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英雄传杨坚的五个儿子(隋唐英雄传13)

隋朝只有两个正式皇帝,隋文帝杨坚更是出名专情,只立一后。难道杨广敢改这「旧例」吗?没错,隋朝也只有两个皇后。

但史书上的事情,从来不像我们「常理推断」那么单纯。

趁着这个皇后不多的时期,有些事情都是可以好好来说一说。

后妃的制度,在夏商时代就略有其形,并不是完全的制度化。

以隋唐的认知,周朝之前的后,跟我们的认知一样,属于「国家的女主人」。

当然又是那个烦死人的周公旦,去奠定了「后宫」的制度。

为什么叫后宫?用对应「前朝」来解释是不完善的。

事实上,「后宫」是比较有效的说法。

古字左右翻转通,后本是司的反转字,意在管理。

五帝的时候,有后羿,管弓箭的。后稷,管农作物的。以及后土,现在客家人还会当土地神拜。

在史记系统中,后土就是大舜任命的八大管理员。加他自己某方面来说就是「九州牧伯」的意思了。

大舜之后即为大禹,司马迁认为,大禹是五帝时代的终结新生。老师通常不提,但其实大禹虽为帝而不称帝。

称为「夏后」。

我们可以这样看:所谓的三皇五帝,本身是部落联盟时代。轩辕黄帝,神农氏这些,都是联盟共主,联合国主席,对于各部落并没有强制力。

但事情随着水灾而有了变化。

我不会说黄河水患,因为大禹在史记中是「九州治水」。

埃及尼罗河也有类似的记录:人们必须在泛滥时撤离,水退后回到河岸耕种。

人类在某个时期,历史上最重要的进步,就是「洪水预警系统」。能做出这套系统的文明则生,不能则死。

那这个预警系统是什么呢?不是《关键报告》找三个先知来预言。

确实有效的系统,就是中国所谓的「历法」。

当人类知道春夏秋冬,雨季干季,上下游各有变化的时候……大河文明才能够正式展开。

相对于这套超科技预警系统,就是各地的洪水传说了。所以司马迁也把祝融跟共工之战记录在尧舜时代。

而包含大舜在内的九州后土,意思就是各地管理人。也就是中央集权的雏形开始诞生,由中央政府派人到各地进行管理。

我们可以先单纯限缩管理的权限:原本不是收税征兵要求服劳役,就是公布给当地居民朝廷所研究出来的历法。

而大禹在治水中,去征收富饶之民的粮食,来分配给被灾害袭击的百姓。

当大禹完全建立起可靠的历法与互助制度后,中国史上第一个集权王朝,也随之诞生。

但他自称「后」。

比起天命继承者,大禹更倾向成为「代天巡狩管理者」。

结果发生什么事?夏后三朝而失。就是所谓的「太康失国,少康中兴」。这件事在《史记》语焉不详,《左传》的记录则有某种程度的相合。

即天下九后,后羿代夏。

《史记》最不详的就是,根本没提少康中兴。

后制在这边基本垮台,但没消失。殷商的开国成汤在《史记》上也不是高帝,而是高后。

一直要强调《史记》,是因为这个整理起来,也只能说是司马迁的研究结果,不能代表整个上古事实。

而政权轮替后,终于来到了后制最重要的转折点。

伊尹流放太甲。

这些名称中充满了秘密。

首先要说的是,伊尹以前,后是管理职诸侯的最高级名称。以后,就是他的名字尹。

同样的,伊尹身为成汤的开国功臣,成汤之后,殷商的皇族开始甲乙丙丁戊己……以天干数来记录。并改回「帝」的称呼。

成汤的革命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改正朔。

你如果想成改国号那就没什么。正朔在我的解读,就是历法。后来东亚的国际关系,有「奉中国正朔」一说,就可以解释成该地区决定使用中国的历法。

成汤跟伊尹推出了一套全新的预警系统,对应新的时代与气候变迁。

第三点,则是伊尹之后,帝的身边第一辅佐官,称相。传了好几代之后,我们才终于看到「辛母正后,辛为嗣」的说法。

以前像轩辕黄帝的妻子,顶多也是记为「正妃」。

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殷商完成了这个「后的转移」。

猜是没完没了,但线索是有的。

隋唐英雄传杨坚的五个儿子(隋唐英雄传13)(1)

