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的一生经历和成就简介(浙江第一状元贺知章)
状元之名始于唐朝武则天时期,进士中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称为状元。中国第一个状元是郭元振。
而贺知章是浙江省第一个状元。
唐朝时期,举人赴京考试,要先受礼部应试,再受吏部选试,但必须投状。所以,第一名被称为“状头”,也称为状元。又因为状元必须经皇帝殿试,故又称为“殿元”。一般来说,状元授官位翰林院修撰,这一做法,一直沿袭到清朝终止。
殿试一甲第二名是榜眼的称呼,其实只是在明清两朝。殿试一甲第三名被称为探花,北宋时称为探花郎,南宋以后才专指殿试一甲第三名为探花(二甲第一名叫传胪)。
贺知章是武则天证圣元年(公元695年)中状元的,考官是李迥秀。在此前吏部试中,贺知章列第一名,之后在殿试中,被钦定为状元,当时,贺知章不到30岁。
一、苦读不辍
贺知章中状元,除天资优异“少以文词知名”以外,学习也十分刻苦。
柴海生在《贺知章传奇》中,收集了贺知章学习用功刻苦的两个传说。
一是庙烛烷读。贺知章虽然从小聪敏过人,但家境不好,没有钱供他到学堂里读书,只好自学。而且因为缺少学习用品,竟然只能用木炭头在石板、砖头上练字。特别是他的父亲去世后,雪上加霜,就跟着他母亲到寺庙里念佛,同时带书学习。因为庙里神像前的蜡烛长明不灭,所以,他就时常借着亮光看一会儿经书。寺庙里的僧人见之,很受感动,都愿意帮助他。有一次,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月亮光亮如白昼,贺知章晚上吃完饭后,就拿着书到山岩上去看书。
二是担母读经。贺知章的母亲因为积劳成疾,双脚不能走路,依靠儿子等家人照顾。贺知章是个孝子,除生活上关心外,还想让母亲到外面去走走,使心情更舒畅。为此,贺知章定做了一副竹箩,一头装满书籍,另一头让老母亲坐着,担着老人行走乡里,休息的时候,就拿出书来看,母亲也时常进行指教。后来,乡人就称他为“贺担僧”“贺担仙”,把他的母亲称为“箩婆”。现在贺知章的家乡还有遗迹“箩婆桥”。萧山县令杨时所云“贤母传经”,指的就是这个事情。
二、赴京赶考唐朝的科举以诗文为主,再加上几道策试,和明清时期有较大差别。总体来说,考试的内容并不多,注重现场的答问。
唐朝的状元没有明清时期那么被看重,但也是极为荣耀的大事喜事。所以,这也是家族高度重视的,家族要捐资,要派人护送赶考,等等,不然,以一个少年,孤身一人,携带书籍、衣物和金钱,远赴千里之外,风险还是很高的。另外,还要在应考之日提前两个月到达,复习功课、熟悉环境,等等,所需资费都很高。
有学者指出,贺知章的《晓发》一诗,应该就是从家里出发远去北方应考时所作。因为出发前,天还没有亮,一直到钱塘江边才见到昃光,此时,他离家已经很远了,送行的小船和亲朋也要返程了。
晓发
江皋闻曙钟,轻枻理还舼。
海潮夜约约,川露晨溶溶。
始见沙上鸟,犹埋云外峰。
故乡杳无际,明发怀朋从。
贺知章离别故乡,出发去远方。早晨,他离开永兴县去长安赶考。永兴在越西的水网地带,民间交通以小船为主,贺知章早上出发时坐的便是舟舡,先到驿道上的渡头,再转入大道。写诗的地方应该在浙江西陵渡一带,江对面就是杭州城的吴山、玉皇山。
贺知章故居到江皋的时间,差不多有一两个小时左右,路程约三十里,因为中间隔着萧然山,看不见故居,所以像似“故乡杳无际”了。
贺知章回头看了一眼故里坊宅,只能看到萧然山的外貌,而家乡似乎已在无边无际的地方了,潘水边的云门寺等更是全无踪影。而亲友们已经回去,这时,怀乡之情油然而生。
这次远行,是去长安应试,五十年后的《回乡偶书》,其意境正好与《晓发》相呼应。
三、皇榜中状元
从出发到长安,晓行夜宿,也历经了一个多月。贺知章的表兄陆象先,已经定居长安,还是个官员。陆象先是苏州吴县人,父亲娶贺氏为妻,是贺彪的堂妹之子。陆象先考取进士后,在长安做了个五品官。听说贺知章到长安后,非常高兴,派专人到驿站去接,自己也在家迎侯。贺知章等人一到陆府后,陆象先设宴欢迎,接风洗尘,并安排好他的学习,直至贺知章金榜题名。
贺知章考取状元后,在京城有一系列活动,比如带领同科进士22人拜会主考官李炯秀和当朝宰相。还有,骑着高头大马游长安城,参加酒会,实在是不亦乐乎。同时,朝廷也专门派人将紫泥捷报送往贺知章的家乡。
贺知章的家当时在越州永兴县来苏乡贺家荡,东临潘水,在贺知章去世后改称云门寺,或千秋观。家人得到喜报后,欢庆不已,并通报给了贺知章的始居地,文笔峰下的贺家园,即思家桥村。(今天的史家桥自然村)
据当地人传说,当年捷报到村口,贺氏族长负责迎接,敲锣打鼓、披红挂彩,祭祀祖宗,祭拜孔子,然后郑重迎入捷报,供大家观看,作为家族荣耀。
今天的萧山区蜀山街道知章村,曾有贺家祠堂、捷报墙门、经堂屋、大夫第、贺家坟地等名称。萧南的文笔山的山名也与贺知章出生在这个地方有关。清代举人郭伦说“文笔环季真之宅”。在贺知章之后,村里还出了许多的进士和举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