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三段的国产细思极恐电影(从狗十三到过春天)

春节档过后,内地电影市场的国产片乏善可陈。

一部票房逼近7亿的《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更让人唏嘘不已——尽管这不是内地市场上好哭与票房划等号的第一次,但却是文本极其劣质的一次。

但文本优质的《过春天》,却没有片名一般的好运气,900万票房让人丧气。

回到去年年底,同样高口碑的《狗十三》,以5000万的票房收官。

分三段的国产细思极恐电影(从狗十三到过春天)(1)

性心理能拍得高级了,再也不用堕胎粗暴解决了;再也不车祸了,再也不出国了;选高中生的演员再也不敢超过30岁了……但为何国产青春片的文本质量升上去了,票房回报却不对等?

《过春天》为何没有在票房上“过了春天”?

大家公认的《过春天》亮眼之处,很重要的一点是将青春片与犯罪类型嫁接。

从最初的国外电影节获奖,到定档后的宣发,再到上映后的“口碑发酵”,以及“单非儿童”、港深背景、走私等题材本身携带的敏感元素,都在给普通观众突出营造出一种“青春+犯罪”的期待视野。

分三段的国产细思极恐电影(从狗十三到过春天)(2)

但我相信,普通观众可能跟我一样,并没有得到期待之中的观影体验。

首先在剧情上,16岁水客少女佩佩的带货经历是核心叙事线索,但在情节设置上并非凝聚于此,并没有围绕少女水客身份而不断构建激烈的戏剧冲突,反而是以突出少女的情感为主,淡化故事冲击力的部分,节奏温吞,更注重铺陈一种围绕家庭、恋情、自我身份认同的细腻的少女心理变化历程。

其次,在最重中之重的三次crossing(过海关)的“题眼”段落,《过春天》在影像上太孱弱。

相比《天才枪手》中考试作弊段落的视听冲击力,你就能体会出这种差异。

分三段的国产细思极恐电影(从狗十三到过春天)(3)

佩佩三次crossing,导演用了三次手持跟拍。在视听设计上没有该有的节奏与新意。三次都是在重复,而且都没有全景或远景镜头,景别过小,没有视点切换,视听语言非常简单苍白。(只是在每次过关后有三次定格镜头,配合着电子音乐,内容上恰好是转折点,结构上划分了三幕,颇有创新。)

根本原因是,创作者并没有遵循类型片的手法,仍然是文艺片的路数,从故事和视听上,我们都能识别出明显的达内兄弟搭配曼多萨的风格。当然,犯罪部分的视听呈现也有可能是预算有限。

越过奶嘴阶段,《狗十三》有深刻的文化批判

很长一段时间的青春片都在建构“校园”/“社会”两种空间的二元对立。

主人公们的校园生活永远是单纯美好,有爱情有友情,有青春有理想。踏入社会后一切都变得暗淡无光,充满了背叛欺骗、尔虞我诈,甚至是致命的悲惨意外。

分三段的国产细思极恐电影(从狗十三到过春天)(4)

校园空间和少年时期被过度美化,社会空间和成人世界被过度丑化,以此来放大感伤怀旧的情绪,其鸵鸟心态的背后没有多少深刻的文化逻辑,大多都纯粹是苍白的青春书写。苍白的故事背后是低幼化心理的创作趋向,价值观和世界观都是低龄的,拒绝复杂、拒绝深刻,本质目的只是抚慰功能,如婴儿啼哭时塞给ta的奶嘴。

《狗十三》和《过春天》,最突出的特点是充满了琐碎的真实生活质感,没有煽情,也没有drama(戏剧性),没有非黑即白,没有二元对立,每个人、每种人生阶段都有那些微妙又复杂的矛盾。

分三段的国产细思极恐电影(从狗十三到过春天)(5)

如果说“父权缺失”的《过春天》中结尾母女和解,代表了女孩最终的成长——与自己与原生家庭和解,母女彼此都非常平静和释然地维护了彼此仅存的关系。那么《狗十三》在内容上更为深刻,有对中国式家庭教育体制的批判,对父权的批判,同时又能从青少年视角代入对父权、对成人世界的理解。

与少年的价值观挥别,是通往成人世界的入场券。

近三年国产青春片的创作趋向变化

在泰国和台湾“小清新”电影潮流由外而内的影响下,以及本土从第六代导演到创作主体大洗牌(80后/跨界导演崛起)的由内蜕变的创作话语权变迁的局面下,《致青春》(2013)第一次使国产青春片作为一种市场类型而固化下来。

分三段的国产细思极恐电影(从狗十三到过春天)(6)

2014年和2015年是青春片的市场试水阶段,却也是市场巅峰期。数量上井喷,内容上拼贴复制,思想上苍白无力,却照样很能卖钱。如《小时代》系列。

这一阶段在文化症候上根源在于年轻人成为最核心的消费群体,促动了青春片作为一种商业类型爆发出巨大的市场价值。

被过度剥削之后,2016年青春片创作随着整个市场大盘的低迷,急转而衰。《七月与安生》(2016)是国产青春片一次突破窠臼的节点——打破了定型化人物、模式化情节、“否定现在+美化过去”感伤怀旧主题的套路。

分三段的国产细思极恐电影(从狗十三到过春天)(7)

从2017年至今的两年中,国产青春片尽管再没有博眼球的现象级作品,但作为一种创作类型,从未离场。2017年有《夏天19岁的肖像》、《秘果》、《李雷和韩梅梅》、《青禾男高》、《会痛的十七岁》、《闪光少女》等,2018年有《遇见你真好》、《脱单告急》、爆款黑马《快把我哥带走》、《悲伤逆流成河》……这两年的发展,着重在类型元素嫁接的探索阶段。

分三段的国产细思极恐电影(从狗十三到过春天)(8)

尽管,大部分青春片还是在低劣的泥沼里匍匐,但在创作经验上,有几点启示。

第一,《微微一笑很倾城》(2016,2.75亿)、《闪光少女》(2017,6486万)、《快把我哥带走》(2018,3.75亿)等标识出,跨媒介同构(尤其与游戏、二次元等)的文本在市场回报率上的成功性更高。

分三段的国产细思极恐电影(从狗十三到过春天)(9)

第二,相比于之前大部分青春片中普遍的对女性的“污名化”(拜金女和绿茶婊形象泛滥)、女性角色自我意识贫乏,《狗十三》和《过春天》延续了青春片分流出的“少女成长”亚类型,且女性创作者和女性视角非常强烈的,成为一股清流。

青春片作为国产电影的一种类型,经过几年的发展与摸索,已经有了固定的受众群体。在最初阶段,创作趋向普遍而单一,用青春期少男少女们的情感经历为主线故事,构建一套“怀旧形态”的视觉符码,来引发观众共鸣,求得票房胜利。而近两年则转向多元复杂的创作尝试,类型杂糅、依托跨媒介IP,或者试图结合复杂的社会话题。

如果国产青春片能建立起与观众之间的“正面默契”,未来必将给中国电影带来更多意料之外的趣味性。

【文/洛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