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用人并不在于自己有多强(35岁不应该是职业荣枯线)
图据新华社 漫画 曹一
35岁,刚过而立之年,正是工作能力已经养成、工作经验相对成熟的阶段。可据新华社记者线下、线上探访各类招聘活动发现,不少企业招聘都要求“年龄限35岁以下”,有的甚至提出“员工90化”。一道自然的生理年龄线,成了很多35岁 不可逾越的坎儿;本以为是显著的就业优势,却成了足以将能力经验排除在外的绝对劣势。
很多企业将招聘年龄线划在35岁,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力成本较低。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尚无婚姻家庭等拖累,而且薪金待遇要求不高,管理起来相对容易;35岁以上的人,既希望得到较高的待遇,又面临上有老下有下的家庭重担,而且工作理念、社会经验等相对固定,融入新的企业环境更为不易。专家分析认为,35岁就业困境是因为没有无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可现实中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真正具有“无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的凤毛麟角。
个体的有意识,往往会导致集体的无意识。每个市场主体都按照市场规律,按照成本最低的策略收割“青春红利”,很有可能将给35 群体带来严重的个人焦虑和家庭危机,甚至引发全社会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比如,习惯了掐尖的用人方式和超时超量的工作强度,而忽视产业转型升级背后所需要的人力支撑、资源经验储备,很容易陷入产业、用工‘内卷’恶性循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部的研究报告也指出,“35岁 ”群体有家庭有房贷,一旦失业,家庭财务状况会变得十分脆弱乃至恶化,容易引发区域性银行按揭贷款违约等连带风险。既然每个人都不希望这样的情况出现,那就需要每个人都做出相应的改变。
必须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但也要意识到,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以市场化的手段解决。在充分保障市场主体用人自主性的同时,也要从保障民生的高度,从维护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高度,对人才市场的错误倾向予以引导和规范。比如,以立法的形式,破除年龄歧视,不容35岁的年龄限制直白地挂在招聘启事上,同时采取各种措施,防范形形色色的变相年龄歧视。引导企业树立新发展理念,通过对不同年龄段人才的科学配置,摆脱粗放低质的发展模式,以有效应对来自国内外市场的各种挑战,稳步实现持续、协调、高质量的发展。
当然,对于35岁 的求职者来说,也需要调整心态,将精力用在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上。只有在残酷的职场上时刻保持“我能行”的优势,才有“任我行”的从容。35岁,不应该是职业荣枯线,而应该是新的起跑线。无论何时,都应该倡导人尽其才。找工作,在人,也在才!
来源:北京晚报 | 记者 贾亮
编辑:贾亮
流程编辑:郭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