第一是「相」出现之前:「殷道衰,诸侯或不至」。

当时的殷帝太戊接连请来伊陟与巫咸,才扳回颓势。大概就在这里,后的位置逐渐清晰稳定下来。

不是「帝王的配偶」而已,更是「协助帝王的管理者」。这些管理者很可能是来自四面八方诸侯的女眷,甚至女性领导者。

我们最常听说的商王后「妇好」,她的君王就有六十四个配偶之多。

周公旦在接续殷商的这个概念下,做了些甚么呢?明定这些诸侯代理人「后」的架构组织。

也就是后来的「后宫」。

我不知道,或许后宫最早是「众议院」的一种。

接下来还是「后宫」来写。

后宫的领袖,除了皇后这个称呼外,还有「中宫」。常看宫斗戏的人应该不陌生。

汉代以至魏晋南北朝,大致的架构都不变,只有一些皇帝偶而会新增一些官位。而隋文帝杨坚还「只是」皇帝岳父的时候,就碰到一次巨大的变革。

北周宣帝设置了五个中宫皇后。

你以为杨坚是权倾天下的外戚头目,其实不过是五分之一。

当然,杨坚篡周立隋之后,就要改正这不良的规矩。

隋代在后宫上做了一次大裁员,以杨坚简朴的性格,或是你要说专情,都是合理的。

这时是一后三嫔九世妇,女御三十八员,以上最低为七品,都可说是朝廷命官等级。这里还跟我们常知的后宫三千佳丽没有太大分别。

但事实上,前面就说了,后宫是一个正式的朝廷机构,不是单纯给皇帝淫乐的所在。

隋遵汉晋,为后宫设置六尚、六司、六典。这些原本是「皇宫」的官员配置,那在后宫也有一些变动与不同。

就不做对比,单纯描述一下隋朝后宫的编制。

六尚分别为: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工。六司属尚下:司令,司乐,司饰,司医,司筵,司制。六典属司下:典琮,典赞,典栉,典器,典执,典会。

尚宫负责皇后出入跟颁奖典礼,司令则管后宫的书籍档及监察宣奏。典琮则是管琮玺器玩。

从这里你可以看出,皇后的权力就是:奖惩。

或者说只剩这个部分了。

东汉以来,后宫的权力非常巨大,主要在于「代理皇帝行使天子职责」。那一直以来也是儒士们的重点检讨项目。

杨坚基本上就是完全的限缩掉这部分。

尚仪管礼仪跟教学:后宫的嫔妃们也是要上课的,不学无术无才便是德,不管在哪个时代都不适用于皇家。

司乐管音乐,典赞则是后宫其他嫔妃的出入晋见管理部门。

其他很好懂吧?

尚服管衣服类,司饰管饰品类,典栉点的是「巾栉膏沐」,化妆保养品啦。

尚食就是后宫服务生兼试毒,司医官医药,医食同源嘛。典的器就不是奢侈品,而是杯盘碗筷这些。

尚寝则是寝具管理,司筵不是办酒席的,而是打扫阿姨铺床叠被。典执所执的就是伞啊扇子啊提灯啊。

最后从轩辕黄帝开始,后宫就是皇宫的主要生产力,更不要说杨坚吝啬鬼。尚工表示后宫有自己的工匠,不管要盖房拆墙修水电(误),都是由他们负责。

司制则是裁缝,典会的会就是会计的会,管后宫金流的。

这些制度不是一秒就建成的。

隋唐英雄传杨坚的五个儿子(隋唐英雄传13)(2)

《隋书》说,杨坚刚建国的时候,独孤伽罗皇后的影响力非常大。

前面我们分析过独孤系统跟宇文系统在北周延续到隋初的影响力,这里就不重复。

独孤皇后被允许干涉人事任命,朝廷施政。她又喜欢吃醋,所以不让杨坚设后下第二级的妃。

《隋书》表示,当年是伽罗的父亲,北周第二大军阀独孤信「见高祖(杨坚)有奇表,故以后妻焉,时年十四」。

但其实独孤信在那一年的阴历二月就被废黜,三月遭到赐死。所以独孤伽罗一开始是很乖巧的,除了要求杨坚发誓没有偷生的小孩。

虽然姊姊在隔年当上北周皇后,但对于独孤系统的再起帮助有限。

一直要到北周权臣宇文护死前不久,独孤系统的力量才真正以杨坚的父亲为首,再次控制了大半个北周。

大多的迹象都显示,杨坚是主动请人协助矫诏夺权,进而篡周。

只有在独孤伽罗的传记中,表示当时杨坚突然被征召入宫,登上权力顶峰时,妻子独孤伽罗派人来传话。

「大事已然,骑兽之势,必不得下,勉之!」

深宫秘辛,究竟是只有枕边人知晓?还是只有枕边人不知?

