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边防带什么吃的(小纸船梅干菜)
一块刻着姓名和血型的身份牌
一只仿佛被注入“魔力”的舞狮铃铛
一个并不精美的小纸船
一包黑黢黢的梅干菜……
警察们随身携带的物品,有些与常人不同。小小的物件,代表着一份亲情,一份家人的关心、家人的思念。
国庆长假,他们放弃了陪伴家人、外出游玩的机会,选择坚守岗位。而一直陪伴在他们身边的,就是来自家人的这些小物件。
让我们从这些贴身物件身上,看看他们的故事。
我希望你永远也用不上
“陆地的兜里有‘宝贝’。”
临安区锦城派出所里,熟悉民警陆地的同事们总这样打趣道。每次处警,除了必备的单警装备,大家都轻装上阵,而陆地的裤子口袋里总鼓鼓囊囊地揣着一串钥匙。大家起哄要陆地把它放下,陆地笑道:“那可不行!”
陆地的“宝贝”,是一块身份识别牌,正反两面都刻着他的姓名、出生日期和血型。
这是2019年妻子送他的生日礼物。“你一块我一块,万一……”妻子那天有些哽咽:“但我希望你永远也用不上。”陆地将自己的那块系在钥匙扣上,无论寒暑都把它带在身边。
如今,牌子已被磨得锃亮,这份印记,是妻子对陆地的一份爱与守护。
陆地是个十足的军迷,大学期间服了兵役,2016年大学毕业后,又考取了浙江警察学院,2018年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从警时间不长,惊心动魄的经历不少——空手夺白刃成功救下持刀自伤的女子;快速制服反抗的犯罪嫌疑人;暴雨天跳下汹涌的河水中救出孩子……为了不让家人担心,这些都被陆地淡淡地带过。
去年夏天,在处置一起警情时,当事人一口咬在陆地的左臂上,鲜血立刻渗了出来。半个月后陆地回家,虽然遮遮掩掩,还是被发现了。妻子摸着伤疤心疼地说:“不是要你注意安全吗?怎么这么不小心。” 陆地轻拍着妻子的肩膀安慰道:“只是擦破了点皮,还得谢谢你送的牌子,都是它的保护,我才只受这么点轻伤。”
虽然同在杭州,“夫妻二人却如同异地恋”。妻子和女儿都在转塘的家中,而陆地吃住都在所里,半个月才回去一次。
今年“十一”国庆假期,陆地照例要留守值班。锦城派出所辖区与临安主城区高度重合。陆地所在的治安中队,重点打击黄赌毒等治安案件,实实在在地关系到百姓生活的安全稳定。白天,孩子走失、旅游团口角……陆地处理了四五起警情。夜晚,老城区里渐渐热闹起来,陆地的心也始终提着。
凌晨2点,对讲机传来呼叫“某某KTV发生纠纷,请立即前往”。陆地神色一震,一面小心地将身份牌装进口袋,一面迅速闪进了夜色中……
铃铛响起的地方,就有他的身影
90后陈超是萧山区北干派出所的一名办案民警,去年年底,他从部队转业加入公安的大家庭。入职时,妻子特意为他挑选了一样“吉祥物”,他从那时起,便每天将它别在腰间。
这是一只挂着金铃的舞狮和一块红色的“平安”挂牌组成的钥匙扣。“金狮有驱邪避鬼之意,以此祈望他工作顺利、平安。”妻子说。
北干辖区内流动人口多,大小纠纷时常发生,初为民警时,作为“新兵蛋子”的陈超心里不免有些发怵,为此,连月来他跟着所里师父实践学习,下班后依旧啃读法律知识、记笔记,“这都是为了让执法过程更加规范、有法可依。”在数月的锻炼下,陈超已经成长为一名可以独当一面的民警了。
只要听到铃铛的响声,陈超内心的坚定感和责任感就油然而生。“这串钥匙扣我一直带在身上,也是希望我们所管理的辖区,能够平平安安,百姓生活美满。”无论巡逻执勤还是出差办案,陈超都会把这串钥匙带在身上。
钥匙扣上别着两把办公室的钥匙,以及一个类似U盘的物件,“这是公安系统的数字证书,插在电脑上进行认证使用的。”陈超说,在加入公安队伍前,他印象中的办案总是有成堆的纸质笔录,又厚又多,“现在有了这个数字证书,插在电脑上就能进行笔录的录入,还能实时关注案件进展,无纸化的同时,也更加智能化了,所有内容一目了然。”
国庆长假,对于民警而言,确保社会安全和稳定是项艰巨的任务。陈超负责路面巡逻以及随时的接处警任务。铃铛响起的地方,就有他的身影。
带着小船乘风破浪
