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地人都走了上海会成什么样(生活在上海的外地人)
曾经一首《北京,北京》唱出了北漂一族的辛酸,而作为生活在魔都的外地人,何尝不是一样地辛酸。侃侃作为这个群体中的一个个体,也是屌丝一枚,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及多数外地人的境遇,为大家讲诉生活在上海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中的外地人的辛酸与无奈。
为什么来上海
很多本地人说你们外地人觉得在上海过得很幸苦很累,那你们为什么要来上海呢!侃侃想说,真的是我们想来这个城市吗,我们也有自己的家乡,我们也留恋那片故土,但是大学毕业之后难道真的要接过父辈的衣钵继续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吗?侃侃并不是忘本,而是认为如果真的这样的话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那又有人会问了,都走了,地谁来种?虽然侃侃不是出生农村,但也知道现在农业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了,农村劳动力早已处于富余状态。国家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但是那些开个会就能决定人民命运和生活在大都市的人,有谁知道在内地就业有多么困难。城镇是有了,甚至建设的很漂亮,但是没有工商业的支撑,不能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难道城镇居民都要住着楼房喝着西北风过日子吗。我想多数外地人来到上海、北京、广州、深圳这样的发达城市,是因为这些城市在地理位置、国家政策支持等多方优势条件下拥有的优越招商资源,基于此这个城市能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机会。
想要成为“上海人”也许只是个梦
很多来沪就业的外地人都在上海缴纳社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上海市地方规定,参保个人账户在非户籍地的,到龄时最后缴费地缴满十年的,即为养老金申领地。按此规定,很多外地人退休后是可以在沪申领养老金的。上海市也于2013年开始推行居住证积分制度,明确规定了居转户的条件,很多外地来沪就业人员希望受益于此制度,希望将来能够在这个城市养老,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能够稳定地在这个城市生活、就读,但是面对一千万的外地人口基数,每年五千名左右的居转户名额,又有多少人能够最终实现居转户呢,以国家及上海目前的户籍制度来看,想要成为“上海人”也许只是个梦!
永远高不可攀的房价是外地人融入这个城市的一堵墙
很多外地人想要在上海扎根,想要真正融入这个城市,不再像一个漂浮于这个城市的浮萍,买房成为他们面对的最大问题。有数据称,2015年上海的房价平均涨幅达到了8%,就拿最偏远的崇明县,2015年的平均成交价也达到了18069元。而据侃侃所知,在沪就业的外地人,税前月收入以6000~15000元的居多,扎紧裤腰带,一年的收入也买不了上海远郊的一个厕所。在上海目前的限购令下,外地户籍买房必须以家庭为单位且限购一套房,侃侃觉得有点可笑,此限购令对于大多数外地人来说是多余的,大多数外地人能在上海购买一套房就已经很满足了,很多外地夫妻双方也许半辈子都在做着一件事,就是还房贷。
理性看待上海本地人的“排外”
关于上海本地人的“排外”,这是一个敏感话题,侃侃为什么还是要提,是因为侃侃认为外地人需要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首先,侃侃身边相处的同事、朋友有很多是上海本地人,在日常的相处中并未觉得他们有多么排外,而且在自己有困难时他们也会鼎力相助,所以并不是所有上海本地人都排外。其次,侃侃知道上海本地人称外地人为“硬盘”,以上海本地人的说法是代表那些低素质、违法乱纪的外地人群体,侃侃认为,对于这一类群体,无论在哪个城市包括自己的家乡,都不会被人们所接受。再者,侃侃认为,站在上海本地人的立场,面对将近本地人口同等数量的外地人口带来的就业竞争、公共资源分配压力(医疗、教育、交通等),他们对此抱怨,我想也是可以理解的,换做我们是上海本地人,也许同样会抱怨。所以,侃侃认为,外地人无论是在上海还是在祖国任何城市,都应该尊重当地人的生活传统,遵纪守法,热爱这个城市,维护这个城市,这样才能被当地人所接受,才能融入这个城市。
还有一个外地人群体,他们生活在上海最底层
侃侃上面说的主要是有一定学历或能力,在上海能谋得一份稳定工作有一份稳定收入的外地人群体。还有一个外地人群体,同样为了生计,他们来到上海,从事最繁重的体力劳动,租住在郊区最便宜的民房,他们生活在上海的最底层,限于篇幅,下次侃侃为大家讲诉他们的辛酸。
外地人来到上海,为了所谓的生活质量奋斗、拼搏,面对现行的户籍制度,面对高不可攀的房价,他们不能真正融入到这个城市,在不得不留的无奈下,成为这个国际大都市的边缘人。
祝我们好运,希望有一天我们能真正融入这个城市。
与侃侃一起聊关于生活、科技、职场、汽车等方面的话题,请关注头条号“侃侃侃大山”。
本文立场及观点仅代表侃侃个人,喜欢就转发,不喜欢请勿喷!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