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节抗战故事(三八节致敬历史中的)

巾帼不让须眉,并非花木兰从军中才有的传奇故事,而是实实在在的有这样的人和事。三八节征文中,飞春读传就来说一个传奇女兵的故事。

她,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受训的女空降兵、女特种兵、女抗战老兵——李敏。

妇女节抗战故事(三八节致敬历史中的)(1)

(李敏,1924-2018)

7岁的她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7岁的东北朝鲜族姑娘李敏,已经在街头开始宣传抗日救国了。

她个头不高,到村里募捐时,别人以为她是个跟班的孩子,谁知她迈前一步,朝大人们一鞠躬,扯一扯蓝色衣襟,小头一仰,就开始了演讲:

“各位爷爷、奶奶、大爷、大娘、叔叔、大婶、阿姨,抗日军在前方不怕流血牺牲,英勇抗战打日寇,我们同为中国人,汉朝民族手联手、心连心,同心支援抗日军,军民合力同战斗,打败日本侵略军……”

先用朝鲜语说一遍,再用汉语讲一遍,然后开始声情并茂演唱抗日歌曲。

村民被这个小姑娘的志气折服,回家端出一盆盆的粮食、干菜,有钱捐钱,有物捐物。

天黑后,这些钱物被送往前方抗日部队,孩子们又继续到别的村去募捐。

这就是抗战中的中国少年——不,她还是个儿童,虽然她当时已是黑龙江集贤县安邦河区的抗日救国儿童团团长。

母亲走得早,父亲、哥哥都参加抗日,这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李敏,无形中受到熏陶影响,小小年纪就知道了抗日救国。

妇女节抗战故事(三八节致敬历史中的)(2)

(抗日街头剧表演)

12岁的她

真正使她走向抗日部队的,是1936年的那次失散。

那年冬,她12岁,宣传队被日军冲散。

孤独无助时,她遇到了北满省委地下交通员李升,恳请他带她去部队。

然而,当她跟他奔波了三天两夜,来到东北人民革命军第6军的后方密营时,却险遭被拒。“太小了,不适合留在部队”。

李升说,这小姑娘人小志气不小,抗战决心一点不比大人差。又把路上李敏所说的经历给领导讲了一遍。

就这样,12岁的李敏勉强留在部队,当了一个协助司务长做饭的“伙头兵”。

妇女节抗战故事(三八节致敬历史中的)(3)

(晚年的李敏)


13岁的她

13岁那年,七七事变爆发。冈村宁次率第二师团到东北镇压抗日武装,李敏所在的部队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但她从不屈服。

一次,她所在的被服厂和后方医院被日军包围,血战中,战友几乎全部阵亡,战友牺牲前,把她推到一个雪坑里藏起来,这才让她逃过一劫。

夜半,她想爬起来,却发现裤子冻上了冰,两腿几乎不能打弯。

为不使自己冻死在雪地,她竭尽全力地跑,渴了抓一把雪,饿了啃桦树皮、捡死老鼠烤烤吃。最后终于找到抗联大部队驻地。


妇女节抗战故事(三八节致敬历史中的)(4)

(靰鞡鞋)

15岁的她

14岁那年,父亲所在的部队遭日军包围,壮烈牺牲在七星河畔。

15岁,日军又来大举进攻,她所在的部队不得不撤到松花江畔的七星峰上。敌军三面包围,封山打援,她和战友靠天险英勇射击,数次打退敌人。

一无粮食二无援军,被困3天后,李敏和战友到了极端困难的境地。见有人作战意志动摇,她说:“我是没有父母的孩子,我没有家,我就是死,也要死在战场上!”

没有粮食,他们就地取材,野菜、野草、树皮、草根,甚至死老鼠、小老鸹都吃过。

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和乌拉草。关键时刻,脚上的靰鞡(乌拉)鞋和鞋底保暖的乌拉草,也可以拿来救命。

靰鞡鞋是一种由风干的纯牛皮制成的皮鞋,此时,他们捡来树枝煮雪水,鞋子洗净放进锅里,泡煮一晚上,煮软变烂后,就可以把皮鞋切成小块,当“肉”吃了。

那味道“很臭,但是里面有蛋白质,饿极了也只能吃。”多年后老兵李敏说。

妇女节抗战故事(三八节致敬历史中的)(5)

(在苏联受训时的李敏)

17岁的她

1939年,李敏所在的部队转入苏联境内改编,参加整训,学习各种武器的使用,以及滑雪、救护、武装泅渡和跳伞、拍照等特种兵技能。

1941年,她和战友们还在这里参加了跳伞训练,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受训的女空降兵、女特种兵。

3000米的高空中,李敏一个17岁的女生,克服恐高症,一次次鼓起勇气跳下机舱,流鼻血了自己悄悄擦净,继续训练。

很难想象,同期训练的男生都克服不了的恐高,她一个女生是如何挑战自己的。

铿锵玫瑰,生死淬炼,这是一种十几年与敌人战斗磨砺出来的坚韧,对她来说已经深入骨髓,成为生命的基因。

妇女节抗战故事(三八节致敬历史中的)(6)

晚年李敏

21岁的她

1945年8月,她随部队和苏联红军大反攻,打退了盘踞东北十几年的日本鬼子。

李敏个人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卓越的抗战史。

解放后,她从事统战工作,曾任黑龙江政协副主席,后半生一直从事爱国宣传教育,多次回到当年和战友战斗过的地方告慰英灵。

“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抗日战争似乎已经很遥远了,可它在我的记忆里却永远是清晰深刻的。”

妇女节抗战故事(三八节致敬历史中的)(7)

晚年李敏寻访遗址

76岁的她

2000年的一次,她参观五大连池朝阳山抗联密营遗址时,不时在一个露营坑里寻找着什么。

大家不解,问她找什么。76岁的老人说,这个露营地,是1940年他们部队转移前的最后一个地点,“抗联兵站是有纪律的,炊事用具和生活用品使用后,转移时必须放到一个固定的地点,等下批兄弟部队使用。”

她们转移后,这些东西被埋在地下,如今60年过去了,老兵想看看那些东西是否还在。

只见她反复摸索查看,最后终于在一个石缝下面,掏出了一把剪刀和一口破铁锅。老人喜不自禁,抱在怀中如稀世珍宝,喜极而泣:“找到了!没想到真的找到了……”

妇女节抗战故事(三八节致敬历史中的)(8)

95岁的她

李老晚年最大愿望之一,就是建议把“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最后得到了国家支持。

2018年7月21日,老人因心脏病去世,享年95岁。

她的一生,用“坚强”二字已经不足以表达我们的崇敬……

==============

文献参考:

崔艳波等《抗日烽火中的巾帼英雄》(《时代先锋》2018年第5期)

《法制晚报》2015年4月28日A10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