一只用旧了的双肩包,装满了杨斌的“战备”:换洗衣物,各色证件,充电宝,钱夹……在包内夹层里,珍藏着一艘浅黄纸张折成的小船。国庆长假里的一天清晨,拱墅区康桥派出所所长杨斌和所里的民警们整装待发。
小纸船的折纸手法略显稚嫩,却被杨斌视如珍宝,除了因时间的洗涤而稍显褪色外,平整若新。杭州大城北开发正如火如荼,康桥迎来快速发展,人口急剧增长,治安形势也日趋复杂。日常接处警、矛盾调处、重点区域排查防控……“看到纸船,想想和儿子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压力很快就一扫而光了。”小纸船总能让杨斌“满血”,充满干劲。
“爸爸,送给你!”一年多前,当儿子将这艘纸船递到他手中时,杨斌有些诧异。他并不知道,为了这小小的纸船,当时只有3岁的宝贝已经跟着视频学习过无数遍。“宝宝做这个之前已经做过好几个试验品,做得最好的那个才拿来送你。”妻子宠溺又心疼地说道。
“愿爸爸平平安安,一帆风顺。”这是妻子教给儿子的话。彼时,杨斌因疫情防控工作数月不曾归家。年幼懵懂的孩子并不理解父亲警察身份背后沉甸的责任,也不知道如何倾诉对父亲那朦胧模糊的思念。他表达情感的方式,就是把自己喜欢的东西,送给自己喜欢的人。从此,这艘纸船成了杨斌的贴身之物,承载着儿子的温情和等待,陪伴杨斌走过无数个坚守的日夜。
“心安处即归处。”在杨斌心中,永远有两个“家”让他牵挂。一个是康桥派出所辖区这个“大家”,另一个则是父子天伦、夫妻齐眉的“小家”。在两者的抉择间,杨斌始终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和家人则是聚少离多。
“妈妈,爸爸今天几点回来啊?”
“爸爸今天要执行任务,今晚不回来了。”
这样的问题,现年5岁的儿子不止一次地问,又不止一次得到相同的答案。这个“十一”假期,杨斌又“失约”了。不过,将来一定会有一天,杨斌带孩子坐上真正的大船去看壮美河山的愿望,一定能实现。
父子心中的一条大船,一往无前,乘风破浪。
带着家乡味道出发
这个假期,民警谭海江有点忙。作为“十一”当天萧山区城厢派出所的值班长,这24小时除了要合理安排警力,处理好日常巡逻、办案的大小事情,他手上的一桩案件也进入扫尾阶段。“国家给大家放长假,案子可不给我放。”
作为萧山区的第一大所,城厢派出所警力虽多,除了日常50余起的接处警,治安案件、刑事案件让干警们连轴转,假期更是如此,辖区内的老旧小区、汽车站、娱乐场所等都是重点关注区域。
一大早,谭海江自己顶上,参与巡逻,10月1日街面上的人比以往要多。“老百姓没事看得到我们,有事找得到我们,节日才安耽。”回到所里已是中午。谭海江一面翻阅案卷,一面打开塑料袋,捏起两条黑黢黢的梅干菜塞进嘴里慢慢咀嚼,咸鲜微甜的滋味从舌尖到喉头。“这还是前两天出差带到云南,没吃完剩下的。”
如果要找寻“杭州胃”的保留地,梅干菜总有一席之地。对于谭海江来说更是如此。甚至出差的行囊里,都常备着一小包梅干菜。这是家乡的味道,家人的挂记。
自从2006年警校毕业,谭海江一直服务在基层所队,出差是家常便饭。十多年前,还是毛头小伙的谭海江与师父一起,远赴新疆喀什押解犯罪嫌疑人,行程往返上万公里。听闻要坐72小时的绿皮火车,母亲担忧不已,怕儿子吃不习惯,悄悄在包里塞了一袋自家做的梅干菜。看似不起眼的家乡食物,在异乡却格外的清淡落胃。没几顿饭,就被大伙抢个精光。
从那以后,母亲亲手做的梅干菜就成了谭海江出差的必备。这一口难忘的家乡味,陪他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也见证了15年的从警岁月。
“小时候全家一起做梅干菜,是我记忆中最温暖的片段。现在大女儿13岁了,也跃跃欲试地帮着奶奶一起做。带着她们的爱出发,我一定会守护好小家,保护好大家!”谭海江动情地说。
综合:杭州公安、浙江法制报
来源: 浙江在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