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科学家刘烨简历(刘烨瑶的手机里)
继续来看建党百年系列报道《科学脊梁》。
作为主要参试人员,他连续参加2009年至2012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1000米、3000米、5000米、7000米海试和2014年的“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他也是我国第二台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的主任设计师,承担多种声学设备的研制和船载水声通信系统研制的设计工作。他是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刘烨瑶。
15年来,刘烨瑶说,在工作中坚守,就是要为实现海洋强国梦奋斗努力。
打开刘烨瑶的手机相册,海底照片占据了存储空间的3/4,拍摄地点大多分布在人迹罕至的海洋上。这些透过舷窗拍摄到的深海装备、海底生物,以及一块泥地,不规则分布的海底岩石,都成为刘烨瑶每天的牵挂。
刘烨瑶:我是全程参与了三个潜水器的海试工作,承担了三个潜水器的下潜的任务,能为我们国家载人深潜事业的发展,贡献出一点点力量,感觉到非常荣幸。
对于载人潜水器来说,它能否及时稳定地向母船汇报状态、获取指示是至关重要的,海水中的通信便离不开声学系统。如果把载人潜水器比作一个人,那么声学系统就是这个人的眼睛、耳朵和嘴巴。“蛟龙”号进行通信系统研制时,由于欠缺相关经验,他们只能在一次次海试中不断摸索。刘烨瑶至今都清楚记得,2009年第一次在南海海试的场景。
刘烨瑶:我记得那是一个夏天,水面的温度非常高,一个潜水器在海里面,其实就像一个小船一样,它的晃动是非常厉害的。我们三个人在潜器里边,大约在水面上漂了两三个小时。
刘烨瑶和同事们不仅要克服这些困难,还得争分夺秒找原因。整个团队不分昼夜紧急攻关,在大家的努力下,“高速数字水声通信系统”研制成功,“蛟龙”号成为全球首台应用这一通信系统作业的载人潜水器。它可以将生命支持、电池状态、速度位置等关键数据转化成数字信号,定时传输给母船,还可以传输水下拍摄的照片。
刘烨瑶:而“蛟龙”号研制的成功,则是我们载人深潜从0到1的一个突破。
到“深海勇士”号海试时,有了前期技术、操作经验的积累,下潜变得很顺利。刘烨瑶说,他们曾经在40多天中下潜了20多次,海试时间从4年缩短到了2个月,效率很高。
刘烨瑶:于国家来说,这是载人潜水器从无到有。而对于我个人来讲,这是我人生目标逐渐清晰的过程。
(总台央视记者 郑玮玮 王开)
(编辑 王丹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