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什么样的人问卷(我在401回答青春问卷)
2005年
怀揣着“学物理,搞科研”的梦想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中核定向班
成为了他的高考唯一志愿
2009年
他如愿来到向往已久的“401所”
从此,他将自己的青春
与祖国的核事业发展紧密相连
他说
只要始终怀揣不忘科研的初心
始终保持干出一番事业的热情
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今天,我们一起来听
工程物理系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
2009届校友程道喜的故事
广泛学习,夯实基础
在清华本科学习的四年里,程道喜不仅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知识、过硬的科研基本技能和强大的自学能力,也拥有了强健的体魄。他认为,这些在学校里获得的宝贵财富,在如今的科研一线工作、国家重大专项的攻坚克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筑牢专业基础、增加认识广度,进入大学以后,程道喜选择了大量的专业课程,包括流体力学、量子力学、电动力学等各个方向。为了尽可能地获取更多知识,延展认知的广度,他还和同宿舍的同学跑到物理系去选修理论力学。他说,“我并不会为了提高学分绩,而去一味地选择能得高分的课程,而是跟着自己的兴趣爱好来。”
在校期间自然少不了各类科研活动。大三时,程道喜参加了李和平老师的SRT项目,第一次独立设计了实验装置;大四毕设时,他加入了程诚老师的项目,充分体验了晨兴夜寐的科研生活,切实培养了动手能力。
程道喜在近春园
清华对于体育锻炼的要求较高,“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是同学们一入学就牢记的口号。秋季学期的三千米、春季学期的引体向上,对一直以来体育不好的程道喜来说产生了比较大压力。那时,晚上十一点从自习教室出来,他就会去操场跑圈、练杠铃。日复一日,彼时吃力的体育项目,他也逐渐得心应手。
他说,“清华对我们的高标准严要求,确确实实使我们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都有了较大的成长,这些收获和积淀直接为我们后续的工作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兴趣遇上硬“核”技术
作为一名中核集团的定向生,在刚入学的时候,程道喜其实就有了一个大致的择业范围。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择业经历可以追溯到高考阶段。回想起高中时代,那时候他最坚定的信念就是“我要学物理、搞科研”。
曾经有很多学生来向程道喜咨询高考经验,当被问及他未来想学什么专业的时候,他认为,自己的这一选择是最合适的选择。从小就立志从事科研的他,不管是高中文理分科还是最后高考的专业选择,都是想要去学物理。
程道喜在工物馆
程道喜最早了解到现在的工作单位——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原子能院或401所),是在大二暑期的小学期,学校组织同学们来原子能院进行参观学习。在这里,干净整洁的反应堆大厅和中央花园内静静立着的钱三强、王淦昌等老一辈专家的雕像给程道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一辈核工业人的付出和奉献精神使他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来到电影《横空出世》里面的401所,来到以前只有在书本上才能见到的伟大核科学家奋斗过的地方,回顾中国核工业筚路蓝缕的发展,程道喜感到热血沸腾。也许就是在这时,他跟原子能院结下缘分。
大四上学期毕业去向的选择,对程道喜接下来的人生尤为关键。双选会前的原子能院招聘宣讲会上,清华材料系校友,现任原子能院堆工所总工程师杨文讲述了自己从毕业到留学再回到原子能院工作的经历。杨文儒雅的学者气质深深吸引了他,他也想成为这样的科学家。同时,原子能院作为核工业的“老母鸡”,孕育了一大批的核科研单位,也为我国的“两弹一艇”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有着深厚的科研底蕴和浓厚的学术氛围,“正好适合我这种能够坐得住板凳的人”。
程道喜在大礼堂前
现在想来,程道喜觉得最后来到原子能院,既有机缘巧合,也有个人兴趣爱好和对科研事业的向往,在其他的方面反而考虑的相对较少。他始终觉得,人活一辈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有意义。
迎难而上的精神传承
2009年的8月,程道喜来到了原子能院,进入到堆工所反应堆热工水力研究室工作。经过一周的适应,他被分配到了室里面的水力组工作。初来乍到,最让他印象深刻的就是,尽管他自认为已经把书本上的知识掌握得比较透彻,但是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往往能够使他得到更深入甚至是恍然大悟的体会。最让他感到亲切的是,这里的老专家们都很和蔼可亲,在知识和工作经验上都毫无保留、倾囊相授。
坐在上世纪50年代兴建、墙上写着“毛主席万岁”标语口号的办公楼里,翻看着以前老专家们手写的科研文稿和手绘的图纸,他仿佛真是穿越到了那个迎难而上、为国家安全无私奉献的年代。
程道喜在实验室
程道喜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正值中国实验快堆和核电厂核级设备国产化相关科研工作的关键时期。在丁振鑫研究员和齐晓光研究员等老师的指导下,他得到了迅速的成长,从2013年开始担任研究室专业组组长。随着“十三五”重大专项的实施,他开始在示范快堆工程以及其他重要任务中担任课题负责人。
2015年,在28岁的年纪,程道喜承担了国家重大工程任务中的重要任务,其中的很多工作在国内都属于首次开展。对他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不论是专业技能上,还是整体项目的组织协调等各个方面,都对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他和他团队的年轻同事们,在老一辈专家的指导下,采取“5 2”,“白 黑”的工作模式,牺牲了春节等一系列的节假日,顺利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一系列的重要科研活动,使程道喜的专业知识水平、带领科研团队攻坚克难的能力都有了较大提升,也提供给他更多的深造学习的机会。在工作的同时,他还完成了博士阶段的学习,顺利获得博士学历学位,并入选了原子能院首批赴海外研修计划。
来到原子能院工作的十三年岁月里,程道喜的第一个感受是:“在我们单位里面有一种传承,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承,也有着核工业精神的继承”。“以身许国、敢为人先、严谨求实”的401精神,是他们的院训,也是老一辈核工业人留下来的光荣传统。程道喜表示:“正是有了老同志、老专家的‘传、帮、带’,我们这些年轻人才能够快速地成长起来”,才有了如今在一线科研岗位上独挑大梁的能力和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精神面貌。
程道喜在实验控制室
国家对核工业等事业单位的投入加大,给年轻人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而院里、所里以及研究室也给了年轻人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和舞台。程道喜认为,“我们这一辈人正处于大有可为之际。在我们单位,重要项目、关键岗位的负责人或骨干,大部分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只要你始终怀揣着一颗不忘科研的初心,始终保持着想要在科研岗位干出一番事业的热情,一定能够在这里找到属于你的平台。”
程道喜
,湖南常德人,1987年出生,副研究员,现就职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任反应堆热工水力研究室副主任,原子能院青年岗位能手。2009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同年8月进入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工作,2022年博士毕业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
来源|清华职业辅导
排版|齐亚龙
编辑 | 李思桐 江盛盈
★
精
彩
回
顾
★
“他捐赠了全部奖励金,是为了……
十三连冠!
团结奋斗!清华大学师生热议新一届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
嗯!是清华的味道
清华大学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thuxwzx@tsinghua.edu
你“在看”我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