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署太仆寺职责是什么(清代五寺中的太常寺)
清代京城衙门中,内阁、六部、都察院、通政使司等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而还有一些机构的职能却让人难以区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五寺”,即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及太仆寺。本文着重介绍一下太常寺的具体职能。
清沿明制,设太常寺,以掌管坛庙祭祀事宜。顺治元年(1644年)设太常寺,初属礼部,长官为太常寺卿、少卿等官。顺治十六年(1659年)由礼部分出。雍正元年(1723年)始特简大臣管理寺事。乾隆十四年(1740年)定由礼部满尚书兼管寺事。至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改革官制,将太常寺裁并归属礼部。
太常寺设有管理寺事大臣一人,例由满洲礼部尚书兼。卿满、汉各一人,少卿满、汉各一人。寺丞满、汉各二人。赞礼郎宗室二人,满、汉二十十八人。学习赞礼郎宗室四人,满洲五人,汉十四人。读祝官宗室一人,满洲十一人。学习读祝官宗室三人,满洲五人。
太常寺的职能是“掌祭祀之仪”。清朝的祭祀分为大祀、中祀、群祀三种。祭天地、太庙、社稷为大祀。祭日月、先农、先蚕、历代帝王、先圣、先贤、关帝、文昌、太岁为中祀。祭先医、太昊、炎帝、黄帝、诸神、忠烈名臣等为群祀。凡祭祀前,太常寺卿都要奏报皇帝,并开列承祭官、分献官,候旨钦定。
太常寺内部设有寺丞厅、博士厅、工程处、寺库、祠祭署及神乐署等机构寺丞厅:设满、汉寺丞各二人,掌管祭祀委派执事,办理挑选读祝、赞礼等官以及管理官员京察、考勤并堂司公费、杂项、饭银支销等事务。
博士厅:设博士满、汉各一人,汉军博士一员。掌管考查祝文、礼节,规定仪式,负责每岁祭祀费用支销,并掌题奏文移等事。厅下设有本房、礼房、朝仪科等机构,分办各项事务。
典簿厅:设典簿满、汉各一人,掌管斋戒祭祀物品、牲只等事。凡坛庙官、太庙内监、神乐署官及其乐生、舞生、执事生之补充,厨役之分派,关支俸、钱等事,都归典簿厅办理。厅下设有吏房、祭器科等机构,以分办各项事务。
工程处:由堂官委任寺丞、博士、典簿、赞礼郎、读祝官等管理,无定员。掌管坛庙的修整及祭祀工程等。凡坛庙修整、祭祀前应行糊饰、擦抹、抬运、拆卸、铺设等工程,由本寺分晰造册,沓工部办理。如在祭前一、二日数目在银十两、钱十串以下者,本寺自行办理。
寺库(金玉库):设满司库一人,满库使二人。掌储藏金银祭器、祭品、果品及工程银两。
祠祭署:由汉寺丞管理,掌各坛庙祭祀事宜。天坛、地坛、太庙、社稷坛,都设有坛庙官,掌守坛庙,稽察神库及管坛门、庙门的启闭。下设有祭祀科等机构。
神乐署:设有署正、署丞、乐生、舞生、执事等。兼隶乐部。负责祭祀坛庙时奏乐。
当月处:由满赞礼、读祝官一员,笔帖式一员,轮流值班。掌收发文移,监用印信等。
另外,太常寺初设有牺牲所,掌管祭祀所用牛、羊、猪等物,置所牧、所副。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政入内务府庆丰司管理。天坛的斋宫,原来也由太常寺管理,嘉庆十三年,交内务府奉宸苑管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