好我个人读史向来是「互现不表示两种事实冲突」,而是两种事实俱在。

独孤伽罗的通知,很可能是:「尉迟迥等军阀将要造反,我们已经骑虎难下,你好好加油吧。」

杨坚成为皇帝,独孤伽罗也成为自古未有的「霸后」。

对,正常要皇帝缺乏执政能力之时,皇后或太后的「代理权」才会得到爆炸性提升。但就像前面说的,即使杨坚是一个力行中央集权,霸道致极的皇帝,却还是掩盖不住独孤伽罗的「风采」。

杨坚每次上朝议事,独孤伽罗的凤辇一定跟着进宫。一直要到尚书省外才停下来。虽然没有入殿上朝,也要宦官随时把朝议情况转报出来。

如果独孤伽罗觉得杨坚下的决策不好,马上就会提出驳斥意见送进去。

真,太上皇后也。

你说杨坚会不爽吗?这里倒是说不会。

独孤伽罗虽然很有特权,但是她的记事早年都算不错。比方突厥跟中国做生意时,有一箱明珠开价八百万。

边疆幽州总管阴寿特别附注,这个超划算,一定要买。

独孤皇后就批示:老娘不缺。你们在前线经常跟这些野蛮人打仗,现在难得休息,八百万你给我拿去劳军。

又伽罗的父母很早就死了,所以她对于仍然奉养家中父母的公卿大臣都极为尊重。

当时朝廷有一个案子,是说按照周礼,文武百官的妻子,都应该像后宫官员一样,奉王后为尊。

但独孤伽罗表示:「古时候太后之所以能够专权,或许就是因为大臣们的妻子都要听她的。你今天开了这个门,以后就难收拾了。」

直接否决。

对,很直接,不是请示皇上杨坚后才否决。

独孤伽罗也跟隋朝一众公主说,「北周的公主,都不读书,不懂得妇人之德。仗着自己是公主就要老公听自己的,这是北周败坏的重要原因,妳们一个个给我小心了。」

公主不只有杨坚的女儿啦,他们的女眷像杨坚的姐姐也包括在内。还有一些前朝,北周甚至北齐的帝女,这时候也都是公主。

毕竟杨坚不是暴力建国,有些地方还是要留点情面。

那也很显然的,独孤伽罗是在指着和尚骂秃驴。

匈奴鲜卑这些草原民族来说,原本女性的地位属于高,但没有人权的情况。有点类似奴隶总管,但依旧是奴隶。

可随着鲜卑汉化,北魏进行了几次政治斗争,他们发现女性在汉人的心中,有那么点微妙。

女主人在北朝负责的项目,那是越来越多,到这时候,男人除了赚钱养家也没管什么了。

这个部分看之后列女传会不会有多点内容。

北朝女性主事的观念逐渐膨胀,应该也影响了独孤伽罗的霸权,以及后来的武则天。

独孤伽罗虽然严厉,但也很仁爱,完全就是「天下之母」的标准型态。

亲人犯法,她一律建议处死。

那也有一次是她弟弟,以猫鬼巫蛊要咒死她。独孤伽罗就说这个不影响百姓,希望杨坚能够帮弟弟减刑。

就像前面说的,杨坚从不反对独孤伽罗的意见,皇宫中很是称道。

但杨坚终究是个男人。都当了皇帝,看到入宫来的美女,宠幸宠幸又怎么了?

结果独孤伽罗就趁着杨坚上朝,派人杀了这个美女。

杨坚气到离家出走,在宰相高熲的劝说下,半夜才回家。

当时独孤伽罗也是哭着认错,跟高熲道谢。可后来她发现,高熲说的是「干嘛跟个女人计较」,就决定弄死这个隋朝第一名相了。

不过对整个隋朝的波澜来说,也就是顺便而已。

隋唐英雄传杨坚的五个儿子(隋唐英雄传13)(3)

弄死高熲,是为了拉太子杨勇下马。

这是独孤伽罗一生中最难理解的部分:杨勇杨广都是亲儿子,为什么她就非得把杨勇往死里打呢?

