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艳芳为什么被称为香港之女(香港的女儿梅艳芳)
在香港,天王天后有很多,但唯一能被称作“香港的女儿”只有一个梅艳芳。这部影片既是怀念梅艳芳,也能怀念香港曾经那段群星璀璨的光辉时代。
“唱歌最重要的是感觉——特别是慢歌,不是要唱出妳有多伤心,而是唱出唏嘘。唱快歌不是唱出兴奋,应该是唱出反叛。”电影《梅艳芳》中,华星唱片总经理苏生对初出茅庐的梅艳芳讲出的这句话,令人印象深刻。其实纵观整部影片会发现,《梅艳芳》本身,也正如一首令人唏嘘的时代挽歌。
《梅艳芳》的开场是大家熟知的,她生前最后一场大型演唱会。梅艳芳穿上刘培基为她设计的婚纱,说自己一生无子女,但希望能嫁给舞台。当《夕阳之歌》的旋律响起,电影为我们展开了这位“香港女儿”的传奇人生。一代天后,正值盛年却香消玉殒,是时代憾事。
梅艳芳传奇的一生,很难被浓缩为一部电影,但《梅艳芳》却尽可能的在努力做好这一点。电影以她生命中最为重要的时刻作为电影的节点,从童年贫苦的艰辛到中年面对病魔的坚强,六岁出道、舞厅献艺、比赛夺冠、首次录音、与张国荣的友谊、与近藤和阿ben的两段感情、掌扇事件、张国荣去世、1:99演唱会、最后的演唱会......将一位才华横溢,积极乐观的香港之女的形象跃然于荧幕之上。
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场景气氛乃至人物装扮的还原,是本片的亮点之一。今天被大家追捧的「港风」,在电影里如此鲜活:明眸皓齿烫着及肩卷发的女孩、红唇大耳环、英气十足的垫肩、飒爽的牛仔服、有着独特印花的连身裙、小挎包……女孩们吮着棒棒糖在街头遥望着看板,眼光潋滟,顾盼生姿。塑造「港风」的土壤——那个年代的香港也充满生机:街边的小摊档熙熙攘攘,年轻人眼里带着光,大家贫乏着也在另一个层面上富足着,那是充满希望的八十年代。
女主角王丹妮演出了梅姐20多岁目光里的倔强坚持,却很难演出30岁后的沉稳练达,柔情中自带的那股强大气场。但总体上这部电影带来的观感和回忆依然能够瞬间秒杀大众。
时光荏苒,距离梅艳芳离世已经过去了18年,18年后的今天,电影技术虽然无法让梅艳芳宛然如生,但《梅艳芳》却展现出了她最为宝贵的精神,展现出了她最为夺目的绝代芳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