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里都有啥(长安十二时辰里)
▼
岑参像
在最近的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里,有一个人物很特别。
他戏份不多,却起到了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作用,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就是通过他的智慧侦破的。
他就是诗人程参。
程参这个人物出场的时候,本以为他会是一个文弱书生,但是没想到刚一登场,他的爱马被杀,作品被毁,一怒之下拿起刀就冲出去了。眼看作品被毁时,他憋着嗓子哭喊了一句“这是我干谒的诗文”。
那么问题来了,干谒的诗文是干嘛用的?为什么程参被气到怒火中烧?
干谒,《辞海》的解释是“有所干求而请见”,是文人向当时的朝贵呈现书信诗赋以求荐引的方式,而干谒诗就是以干谒为目的而作的诗作。
“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古代社会文人的梦想,唐代实行科举与荐举并行的选仕制度,其中的荐举就允许、鼓励自我推荐。
高适在《行路难》中写到:“有才不肯学干谒,何用年年空读书”,可见干谒的重要作用和当时干谒这种风气的盛行。
剧中程参的原型是唐代诗人岑参,干谒之途也是充满坎坷,二十献书厥下,三十才登进士第。
28岁那年,去长安干谒的岑参失意东归,情绪十分低沉,行至大梁后写下一篇寄赠之作《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一从弃鱼钓,十载干明王。
无由谒天阶,却欲归沧浪。
仲秋至东郡,遂见天雨霜。
昨夜梦故山,蕙草色已黄。
平明辞铁丘,薄暮游大梁。
仲秋萧条景,拔剌飞鹅鶬。
四郊阴气闭,万里无晶光。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故人南燕吏,籍籍名更香。
聊以玉壶赠,置之君子堂。
岑参回顾了自己十余年来坎坷的仕途经历及内心的苦闷彷徨,屡遭挫折之后,不甘归去而又不得不归去。在秋日辞京远行,他一路见到的是寒霜遍地,实则是内心的心灰意冷。
岁月已晚,宿愿难酬,进退两难之时,还不忘慰勉朋友要像玉壶之冰为官清正廉洁。
岑参幼年家贫,从兄受学,但天资聪慧,五岁开始读书,九岁就能赋诗写文。他胸中充满雄心壮志,一心想干出一番事业,但求仕之路充满坎坷。他曾两度出塞,创作了无数边塞名篇,然而年过四十,还是六品小官。
此时的他又想到干谒这条道路,写诗给兵部李侍郎,希望拉兄弟一把。
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
年纪蹉跎四十强,自怜头白始为郎。
雨滋苔藓侵阶绿,秋飒梧桐覆井黄。
惊蝉也解求高树,旅雁还应厌后行。
览卷试穿邻舍壁,明灯何惜借馀光。
头发都白了,还在担任祠部员外郎的岑参,从眼前的秋景中悟到,没有他人的提携,要想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他借用匡衡凿壁引光的典故,告诉李侍郎,希望他能像“明灯”一样,借自己一点余光。
除了岑参,其实唐代许多著名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王维、高适等都通过干谒的方式求仕,干谒对当时文人集团的产生发挥了重要影响。
所以莫怪剧中的程参太冲动,刚要去面试,结果精心准备的才艺展示作品被毁了,搁谁谁不生气呢。
文字:笑川
责编:王子墨
编辑:孙岱 宗小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