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女子骑电动车上高架被撞身亡(郑州一女子骑电动车撞上隔离桩后去世)

河南商报记者刘远怀 文/图

连日来,河南商报连续报道了郑州市民张女士骑车在郑州市黄河路上撞上隔离桩,在郑州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事件。

7月11日上午,张女士的家属称,张女士抢救无效死亡。在惋惜生命逝去的同时,河南商报记者也发现,郑州市的隔离桩设置主体不一,标准不一。不少隔离桩间距过窄,达不到规范要求,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事件】市民撞上隔离桩抢救5天后不幸去世

7月6日上午,郑州市民张女士,骑电动车沿着黄河路向东行驶。在黄河路经七路交叉口向东约100米路南,撞上非机动车道上的隔离桩,后被急救车送往郑州人民医院,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

抢救5天后,7月11日上午9时许,张女士的家属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因抢救无效张女士已经过世。

此前,张女士被郑州人民医院诊断为颅脑损伤,发生事故后一直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

张女士的丈夫表示,他爱人在重症监护室抢救了5天。“(隔离桩)是为了确保公众安全设立的,现在却成了伤人的东西,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出来给个说法。”

事发地

7月11日上午,河南商报记者来到张女士发生事故的黄河路97号附近,事发地点的血迹还没有完全消除。经过实际测量,该处非机动车道隔离桩,与其北侧行道树之间的距离为1.2m。

郑州女子骑电动车上高架被撞身亡(郑州一女子骑电动车撞上隔离桩后去世)(1)

事发地隔离桩与行道树之间的距离约为1.2m

而在事发地隔离桩的东侧非机动车道上,两个隔离桩的间距为1.09m。紧挨着隔离桩的路面,有一处很深的沉陷。

附近一布艺商户告诉河南商报记者,这条人行道上的隔离桩经常发生剐蹭事故,有时候还会有电动车摔倒,但是像7月6日那样严重的事故,“我还是第一次见。”商户女老板说。

沿着黄河路南侧非机动车向东,河南商报记者实际测量了多个隔离桩的间距。其中,黄河路经五路交叉口西南角设置的隔离桩,最窄的间距只有0.96m。

郑州女子骑电动车上高架被撞身亡(郑州一女子骑电动车撞上隔离桩后去世)(2)

最窄的间距只有0.96m

从事发地点向东至花园路,相关部门共计设置了11道隔离桩,每道隔离桩的数量不一。经过测量,11道隔离桩的设置间距,没有一道完全符合1.3m—1.5m标准。

【意见】86%的读者认为隔离桩设置间距窄

7月10日晚间,河南商报“记者陪你去办事儿”公众号(hnsbpb)针对隔离桩问题,面向郑州市民设置了投票,对隔离桩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

在隔离桩设置间距宽窄选项中,86%的读者都选择了“窄”,“正常”的选项占比9%,而“宽敞”的仅占3%。

而关于是否出过剐蹭事故的问题。62%的读者选择了自己曾经出现过隔离桩剐蹭事故,12%的读者选择了其朋友有过剐蹭,只有24%的读者表示没有出现过剐蹭事故。

在最后“撞上隔离桩出事故,该谁负责?”一问中,84%的读者选择了“隔离桩管理方”。

【说法】隔离桩设置方对张女士去世表示遗憾

这些隔离桩设置时参照的是什么标准?7月11日上午,河南商报记者来到肇事隔离桩的设置方——经八路办事处。该办事处一胡姓党工委委员称,去年设置隔离桩时,是因地制宜,根据每条道路的情况进行安装的。

胡委员表示,设置隔离桩,一是为了防止非机动车车速过快,造成安全隐患。二是为了防止机动车停放到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上,对非机动车通行造成阻碍。

对于上述《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中,对于隔离桩设置的规定,胡委员表示刚刚接手城市管理工作两个月,具体标准他还得咨询。而对于张女士今天上午去世的消息,他表示很遗憾。

市民撞上隔离桩身亡,隔离桩设置方应该承担相应责任吗?“现在没有办法给答复,要咨询相关的法律部门。”胡委员说。对于河南商报记者所说的隔离桩设置间距不符合标准一事,胡委员称将会向上级部门进行反映。

胡委员同时还表示,他们设置隔离桩,也是为了保证“人车各行其道,有序行驶。希望广大市民控制车速,对自己负责,也对其他人负责。”

【监管】设置主体多、标准不统一,郑州隔离桩设置尚无政府部门监管

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道路的分隔设施的结构应坚固耐用、便于安装、便于维修。而其颜色也应该醒目,没有照明设施的地方,分隔设施表面应能反光。

该设计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出,于2012年5月1日实施。河南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在郑州市关于隔离桩的设置,并没有相关部门对其进行统一监管。

郑州女子骑电动车上高架被撞身亡(郑州一女子骑电动车撞上隔离桩后去世)(3)

郑州市市政设施监理所一工作人员称,目前郑州市众多隔离桩的设置主体太多。“没有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标准也不统一,所以现在啥样的(隔离桩)都有。国家标准是有,但是谁去监督执行不知道。”

郑州市城管局一夏姓工作人员称,城管局相关部门仅在道路大修后,对大修道路上的隔离桩进行设置,且隔离桩是按照1.4m的间距进行设置的。非大修道路上的隔离桩的设置部门,“有可能是交管部门,也可能是办事处。”

记者手记

一个生命的逝去,是一个家庭的悲痛。在采访中,张女士丈夫向伤人隔离桩控诉“还我爱妻”的场景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惋惜生命的同时,我觉得相关部门应该对“满大街都是”的隔离桩引起足够的重视。

郑州女子骑电动车上高架被撞身亡(郑州一女子骑电动车撞上隔离桩后去世)(4)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隔离桩的设置,可以有效阻止机动车占用非机动车道,但同时,也对非机动车的行车造成了安全隐患,甚至有可能会让车主丧命。

从一个个隔离桩上的剐蹭痕迹可以看出,非机动车极易蹭到隔离桩上,更何况一些间距过窄的隔离桩。在连续报道中,不少车主纷纷留言表示电动车蹭上隔离桩损坏,更有甚者脚撞上隔离桩,四五个月后还在疼。

“各行其道”是我们都应该遵守的交通准则。治理机动车的乱停放不能以牺牲非机动车的通行安全为代价。设置间距合理的隔离桩,保障非机动车的通行安全,理应成为职能部门的责任。

(实习编辑 熊子文 编辑 华丽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