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武器不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第零次世界大战)
自从17世纪初以来,沙俄为了进一步扩张自己的势力就一直试图控制黑海的暖水港口,这个传统上受奥斯曼帝国影响的克里米亚地区。到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因其内外矛盾冲突濒临崩溃,俄国趁机想要掠夺君士坦丁堡以控制黑海海峡,将自己的势力伸向欧洲近东地区。而对于英国来说奥斯曼帝国的地理位置是其到殖民地印度的重要陆上交通枢纽,一旦失去将直接影响它对亚洲殖民地的控制。因此英国联合同样在近东有利益问题存在的法国、奥匈帝国、普鲁士等国一起对抗南下入侵的俄国,由此爆发了19世纪以来最大的战争—克里米亚战争。那么,这场战争到底是如何发展的呢?它又为何能够成为世界级的大战呢?它的结束又给我们的世界格局带来了哪些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克里米亚战争的始末。
希望大家动动自己的小手,大家的点赞和关注就是我们更新的最大动力,爱好历史的小伙伴们可以在评论区多多交流。
克里米亚战争:首场世界级战争,改变世界格局的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的开端1844年6月1日,俄国沙皇尼古拉斯一世来到英国伦敦会见英国首相罗伯特·皮尔爵士商谈国家利益。自凯瑟琳大帝时代以来,控制黑海与地中海之间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一直是俄国外交的最重要目标,占领海峡将消除来自黑海沿岸的军事威胁并为南俄海上贸易提供便利。尼古拉一世明白:只要海峡不在俄国的控制之下帝国将变得脆弱。而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曾经都属于奥斯曼帝国。
尼古拉一世
13世纪末出现了奥斯曼帝国。1453年,拜占庭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夺取后,达到鼎盛时期,在其最繁荣的时候,它的疆域从近东、北非、希腊、克里米亚到巴尔干地区。19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处于衰败状态。世界各地的民族起义动摇了奥斯曼帝国使其失去了土地。尼古拉斯一世称奥斯曼帝国为“欧洲病夫”不是没有原因的。
因为在其不同的地方发生了不同的起义,使帝国接近崩溃了,所以尼古拉斯一世在与英国首相的谈话中说到:“奥斯曼帝国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但俄国并不想要其领土的任何部分。”同时沙皇还十分明确地说:“如果奥斯曼的王位因为任何外部原因而倒下。我绝不允许君士坦丁堡成为英国或法国的领土。”最终,英国首相和俄国沙皇达成了协议。如果奥斯曼帝国灭亡,英俄两国将共同商议瓜分的计划,然而,双方在会谈中并没有签署任何文件。
尼古拉斯是一个开放的人。他真诚地将英国人视为自己的合伙人,并认为达成君子协定就足够了,但英国政府并没有在纸面上确认与俄国的联合,这给两国的国家关系带来了诸多隐患。1832年,英国在俄国出口份额为73%,俄国在英国出口中的份额是41%。保住这种状态,对英国来说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但随着英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交通枢纽的不断完善,伴随着蒸汽船的连接,英国将发展成世界工业中心。英国首相毫不掩饰地对俄国大使表示俄国在近东的扩张必须被阻止而且是不惜代价。
拿破仑东征
