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墨水手机壳(口红造型透明屏幕)
关注“差评”,带你看不一样的科技圈~
不知道差友们注意到没有:现在手机的设计有些越来越无聊了?
前几年手机为了追求更高的屏占比,很多厂商开始在屏幕上玩起了刘海水滴和挖孔,逐渐演变到后来的双屏滑盖和升降。
到了这两年,为了实现更好的拍照效果,手机又被不约而同的安装上了更多镜头,从最初的单摄双摄到如今三摄甚至四摄也已经是主流。
以至于智能手机发展到了现在,已经有不少厂商开始在自家的旗舰上采用起瀑布曲面屏和奥利奥造型的后置摄像头来。
如果之前把一众水滴刘海屏的手机放在你面前,光看正面你已经很难辨认出它的品牌的话。
那么现在遮掉背面的品牌 logo 只给你看它们的后置摄像头,你也可能需要仔细琢磨一番了。
托尼甚至有种预感,未来使用这种设计的手机将会越来越多。
不免让人怀念起在更早些的时候,手机的设计真的可以说是充满着天马行空般的奇思妙想,还经常时不时会有惊艳的产品出现。
手机可以不像是手机那时候的手机,可以完全不像手机,个性的彰显更多的是通过肆意发挥的想象力和别具一格的外形设计来实现。
比如这根外形神似口红的小东西,谁能想到它其实是一台手机呢?而且还是由具有砸核桃神器之称的诺基亚在 05 年推出的。
银色的镜面就是手机的彩色屏幕,下方可旋转的圆形转盘和两旁的条纹就是操控按键,卡槽被安排在侧边的白色区域,下方是充电口和耳机孔。
独特的长条造型辅以漂亮的几何图案,机械上的工业美感和数学中的逻辑规则,在这台手机上实现了巧妙的融合,放在现在也是前卫的存在。
当时还是诺基亚小弟的三星,也曾推出过一款外观与粉底盒类似的手机。
方正弯曲的黑色盒子同样打破了常规手机的造型,实现了近乎完美的伪装,在没打开它的盖子之前,相信没多少人能猜出它是台翻盖手机。
特别是它的键盘排列也经过了重新设计,不像常见的九宫格键盘那样规规矩矩的镶嵌在一块,而是依次环绕在圆形按键的边缘,分散却不杂乱。
暂且不论这些特殊造型手机的易用性,光是它们的外观设计辨识度就已经很高。
屏幕还不讲究屏占比除了外观造型没有任何限制约束,那时候的手机在屏幕的形态上,也绝对是花样百出。
拿现在早已见怪不怪的双屏设计来说,其实早在 07 年三星就有推出过搭载两个屏幕的手机。
正面屏幕可以和普通的手机一样显示内容,背面屏幕则被设计成了类似 MP3 的音乐播放界面,工作时两个屏幕可以同时运行,也算是一种特殊的多任务操作实现方式。
在当时遍地是长方形屏幕的手机里,拥有圆形屏的摩托罗拉 AURA,也是奇葩而又独特的存在。
全不锈钢打造的金属外壳,搭配一整块圆形的蓝宝石材质显示屏,简约却不简单。
手机没有使用已经烂大街的前后翻盖设计,而是放置了一块可以 180° 绕屏旋转的旋转,可以说是充分利用了这块圆形屏幕的优势。
当然,要是觉得前面圆形屏幕和双屏手机放在当时也仅仅只可以算是异类,还不足够惊艳,那么索爱的透明屏幕手机就有点科幻了。
手机的上方是一块近乎全透明的玻璃,却能正常的显示各种信息,壁纸就是你手机目前所处的背景,不仅省去了换壁纸的纠结,路上玩手机也可以不用看路。
这种至今还经常出现在电影桥段中的手机设计,在十几年前的功能机上就已经把它给实现了,甚至还做到了一定程度的量产。
不止是托尼前面说的功能机,在智能手机出现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手机的设计同样也很精彩。
摄像头不在乎数量和形式当时手机还没能安装上功能更强的镜头模组,也没有技术研发出升降或者潜望式摄像头,却又不乏通过很有创意的设计来实现某些的炫酷功能。
亚马逊 fire phone 就通过在手机屏幕的四角各安装了一颗红外摄像头,实现了对人脸面部的识别和头部位置的实时追踪。
不需要在手机的背面单独增设一块智窗或者屏幕,OPPO N1 就巧妙的用翻转摄像头,完成了把后置摄像头当成前置摄像头的自拍。
同年发布的三星更是将相机上的变焦镜头搬到了 Galaxy S4 zoom 上,没必要在手机上搭载广角长焦,靠单摄就实现了 10 倍的光学变焦。
可以说那时候的每一家手机厂商,或多或少都推出过有些惊艳有些奇葩甚至不可思议的手机。
但到了现在,手机的设计今时不同往日,开始变得按部就班墨守成规起来,同质化越来越严重。
当手机有了默认的主流标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屏幕,高屏占比已然成为主流手机的标准形态,后置三摄或者四摄也逐渐成了手机的标配。
看似竞争激烈百花齐放的手机市场,实则千篇一律日益趋同:要么都在想法子追求更高的屏幕占比,要么全在使劲地给手机增加更多的摄像头。
托尼一度怀疑是不是手机厂商们偷偷约定好了的,你做曲面屏折叠屏我也做,你公布屏下摄像头我也公布,你搞奥利奥后置我也来搞。。。
步伐极其的整齐一致。
其实仔细想来,以前的手机之所以出现那么多差异化的设计也容易理解。
在功能机过渡到智能手的时代,我们拿手机最多也是用来打电话发短信,如果能够做到这两个基本功能,就已经能称得上是一台合格的手机。
至于手机以何种形式出现,远没有成熟到有绝对正确的标准可以参考,所以厂商们都在探索尝试着各种各样的可能。
而现代智能手机相比功能机,要强大得多,以至于非常依赖分工明确的全球供应链。
打个比方:
你要造一台脚踏车,可能叫上百来号人,在一个车间里 “ 闭门造车 ” 就能成;
可要造一台汽车,你得用德国的发动机,美国的轮胎,日本的玻璃。。。全部自己单独干既浪费钱又浪费生产力。
你想给自己造的脚踏车轮子换成方的,没人拦你;但你想给自己的汽车轮子换成方的,轮胎厂根本不会理你 —— 其他家汽车都用圆的,凭什么给你开一条流水线?
同理,当年的功能机也许可以用 “ 闭门造车 ” 实现,但复杂的智能手机几乎行不通,哪怕强大如苹果,在基带和摄像头上也得依赖别人。
这些分工明确的上中下游产业链互相合作,一家屏幕厂、电池厂、手机背板厂供好几家手机品牌,时间久了就会产生 “ 标准化 ” 的现象。
想要继续在手机的设计上玩出不同的花样,试错的成本已经变得非常之高。
像三星的折叠屏出了铰链问题后,损失巨大。而小米的 MIX Alpha 也肯定是妥妥的赔钱货。
基本上如果一个手机厂有两代旗舰产品是不受大众喜爱的,就有的受了,现在的手机厂商生存环境就是这么恶劣。。。
光是改变屏幕的比例或者刷新频率,不仅需要出钱向屏幕生产供应商定制,还要考虑到 App 的适配和用户接受程度等等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
与其说是没有出彩的设计和创新,可能更多的是一种无奈,照这么发展下去,托尼甚至猜想以后的手机可能只有一种硬件配置,而作为用户能自定义的只有软件内容。。。
到时候,没得选的我们说不定反倒不会再抱怨手机外观千篇一律了。
“ 比如没人抱怨全世界的螺丝钉就那么几款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