电。

周冬雨很紧张。在《山楂树》之前,她从来没有接触过表演。尽管考前请了辅导老师,但与很多早早就上艺考辅导班的考生相比,她得到的辅导似乎杯水车薪。

2011年2月19日,北电表演系初试的最后一天,几十家媒体在北电校园里“严阵以待”。

“来了。”记者们一窝蜂地涌向教学楼门口,就像掉在地上的麦芽糖引来了一群蚂蚁。

看到面前错落的长枪短炮,周冬雨被吓了一跳,下意识地往后退了回去。调整好心态,进入“谋女郎”的身份,几分钟后,她再次走出大门。“谋女郎”是不会露怯的,她笑着一路和簇拥在她旁边的记者们打招呼。从教学楼到候考区这短短了几百米,周冬雨走了十几分钟。

王俊凯高考纪录片(从李安到王俊凯)(12)

尽管艺考是临时抱佛脚,但她依旧顺利通过了。这样的一份好运气似乎也成为了周冬雨之后的护身符。

在几个月后的文化考试中,周冬雨考取了286分,不算高,但起码也是高出了北电的文化课分数线。这个姑娘一次成功,变为了北电的一名新生,顺利的有些不可思议。

但她身上的标签却只增不减,“走后门”、“有背景”、“没演技”、“长得不好看”等负面的声音始终笼罩在这个90后的小女生身上。因为太过顺遂的经历,一切成功都成了攻击她的理由。

周冬雨开始不断在电影中挑战自我,直到凭借一部《七月与安生》摘下金马影后,她才不再是“谋女郎”、“静秋”,而是成了精灵古怪girl的代表。那是2016年。

一夕成名和高考顺遂背后,周冬雨的自证之路走了整整6年。

王俊凯高考纪录片(从李安到王俊凯)(13)

而到了2017年,当王俊凯走进电影学院参加艺考时,周冬雨当年的场面只是小巫见大巫。

“我拍到王俊凯了,奖金还在!““拍不到王俊凯绝对不去吃饭!”

表演楼的所有出口都被堵的严严实实。蹲点的自媒体上演了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大剧,他们和部分疯狂粉丝一样,以穿越人海拍到王俊凯的正脸为荣。

而故事的主角,这个18岁的少年带着黑色的口罩,为了不被解读,从走进媒体视野开始就不呈现出任何表情。他在距离保姆车还有半米的时候做了一个腾跃动作,直接跳上了车。能少一秒让这段高考行程暴露在聚光灯下,都能让少年心里舒服许多。

王俊凯已经十分熟练了。相比于刚成名就参加艺考的周冬雨,已经成为媒体焦点4年的他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待遇”。尽管这是能决定他未来发展道路的重要环节,尽管他心里并不想被打扰,但他也只能被迫习惯。

但他心里总还是有那么一丝叛逆。考试结束,放下了压在心上众多大石的一块,王俊凯长舒了口气。而外面依旧围着一群群的记者和粉丝。他和助理商量了一下,决定“跳窗”离开。

少年并不知道这会被网上誉为北电史上最轰动的一次艺考。但腾空的一瞬间,他呼吸到了一丝自由的味道。

数月后,这样围追堵截的局面在高考时再次发生。而王俊凯稳步走进考场。他不想再引发更多的声音。他告诉自己,必须接受,也必须习惯。

王俊凯高考纪录片(从李安到王俊凯)(14)

这样的情绪控制是这个18岁的少年从成名后便需要学会的,无论是媒体、还是疯狂的“私生饭”,他都需要接受这样人群的存在,然后平和的展现最好的自己。哪怕在他高考闭关的时候,还会有粉丝混进学校偷偷溜进班级打听他,并把这样的行为美其名曰“喜爱”。

少年偶像的头衔下,这是他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2017年6月23日,王俊凯在网上晒出自己的高考成绩:438分。他坦诚地将这个数字公布在微博上,并对所有袭来的声音一并接受。粉丝的成片赞美和恭喜之外,还充斥着大量的嘲讽声音:“怎么这么差!说好的学霸呢?”

尽管这个成绩已经超过北电表演系分数线将近100分,但永远会有人觉得不够。

王俊凯已经足够心平气和,少年更多欣喜于自己考上了北电。这所学校可以更好地磨炼演技,走出更宽阔的未来。

尽管数年前,喜爱唱歌的王俊凯理想的大学还是中央音乐学院。

但何必在意这些呢?如果要再往前追溯,被时代峰峻星探发掘之前,他也未必会想过走上艺术生这条路。

而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更好的未来。

王俊凯高考纪录片(从李安到王俊凯)(15)

不少人看明星的光鲜世界,总觉得种种成就都是一夕之功,轻而易举。

而事实上这些荣光背后,往往也少不了无数次的失败、拼搏、坚持或是转身。

汤唯在《色戒》成名后说过:“我很想红,但不希望这是以否定我此前的付出为代价。”那时人人都在聊她,却在忙着给她贴标签。她高考3年成为中戏导演新生的故事,她在大学期间学习专业外的播音、表演、美术,获得了羽毛球国家二级运动员资格的经历,鲜有人知。

但这样的苛刻似乎也来源于明星的深度。

对于李安、周星驰,大众还有着极大的好奇心去挖掘他们背后的故事,细剖他们的人生经历,点评他们的道路选择。看是哪只蝴蝶扇动了翅膀,塑造出了这样两位截然不同的大导。

对于汤唯,也有越来越多人开始在她复出后有耐心细品这个姑娘的过去,媒体开始将尘封历史中的故事一一扒出,吹掉浮灰看她的过往光华。

而对于周冬雨,尽管这个女孩儿用了6年时间拿到了金马奖,在90后小花中这已是一个足够骄傲的成绩,可笼罩在她身上的种种争议却始终未停歇。

那王俊凯,这个从一开始便承载着偶像光环,在大众心中被贴满了标签的“幸运男孩”,恐怕还需要更久的时间去沉淀,去让粉丝以外的人了解他的努力和艰辛,去真正认可他的作品和除了商业以外的价值。

这些认同与他们的学历、过往、是否高考、成绩如何无关,来源于他们的人生沉浮、生活态度和呈献给大众的优秀作品。

他们不光要够努力,还要够优秀,才能被看到。这可能需要很久,但永远不会迟。

这也是最苛刻的观众所能留下的最后宽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