俄国与英国的和平,即使是十年也不会坚持下去,两个大国之间的战争在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英国人担心的不仅是俄国的经济增长。1814年,拿破仑东征,俄国人的胜利,让欧洲人记住了俄国的力量。1846年,奥地利帝国斐迪皇帝退位,拥护他的儿子弗朗茨·约瑟上台,这使得匈牙利很快起义,起义军打败了政府军。弗朗茨·约瑟来到俄国华沙请求沙俄的帮助,沙皇同意给他军事援助。1849年6月,俄军四个军团进驻奥地利帝国,迅速包围了叛军部队,8月13日,匈牙利起义军投降。俄军在奥地利的胜利极大地刺激了英国的神经。
克里米亚战争爆发1853年,俄国获得了“欧洲宪兵”的称号,1月,俄皇会见了英国驻华大使,详细地与大使讨论了关于奥斯曼帝国灭亡后的瓜分计划。按照这个计划,英国将获得埃及和克里特岛而俄国,除了对多瑙河公国的保护地,还包括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契亚、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等地。没有直接谈及海峡两岸的棘手问题。英国听到这份提议后并不满意,为了阻止俄国,他们暗中决定捍卫土耳其的主权。
1853年,拿破仑三世向土耳其苏丹施压,得到了天主教徒递给伯利恒的耶稣诞生圣殿的钥匙,这对沙俄的威信是一个打击,沙俄要求东正教回归以控制圣地。然而,英国大使对苏丹承诺军事援助,拒绝满足尼古拉斯的要求。10月16日,沙俄向土耳其开战,克里米亚战争爆发。
克里米亚战争
为了迫使土耳其做出让步,沙皇率军前往多瑙河公国、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敌对行动不仅发生在多瑙河上而且也发生在高加索地区。转折点是西诺普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纳希莫夫上将的中队摧毁了奥斯曼舰队。作为回应,西方列强——法国和英国于1854年3月参战。这时,俄军已经站在了土耳其边境。俄军从三处渡过多瑙河,在加拉提和布拉伊洛夫地区遭遇阻击,但俄国仍然占领了两个边境堡垒,即图尔丘和伊萨奇,俄军损伤700人而土耳其约1000人。之后,土耳其人就跑了,离开了马金堡,俄国人获得了很多炮弹和火药库。与此同时,俄军大统领劝说沙皇说:过多瑙河是个错误,我们必须马上回到原来的位置。但沙皇相信自己与奥地利的结盟并没有听从建议。而事实也正如统帅所说的,奥地利担心俄国在巴尔干地区的势力会加强,集中了7万士兵在边境,沙皇并没有沮丧,继续前进,到了巴尔干地区。
俄军当时的主要障碍是西里斯特要塞,起初堡垒的防守很差,然而,由于统帅的过分谨慎,俄军错失了攻城拔寨的机会。当时的俄军统帅被撤换为了希尔德将军,他立即开展围城工程工作。准备工作完成,部队等待将军下达命令,这期间,土耳其发起冲锋被击退。堡垒失去了掩护,塞尔凡将军决定在没有命令的情况下,不顾一切地进攻堡垒,就在俄军快要取得胜利之时,塞尔凡被土耳其子弹击中身亡,俄军被迫撤退。后来,在卡拉姆津的冲突中俄军又遭遇惨败。之后的很长时间里,不仅官兵们无法从卡拉姆津事件中恢复过来就连俄军的大元帅帕斯克维奇本人也不想继续这场战争了。他很快找到了一个机会,当一个晚上,元帅在野外要用晚餐时,在自己的附近发生了爆炸,借此他对自己的助手说他被炸弹吓了一跳可能需要休息,于是他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就走了,就没有再回来了。在老元帅离开后,施耐德将军组织军队征服西里斯提亚,但在检查战壕时,一枚土耳其手榴弹在附近爆炸,造成将军重伤。
克里米亚战争营地
1854年6月,俄军各部队开始有计划地脱离达奴比亚公国,他们被土耳其军队一路尾随。土耳其司令官奥马尔·帕沙让部队假扮欧洲人迫害俄国人,最终在朱尔格镇附近发生了大规模战斗。之后,俄军继续向边境撤退。在英法两国的同意下,奥军在多瑙河取代了俄国的位置。与此同时,4万法军和2万英军组成的联军在瓦尔纳附近登陆,俄国人被迫进入防御状态。英国皇家海军的一个中队开往波罗的海,原本他们的目标是堵住俄国的船,不让他们进入北海,如果对方拒绝就进入战斗。然而,俄国的舰队并不打算离开他们的海域,英国海军司令部决定改变策略要试图击败俄国的海军舰队。
