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元宵节有什么活动(老民俗闹元宵豆面灯)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孙静 华敬方
天上一轮满,人间万里明。元宵佳节,按照中国民间传统习俗,人们会赏月燃灯、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来欢庆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在即墨,每年正月十五人们都有制作豆面灯的传统习俗,用豆面做成不同形象的面塑,插上灯芯,倒入花生油,点燃后放在家里不同地方,寓意着新的一年生活美满、富贵有余、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有人现场等着买
刚做好就买走
2月23日,半岛全媒体记者走进即墨区田横镇潘家村豆面灯制作者王秀云的家中。一进屋,记者就看到王秀云家中站满了人,人声鼎沸,熙熙攘攘,“这些人都是来买豆面灯的,有同村的也有周边村子的。”王秀云说,“现在豆面灯供不应求,有很多人专门来我家等着,看到我做好了就现场买走了。”
神采奕奕的福牛、憨态可掬的猪头、惟妙惟肖的老虎、活灵活现的金鱼、威风凛凛的腾龙、金光熠熠的彩凤,各种形态不一、精致喜人的豆面灯跃入眼帘,使人看到心生欢喜。
穿一件喜庆的红色毛衣,朴素而干净的牛仔裤,51岁的王秀云正盘腿坐于炕上,手里拿着一只正在制作的小狮子,面前面板上摆放着一块用保鲜膜包裹好的豆面、半碗花生油、半杯鸡蛋清,以及制作豆面灯需要的装饰材料和剪刀、勺子、筷子、梳子、黑豆、大枣等物,旁边一只小盘里还盛放着各种备用工具。
只见她先取一小块豆面,用力揉成细腻的面团,然后用手蘸取花生油涂抹在面团上,随之将面团团成一个圆形,用手稍微压扁,用剪刀在四周均匀剪出狮子的鬃毛、弯弯的眉毛和胡须及嘴巴,捏出尖尖的耳朵,然后用小块面团捏出狮子的鼻子和眼眶,取两枚黑豆蘸取鸡蛋清放进眼眶,作为眼睛,在嘴里放入一小条红枣,随后制作出狮身,最后用牙签缠上棉花做灯芯,插在灯碗上,倒入花生油,不到15分钟,一盏精致的“狮子”豆面灯就做好了,寓意着新的一年事事如意。
登上央视舞台
朱迅向全国观众介绍
2021年央视新春走基层文化进万家系列活动《我们的中国梦——东西南北贺新春》特别节目在即墨古城录制,1月9日至11日,王秀云携带部分成品豆面灯作品及原料来到古城参与节目录制,在这个央视特别节目中,节目主持人朱迅向全国电视观众介绍了王秀云精心制作的豆面灯,节目于2月10日黄金时间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综艺频道(CCTV3)相继播出。
“今年牛年,以制作‘牛’灯为主,这个福牛灯就是今年朱迅手里拿的同款‘网红牛’。”王秀云拿起一个神采奕奕的牛年豆面灯介绍道。
“另外,我今年还特别推出了一款‘牛转乾坤’豆面灯,取牛的原形,在牛身周围装饰一圈铜钱,得到了很多顾客的青睐。”
“我从9岁就开始学习制作豆面灯,那个时候受好奇心影响,对豆面灯比较感兴趣,就跟着家里的大人学习,后来随着年龄的增加,慢慢就跟同村的姐妹一块结伴制作。”别看小小一盏豆面灯,制作起来可是一项力气活,王秀云说,因为豆面面团比较硬,所以需要耗费不少力气去揉。“我用的豆面都是用自家当年种植的新鲜黄豆研磨成面,加水加盐糅合而成的,做的时候必须要边加油边制作,这样豆面才有筋力,面灯才能做精细。”
上百种花样
豆面灯点亮美好生活
王秀云表示,同样的一只狮子豆面灯,以前做法比较单一,做工比较粗糙,现在随着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自己制作豆面灯的技术也更加精进,花样也在不断创新,“现在的豆面灯与以前的豆面灯相比,造型更加精美,种类也更多了,现在大概有上百种花样,有些根据顾客需求还会进行装饰,装饰后的豆面灯活灵活现,生动逼真,非常好看。”
提及豆面灯的历史渊源,王秀云说,以前没有电灯,过年时人们会用豆面制作成豆面灯,用于祭拜祖先,现在生活好了,有蜡烛了,有些风俗习惯慢慢就消失了。“现在的年轻人基本没有会做的了,我准备把这门手艺传承给我未来的儿媳妇,以后我们一起做。”王秀云幽默地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王秀云制作的豆面灯以十二生肖为主,制作出来的动物灯,都会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像大象、鸡、金鱼在一块,取名“吉祥如意”,很多牛在一起,取名“群牛贺岁”,金鱼代表连年有余,两只凤凰在一起取名“凤凰戏牡丹”,一条龙和一只凤凰在一起就是“龙凤呈祥”,两条龙取名“二龙戏珠”,猪头代表猪肥满圈、生活滋润、诸事如意。不同的豆面灯根据寓意的不同点燃后放在家里的不同位置,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新年的期盼。
豆面灯又称“面盏”,清代《即墨县志》中记载:上元节,蒸面作灯,注油点之,是其烬花以占五谷丰歉,曰灯花卜。
点上一盏豆面灯,烟火微醺之后,豆面的清香与淡淡花生油的香气互相交织糅合,随着点点火光的跳动,儿时的记忆逐渐弥漫开来,元宵节的热闹也更近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