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出痰又咽下去了会怎么样(咳出的痰不小心又咽下去了)
问大家一个比较羞耻的问题:
当你在咳痰时,如果身边没有任何纸巾和纸袋,或者是身边有人不方便时,你会将痰咽下去吗?
估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天气转冷,难免会感冒发烧、嗓子发炎,不少人都逃不过“咳痰”的症状。
图源:soogif
那么问题来了:痰是如何形成的?把痰咽下去会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痰那些事。
痰是如何形成的?
痰,是人体呼吸道的分泌物。
正常情况下,人的呼吸道会分泌少量的黏液,但当呼吸道发生炎症时,黏液的分泌量会增加。
我们换一种说法,人体的呼吸道中是长有很多纤毛的,上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黏液。
当外界空气的灰尘杂质入侵到呼吸道,或者是气道因炎症产生的组织坏死物等,都会被这些纤毛阻挡住,和黏液混在一起形成痰。
受到刺激后,纤毛就会开始摆动,逐渐将黏液排出体外,于是我们就有了“咳痰”的动作。
痰液和鼻涕的成分有点像,都是由呼吸道黏液、空气中进入体内的灰尘以及病原菌等组成的,但两者又有所不同。
鼻涕是由鼻腔、咽喉上呼吸道的鼻黏膜细胞分泌的,而痰液是气管、主支气管、肺下呼吸道受到刺激后分泌的液体。
咳痰是一种保护性动作,通过咳痰可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异物,然而,频繁咳痰则是一种病态现象。
那么,如果不小心把痰咽下去,会对身体有什么危害吗?
痰咽下去会有什么影响?
难道,只会让自己恶心到?当然不止!
一个正常的普通人,每天可产生1.5L左右的痰液,在大多时候,痰液只会黏附在呼吸道表面,我们是感觉不到的,只有当呼吸道受到刺激后才会察觉到。
曾经有人做过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正常人每一口痰液中至少含有5000万个细菌,而病人痰中的细菌数量会更高,可能超过2个亿。
我们试想一下,那些已经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将痰咽下去之后会发生什么。
首先,那些病原体很有可能会一直刺激呼吸道,导致黏液分泌增多,同时负责向上推动的纤毛细胞负担也会加重,不仅更容易滋生细菌,还会造成痰液堵塞气管,引起呼吸困难。
其次,当大部分痰液被咽下去后会进入到消化系统,还可能会导致胃肠道的菌群紊乱,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反应。
特别是肺结核病人需要注意,千万不要将痰吞进肚子里。
因为引起肺结核的“结核杆菌”是一种生命力特别旺盛的细菌,再强的胃酸也很难将它们完全杀死,那些留存下来的结核杆菌则会在胃肠中繁衍生息,最后很有可能会造成胃结核或肠结核。
不同人群的体质和病情不同,对人体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不同的痰液,暗示不同的疾病
将痰液咳出来,不仅可以预防疾病,还可以通过观察痰液的颜色和形状,来帮助我们了解自身的健康状态。
在正常情况下,痰液一般呈白色或透明色,性状较稀,痰液较少,没有气味。
但当痰液发生以下几种变化时,就该警惕了。
痰液的颜色白色痰
在伤风、淋雨等受寒后会出现白色痰,如果白色痰液中含有泡沫且性黏,也可能是肺泡癌。
血痰
血痰或痰中带血丝一般在肺结核、肺癌、支气管结石患者身上比较常见,是痰液中混入了毛细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
黑痰
长期吸烟者会吸入香烟中的颗粒物和粉尘,则会引起黑痰,长时间暴露于大气污染严重环境中的锅炉工人、煤矿工人也容易出现黑痰。
黄色痰
黄色痰,可见于支气管扩张和肺脓肿;粉红色痰:可能是心脏疾病或心功能不全;黄绿色痰:可能是绿脓杆菌感染;巧克力色痰:可能与阿米巴肺脓肿有关,是痰和血、脓混合的产物。
痰液的性状
黏液性痰
呈无色或淡白色,较黏稠,有泡沫,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早期及慢性支气管炎。
浆液性痰
此种痰液稀薄并伴有泡沫,主要是由于肺部淤血导致毛细血管液体渗出引起的,部分肺水肿患者也会咳出浆液性痰。
脓性痰
呈黄色或黄绿色黏稠的块状,或不透明的脓液状分泌物的痰液,多见于肺部的各种感染,比如肺脓肿、支气管扩张、肺坏疽、肺结核并发感染等。
血性痰
若是痰中带鲜红血丝,多见于肺结核或支气管扩张,有时咽部有炎症时也可出现这种现象;若是黑色血痰,多见于肺梗塞;咳出血性泡沫样痰,可见于肺水肿;若是长期痰内带血或伴有胸痛、乏力、消瘦,就要警惕支气管肺癌了。
咳出的痰量
当痰量急剧增加时,可能预示肺部有急性或慢性炎症,比如支气管扩张症、肺脓肿等。
如果在较长一段时间里,每天咳出的痰量都超过几十毫升,就要小心肺功能是否受到影响了,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病情加重,最终造成呼吸衰竭。
痰液的气味当痰液出现了血腥味,则考虑肺结核和肺癌可能;当出现了腐臭味,则很有可能是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症或肺癌晚期所造成。
如果你感觉到痰液有异常,建议尽早前往医院就诊,以防延误病情,造成不良后果。
假如你存在吐痰困难的问题,可以尝试多喝水,用水来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也可以尝试咳嗽、弯腰的方式,通过高速气流让痰液排出。同时,还可以适当地使用加湿器,保持空气的湿润。
任何人都要注意,痰的正确处理办法是吐在纸巾中,然后包好扔到垃圾桶。
特别提醒:以上科普内容仅限经验交流,考虑到个体差异,如您身体出现不适,可在线向专业医生问诊;如您出现急重症,请立即前往线下医院就诊!
内容来源:妙手医生,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