在英国舰队抵达芬兰湾后,舰队指挥官尼皮鲁认识到,他们不需要积极行动,他知道英国政府已经设法说服拿破仑三世派一个法国中队前往波罗的海。其实,拿破仑三世对摧毁波罗的海舰队的想法不以为然,他对南方更感兴趣,但他怎么能拒绝这样宝贵的盟友呢?当法国中队抵达波罗的海地区时,联合舰队就开始探索俄国的海域,要尽快上战场。当盟军走近斯韦博尔格要塞时,他们看到它的防御工事太过坚固。盟军指挥官内皮尔没有冒险,拒绝了攻击。当时海军已经向克伦施塔特出发。这一过程中海军出现了新的问题——有些水手得了霍乱病,虽然这种病已经开始流行但并没有改变舰队指挥进攻俄军要塞的决定。但很快就传出了不好的消息,克朗斯塔特湾的入口处有防雷设施保护;俄国舰队的兵力超过了联军的兵力;通往港口的通道都有强大的海岸炮兵保护。至此,他们得出一个结论:去往圣彼得堡的方式只有陆军登陆。
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土耳其军队
英法海军,接近俄国的西海岸,由26艘水线船、32艘蒸汽船和7艘护卫舰组成。俄国海军,其主力部队设在克伦施塔特和斯韦博尔格,包括25艘水线船、27艘蒸汽船、7艘护卫舰和60艘小型护卫舰船,同时,在芬兰湾沿岸,有陆军保护,驻扎在圣彼得堡和克伦斯塔特附近的8万官兵,斯韦博尔加地区有8万,西德维纳下游地区有4万。
在7月,沙皇来到克朗斯特塔与港口指挥官利特克海军上将协商,声称无法容忍敌方舰队在本国海岸外的存在,提议命令两个分部舰队出海从斯韦博尔格加入师团并攻击联军。利特克回答说,他愿意遵从君主的意愿,但对俄国舰队来说,留在港口是比较安全的,海战的结果未必对我们有利,而敌方的螺旋桨船可以轻易地甩开俄国的帆船。拒绝出海是一个明智的策略,当俄国船只在港口时,俄国的海岸就依然坚不可摧。联合舰队也发现自己陷入了僵局,但如果瑞典能够站在他们一边,局势就会有利于英法两国。
博马松德堡之战自宣战以来,瑞典一直保持中立。但英法都想让瑞典加入反俄同盟。英国甚至答应战后将被俄国控制的芬兰还给瑞典,瑞典国王权衡利弊后拒绝了提议。面对固执的瑞典,内皮尔副将需要某种胜利,于是他们撤离了俄国首都来到了俄国最西边的奥兰群岛,在这个群岛上的就是博马松德堡垒。7月20日,法国步兵师抵达奥兰,其1万2千人加入了内尔皮的中队,得知这一情况的驻博马松德堡垒的波玛松达司令意识到,他的堡垒驻军不到2000人,注定要完蛋,但依旧决定战斗到最后。
罗伯特·内尔皮
7月26日,盟军在博马松德北部和南部登陆,并开始对堡垒进行大规模轰炸,坚持了9天。8月1日,西塔升起谈判旗,在谈判中,俄要求停战4小时但法军只同意休息一个小时。8月3日,作为拿破仑一世的生日礼,联军中队和炮兵队用800门重炮向堡垒射击,最终,堡垒驻军投降。博马松的胜利对盟军来说没有任何军事和政治意义。在接到撤离命令后,他们甚至没有驻守军队,瑞典国王也拒绝占领阿兰群岛。对于内皮尔来说,波罗的海的战役是他职业生涯中的一个不光彩的经历。
当然内皮尔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波罗的海舰队被阻击,货物和弹药必须通过陆路运输,这既拖了俄国的后腿,又让俄国的交货成本更高。后来,盟军出于同样的目的派出舰队前往白海。
太平洋上的战争与此同时,另一个战场已经部署在太平洋上。敌对行动开始于堪察加半岛沿海。英国不愿接受整个北太平洋海岸属于俄国的说法。宣战后,英法决定趁势而上,永远把俄国逼出远东。
克里米亚战争
1854年4月,南美洲俄国的“极光号”护卫舰从秘鲁出发增援俄罗斯太平洋舰队,这途中遇到盟军两艘护卫舰的追击并被击沉。到达夏威夷的盟军舰队接到命令前往堪察加,抢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港。8月,盟军的联合舰队进入俄国水区。在这场战争中,美国保持中立,但是实际上,他们站在了俄国这边。美国认为削弱俄国在欧洲的影响力,这对美国来说是无利可图的,因为这意味着以新的方式加强了英国的地位。1854年1月,美国就与俄国秘密结盟。8月8日,战斗在一场炮火的对决中拉开了序幕,8月19日上午,一场激烈的炮火交锋开始了。但经过俄军的顽强抵抗,盟军第一次夺取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的企图以失败告终,但这并不意味着战争结束。
在双方休息之余,英法指挥官制定了新的进攻计划。五天后,一场决战发生了。联合中队分为两组在阿瓦查湾开火,3个小时后,联军的战术得到实现,第三和第七炮台的所有火炮都被摧毁,俄军不得不后撤,同时950人的陆军在岸上登陆遭到俄军第六炮台的攻击。这场战斗持续了不到3个小时,以盟军的一场空前失败而告终。之后,英法舰队被迫离开了堪察加半岛,在撤退时,英国人丢弃了他们舰队的旗帜、七把军刀和五十六门炮。
