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前成都有哪些广场(成都矛重磅展出)
一把沾满淤泥与杂物的青铜矛,印证了至少在战国时期成都的城市称谓就已存在,也见证了那时成都制造业的欣欣向荣。
作为目前西南地区规模最大、设施设备最先进、功能最齐全的城市考古科研与展示平台,成都考古中心本月20日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假如你来到现场,就会看到这件青铜矛陈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这把“成都矛”,曾在金沙遗址博物馆“考古成都——新世纪成都地区考古成果展”中临时展出。此次亮相成都考古中心,是首次作为常设展品面向公众进行展陈。
它,是2016年底出土自成都蒲江飞虎村的青铜矛。赋予了这件铜矛特殊意义的,则是上面两个古雅的篆字“成都”。
此前的1985年,雅安荥经曾出土一柄有“成都”铭文的铜矛,推测是在成都生产,然后运到荥经。其与蒲江“成都矛”一道把成都城市称谓的历史向前推了200年,蒲江“成都矛”也是迄今为止成都地区出土的唯一一件刻有这座城市名字的青铜矛。
荥经“成都矛”出土之后,曾多次在四川博物院“山高水阔 长流天际——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国家博物馆“古蜀华章—四川古代文物菁华”等展览上进行展出,化身古蜀历史文明的“文物使节”,向世界传递着巴蜀文化的精髓。
作为冶金考古方面的专家,四川大学教授李映福表示,“成都矛”对于研究古蜀历史文明有着重要意义。“成都矛的出土和展出,向人们阐释了‘成都’城市名称的来历,为人们了解成都的历史脉络提供了重大的实证材料。”
一
时间回到2016年。考古人员在蒲江的战国墓葬中发现了印章、琉璃以及精美的青铜器等珍贵文物。那次发掘的亲历者回忆,这把沾满淤泥与杂物的青铜矛被发掘出来之后,一开始并未引起太多关注。直到考古人员细细清理,才发现矛身的中间,赫然刻有篆书“成都”二字。
这件青铜矛是在一具船棺中发现的。所谓船棺,是将死者置于一条船形棺木中,希冀他们的灵魂能随着河流到达彼岸。
蒲江船棺墓葬群
船棺在南方一些省份以及东南亚等一些国外傍水而居的地区多有发现,迄今发现最早的船棺是成都金沙遗址中出土的商周时期船形葬具。
从船棺发现的地点、规模、规格、随葬器物等来看,均以四川为最。在四川盆地的船棺葬俗,在战国期间尤为流行。俗话说,“北人骑马,南人乘船”,北方平原纵横,适合马匹奔驰;南方河道密布,有利舟楫航行。古蜀人以船棺下葬,似乎是希望以一叶扁舟抵达灵魂的彼岸。
船棺俯拍图
据悉,蒲江出土“成都矛”的墓葬为长方形棺椁形制,与云梦睡虎地、荥经曾家沟墓葬形制相似。此外,这所墓葬还出土了包括铜带钩、铁斧、豆、器盖的器物组合,据此判断其时代在战国晚期。
而这件珍贵的“成都矛”,似乎也验证了《华阳国志》的记载——开明九世梦见城郭在移动,遂把都城迁到成都,也把宗庙迁了过来,并仿照周人迁都“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的说法,取名成都。从那以后,这个名字就深深烙在了这片土地上,直到今天依旧没有更改过。
二
古蜀文明时期长达1800年,开明王朝是其所经历的最后一个历史时期。史载,开明王朝传12世(一说传11世),于公元前316年为秦所灭。开明王朝治蜀300余年,期间蜀地经济有较大发展,国势日渐强大。
开明王朝末期正处中原的战国晚期,群雄割据、交相攻伐,开明王朝虽地处偏远的西南,但迄今发现的大量考古证据早已显示:古蜀从来不是一片与世隔绝的地域,而是自古以来便与周边交流频繁。
刚出土时的成都矛
交流中既有和平的贸易,也有常见的战争。蒲江飞虎村盐井沟出土的文物,多以兵器为主,且种类繁多,几乎在一半的船棺中都有发现,如果排除女子之墓,恐怕当时男子都要配备兵器。
这批青铜兵器不仅外形精美,其合金配比的技术含量也相当高超。比如,铜制兵器中锡的含量较高、铅的含量较低,这样的兵器会更加锋利强韧,而铜制容器中的铅含量则较高,与兵器截然不同。
此外,蒲江地区前后发现的船棺墓墓附近均有盐井遗迹。鉴于蒲江在古蜀时期是制盐重地,专家们推测,这里的墓主人很有可能是开明王朝管理盐业的官员。而从船棺中出土的丰富器物,则进一步印证了开明王朝定都成都及令人惊叹的对外商业交往和农业、制造业水平。
蒲江船棺墓葬中同期出土的蜻蜓眼玻璃珠
成都考古所研究员刘雨茂等专家认为,近30多年来,在成都地区相继发掘的宝墩遗址——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船棺遗址,已使从新石器时期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古蜀文明形成序列,分别对应了蚕丛、柏灌和鱼凫、杜宇、开明五个古蜀王朝,印证了古蜀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三
2000多年前,开明王朝的武士们提着柳叶剑、扛着铜矛走出四川盆地,加入到逐鹿中原的行列。
鳖灵之子卢帝亲率蜀人北上,一度越过渭水,取得军事重镇南郑(今陕西南郑)。公元前451年,秦人偷袭南郑得手,蜀人不甘心,历经十年鏖战才将南郑艰难收复,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为“南郑反”。
公元前316年,苴侯联合巴人谋反,末代蜀王率大军攻巴,巴人节节败退,巴王遣使求救于秦。秦惠文王派遣张仪、司马错率师伐蜀。末代开明王兵败被杀,古蜀王国覆灭。
王族的一支在蜀王泮的率领下一路南下,抵达如今的越南北部(古称交趾),建立了瓯雒国,蜀王泮于是号为安阳王。历史专家们认为,越南船棺显示出与四川的强烈联系,或许便与此次迁徙有关。
王朝覆灭,时代更迭,只是历史记载中的一个个节点。对于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的民众们来说,真正的重要的只有一点:生活是否安定富足。
都江堰水利工程
秦灭巴蜀后,将蜀国改为其治下的蜀郡。秦昭王时期,大约公元前250年左右,李冰被任命为蜀郡守,正是他主持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让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勤劳百姓们,用自己的汗水和创意,在此后2000多年的时间里,为成都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繁荣美丽的时期——汉代的“列备五都”,唐朝的“扬一益二”……
历年来各类“成都造”文物的出土,则让我们对古代成都的繁荣印象更为直观:不仅兵器上刻有“成都”,还有不少生活器具、工艺品也发现过“成都”的字样。
睡虎地秦墓《封诊式》竹简
1975年12月,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上就有“成都”二字。1954年,云南鲁甸一汉墓封土发现一件铁锸,其上有“蜀郡”“成都”铭文等。
此外,四川地区此前还出土过铜戈、漆木器,上面也有“成都”二字。例如青川县的战国墓地里有一柄“吕不韦戟”,上面就有“成都”“蜀东工”字样。加上两柄青铜矛的发现,无不反映出成都当时制造业的繁华。也正是这些“成都造”文物的陆续出土,让这座城市的自豪感,绵延不绝数千年。
红星新闻记者 乔雪阳 编辑 乔雪阳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