然而,杨勇下台后,独孤伽罗不久也过世了。

跟杨广有没有关系,倒是没人说。

很多人会说,杨坚对独孤伽罗是真爱,不过皇后传看起来,他就是怕老婆而已。怕老婆,也怕老婆背后独孤系统的力量。

为什么我会去想,独孤伽罗的死,跟杨广有没有关系呢?

因为她死后,杨坚就有了两个新欢。

不约而同,都是江南美女。

当年平定江南的大元帅,名义上就是杨广。

一个蔡夫人比较单纯,没什么故事我们跳过,说说陈夫人。

没错,这个是陈朝帝女来着。即使在独孤伽罗看杨坚看得很紧的时候,陈夫人也可以得到宠幸,平安无事。

杨广知道这个女人厉害,也常常送礼给她,要她帮忙在杨坚面前说点好话这样。

等到独孤伽罗走了,在杨坚个人意愿与大家的默认下,陈夫人很快就成为了后宫的无冕之主。

后来,杨坚病重。陈夫人跟杨广做为做亲近的家人,就要入宫照料皇帝。

有一天,杨坚觉得陈夫人看起来好像受了什么委屈,就问她。

陈夫人要哭要哭的说,她早上起来换衣服,杨广就来毛手毛脚,还好她努力抵抗,才没让杨广得逞。

杨坚大怒:「这样的畜生能担当大事吗?独孤老虔婆误我啊!来人,把我儿子找来。」

侍卫赶来,问道:「是要召太子杨广吗?」

杨坚怒骂:「那个是畜生,我儿子是杨勇!」

侍卫们出去之后,就顺便通知了与杨广同谋的宰相杨素。高熲已经被废了嘛。

杨素就去找杨广,杨广连忙派人去见杨坚,先把其他人都赶走,然后下次有人离开杨坚寝室,就是宣告「皇上驾崩了」。

当时陈夫人跟后宫一干人等都很害怕,杨广会来找她们麻烦。结果杨广只是送个礼物来,邀请陈夫人去「坐坐」。

因为礼物有很多爱心所以大家觉得没问题了安啦,陈夫人去陪个睡就逮就补了。

可你们北人才流行接收爸爸的女人,陈夫人是南人啊。

最后少数服从多数,当天晚上杨广就蒸了陈夫人。嗯,附带一提,蔡夫人后来也被蒸了。

这是左传发明的字词,标准要写作「烝」,同音同义。

欲知详情自己去查。

那其实杨广是有元配的,他父亲杨坚很早就帮他选了一个梁朝皇室出身的妃子。

梁朝跟隋朝的关系,是相对复杂的。

严格一点说,称为西梁更方便。

西梁是从南梁独立出来,然后很快被北周消灭,又继续扶植的「伪政权」。一直到准备平定陈朝前一年,杨坚才取消了这个西梁政府。

别看杨广一脸色中饿鬼,他也是跟爸爸一样,很尊重这个元配,直接封后也没在说什么。

当然,这位萧皇后,梁朝姓萧没问题吧?萧皇后不像独孤皇后背后势力大如天,在杨广面前是不怎么抬得起头来的。就连想规劝杨广,也只能写个诗词歌赋。

而原本精简的杨坚与独孤伽罗版本后宫,也在杨广手上大肆扩张。

杨广表示,我不需要后宫官员,选会唱歌跳舞的正妹进来补员额就对了。

我们隋炀帝可不是草包,他自己努力研读古制,新增了贵妃、淑妃、德妃,是为三夫人。

爸爸的三嫔扩增为九嫔,然后那个西汉末年的婕妤他觉得很不错,大笔一挥十二员。

就不一一点名,总之全面扩增的结果下,定员大概就超过三百人了。随机浮动增加者,不可计数。

独孤伽罗死之前,除了皇后之外,也不过六十三人。

跟后面的大唐盛世相比,杨广的后宫自然是小巫见大巫。

但就像历史老师也会说的:隋朝,打开了唐朝的大门。

凡事都有个起头,都有点变革。

然后,成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