克里米亚1854年9月1日,在塞瓦斯托波尔海岸,人们可以看到漆黑的固体笼罩在烟雾中。盟军舰队绕过了塞瓦斯托波尔,他们没有冒险从海上进攻。一天后,盟军开始在埃夫帕托利亚附近登陆。数量上的优势在盟军一方,英法克里米亚军6万人对门希科夫亲王的3.75万人,而且全部装备了速射步枪。俄国士兵大部分还使用的是滑膛枪。
克里米亚战争中使用的武器
1854年9月,埃夫帕托利亚的郊区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营地。9月7日,由门希科夫亲王率军与敌军对峙。9月8日上午,英法联军逼近阿拉木图,同时他们身后还有一支舰队,盟军计划同时从正面进攻再派兵绕过俄军两翼攻占海边制高点。俄军用炮火迎敌但盟军的火力给俄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门希科夫下令撤退,这座城市的命运已经决定。意外的是,盟军从北面接近塞瓦斯托波尔却并没有攻占它而是绕过了塞瓦斯托波尔向南而去。
与此同时,法军在西南方,英军在东南方和东方,联军舰队游戈。土军休整后随时可以投入战场。形势对沙俄越发不利,但沙皇与英法就利益分配问题没能达成一致不肯退让半步遂继续增援克里米亚。沙俄从奥德萨和其他地方派遣援军突破包围进入塞瓦斯托波尔并将火炮数量增加到341门比联军多出一倍有余,初战便令英国皇家海军损失300人、七艘战舰严重损伤,法军同样伤亡较大。巴拉克拉瓦战役土耳其军队面对俄国的反击仓皇溃逃,可惜俄国并没有实现突破包围的战略构想依旧被围困在塞瓦斯托波尔。
塞瓦斯托波尔
长时间的交战令双方都疲惫不堪。因克曼的霍姆山脊攻防战是沙俄最后的尝试,意图对联军形成反包围,但由于俄军通讯手段的落后,无法快速形成有效配合且法军机动增援迅速有效而遭到失败。沙俄伤亡万人,其中包括6名将军。此后,俄军无力在发动大的攻势只好转入旷日持久而又艰难的冬季围攻。作为封建农奴制的俄国无力再承担70万军队的庞大开支,撒丁王国又为了奥属意大利参加对俄战争,形势对沙俄越发不妙。英法的处境也不乐观但毕竟底蕴雄厚加上参战主要兵力是奥斯曼土耳其。
1855年9月8日,联军发起总攻,先攻克马拉科夫要塞迫使俄军毁坏全部工事,撤离塞瓦斯托波尔。英法达到了预定的摧毁沙俄黑海舰队,占领克里米亚半岛的战略目的,放沙俄撤离,双方转为外交谈判,主要战事就此终结。
战后的世界格局影响克里米亚战争沙俄在军队数量、武器水平、战略战术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凭借着坚强不服输的精神将克里米亚打造成陆海军保卫濒海要塞协同作战的典范,但结果使得俄国精锐损失一代,影响更是延续两代。俄军损失52.2万余人,军事、经济、领土各个领域都受到重创,英法赢得战争彻底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导者,加快了对外扩张的速度。奥匈帝国夺得了巴尔干半岛的统治权;德国普鲁士通过武器出口累积强大的工业实力,为德意志的统一奠定基础;土耳其付出数十万人的伤亡但却没有获得任何利益;日本能够取得日俄战争的胜利也是趁沙俄并未从克里米亚战争创伤中缓过来又利用先发制人的优势否则以日本的军事实力很难与沙俄正面较量并取胜;而清朝也是得益于沙俄推迟了东侵的时间。因此,克里米亚战争实实在在的影响了世界的格局与发展。
总结克里米亚战争在俄罗斯又称“东方战争”,是沙皇俄国与英国、法国为争夺小亚细亚地区权力而开战的。它是19世纪拿破仑战争以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战争,它是俄罗斯人对抗欧洲的重要精神象征,它也为日后一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由于克里米亚战争的参战国众多不亚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此,这场战争也被称为“第零次世界大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