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成效(建设公园城市的成都路径)
封面新闻记者 杨澜
2022年1月2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四川省成都市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积极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制度成果。近期,国务院将批复发布《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
如今,外揽山水之幽、内得人文之胜,成就“天府之国”美誉的成都,距离建成公园城市还有多远的距离?又将如何把公园城市示范区在空间规划中进行落地呢?
3月1日,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府公园城市研究院)副院长唐鹏向封面记者描绘了他心目中的公园城市画卷。
唐鹏 受访者供图
公园城市是什么样?
关注人的感受 环境友好
“建造公园城市,能改变和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唐鹏这样聊起他观察到的城市现象,“我们现在的很多道路变得‘以车为本’,表现出‘重机动而轻慢行,重汽车而轻行人’的特点。”
怎样才能让车的道路回归为“可行、可逛、可游、可赏、可玩”的市井街道和成都人的街道呢?
唐鹏告诉记者:“我们营建的公园城市街道将会更加关注人的感受,让人的街道回归,不仅让人行、自行车和机动车各得其所,也通过统筹完整街道空间及交通、功能、文化、形态和设施,让市民能慢下脚步、静下心来,去亲近自然和享受生活,去享受绿色出行、沿街去散步健身等。”
此外,公园城市的建造甚至还能影响到城市的温度。
《城市与田园》和谐相处,完美融合 尹攀摄
成都因为静风频率高,城市热岛效应很明显。唐鹏透露:“最近我们初步研究发现,成都夏天气温每升高1度,居民日度用电将增加约200万千瓦时。”
而在公园城市营造中规划建设的通风廊道,能像加速成都大气流动的“城市新风系统”和“中央空调系统”,起到直接促进大气良性循环的作用,可以提升人体舒适度,让城市凉快不少、大家呼吸的空气清新不少,同时在夏天具有明显降低城市能耗和碳排的作用。
《城市之眼》·成都森林公园丹景山 范晋摄
为什么是成都?
自然生态本底与历史文化底蕴
成都为何被选择作为公园城市示范区?唐鹏从建设基础、探索成效、做好城市示范几方面给出了他的理解。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成都独特的自然生态本底、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唐鹏认为:“成都经济持续发展、生活休闲宜居、人居环境品质不断提升、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已经具备了建设公园城市的基础条件。”
唐鹏说道,成都近五年来坚定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一锤接着一锤敲,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持续推进公园城市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不断提升城市宜业宜商、宜居宜游功能品质,取得了市民可感知可触及的实际成效。
《丹景迎朝阳》·成都森林公园丹景山 范晋摄
不仅如此,成都被选为公园城市示范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唐鹏认为,从做好城市示范来看,在当前绿色低碳发展、疫情防控等要求下,成都作为超大城市,应该在探索人城自然和谐共生路径、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等方面作出示范。
如何发力?
打造“逐梦之都”与“圆梦之城”
成都要建设好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应该怎么发力?
唐鹏认为,应首先从注重生态价值转化做起:“在示范区建设中,应将绿色生态投资作为最优质的资产,把生态产品供给作为最普惠的民生,创新打通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通道。”
成都平畴千里、气候温润,自然禀赋得天独厚,既然拥有良好的生态本底,就要把大生态转化为大优势,让传统生态场景加快向生活、消费、公共服务场景叠加演进,单一生态价值加快向美学、经济、人文多元复合价值转化。
“成都必须注重城市宜业宜居属性的全面提升与全方位营造。”
丹景台
未来,成都公园城市发展应从满足市民美好生活向往出发,以最优供给满足市民、最好资源服务市民,通过多措并举提升宜居宜业度,全力打造近悦远来、巴适安逸的生活城市和幸福家园,让成都成为青年人的“逐梦之都”和创业者的“圆梦之城”。
作为全国第四个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的超大城市,成都城市人口的高频流动、要素的高效聚集、能级的快速跃升导致安全生产风险结构复杂、社会风险累积交织、自然灾害风险点多面广......
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都还必须注重城市治理能力的提升。
“这些都在倒逼我们以社会治理为重点,创新治理理念、模式和手段,强化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也将城市安全发展聚焦到城乡社区等具体空间范围中,夯实城市的基层基础,在超大特大城市治理上也率先形成示范。”唐鹏这样分析。
《晚霞中的音乐公园》 拍于成都市露天音乐公园 陶冶摄
实现路径:
推动城市在自然中有序生长
“未来,成都将围绕示范区的发展目标,进一步将公园城市的系列研究及规划成果全面融入国土空间规划,推动城市在自然中有序生长。”
要保护生态本底、要增强核心功能、要完善治理体系......将公园城市示范区规划建设与国土空间规划有效衔接,成都的路径是个组合拳。
空间格局
唐鹏说道,基于缓解人口和资源环境压力、保护都江堰灌区良田沃土以及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关于推动成都东进战略要求,目前成都已经构建了“一山连两翼”公园城市格局、“两山、两网、两环”生态格局和“六片”耕地和农业集中保护区。
“在此基础上,通过严格划定‘三条控制线’锚固公园城市空间格局。到2035年,成都将实现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占比达到78%,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
绿色发展
成都既要坚持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又如何针对空间利用与资源本底不相匹配的情况作出举措呢?
唐鹏告诉记者,要强化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摸清农业、生态、城镇的适宜空间,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的思路,推动“苗圃上山、果园上丘、平地还耕”。
坚持农地农用,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是方式之一。通过建设集中连片、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主要种植粮油、蔬菜等,保障成都平原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
“让蓝天碧水成为永久风景,让绿色生态成为普惠福祉,尽享天蓝地绿的大美意象、千秋瑞雪的窗边景致。”
同时,成都还将通过龙门山生态修复、龙泉山国家储备林建设、环城生态区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进一步提升城市碳汇能力;通过引风入城,构建“8 26 N”的通风廊道体系,提升城市气候舒适性......
东郊记忆 吕文奎摄
高质量发展
在建设公园城市的过程中,成都又将如何为破解基本功能不完善、核心功能不突出、市域统筹不充分的问题呢?
唐鹏指出,成都应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两中心两地”定位,以功能为引领优化空间、配置资源,推动城市内涵发展、区域差异发展、城乡融合发展。
同时,要做优做强中心城区,打造具有超大城市国际竞争力影响力的核心功能集聚高地;做优做强城市新区,打造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和新的增长极;做优做强郊区新城,打造超大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
“我们要实现各区域基本功能就近满足、优质均衡,核心功能各展其长、相互支撑,特色功能优势彰显的发展格局,共同推动城市功能整体跃升。”
内涵发展
唐鹏说道,成都在发展过程中,还应坚持节约、集约的原则。
唐鹏给出了多种可行的举措:推动增存并重发展,加快批而未用和闲置土地处置,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为不断适应节能减排、提质增效等新要求,鼓励建设和使用多层标准厂房,实施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和工业上楼引导;为推进空间集约利用与品质提升,积极开展“TOD ”综合开发和地下空间多元复合利用等。
治理效能
“我们要为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提供保障。”
实现途径是什么呢?唐鹏说道:要坚持把安全作为筑牢公园城市的重要基石,以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各方力量建立构建弹性适应的基础设施网络、灵敏高效的应急能力体系、数字智能智慧的运行体系,提升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和服务能力、提高防灾抗毁能力、提升城市智能运行水平。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府公园城市研究院)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