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设计电影解析(影评层层世界之下)
编者按:
今年5月,我们推出了赛博先驱遗珠——丹尼尔·加卢耶的《幻世-3》单行本《十三层空间》。
你或许很难想象,早在1964年,加卢耶便已预想了信息时代的发展将为社会带来的或然变革,正如难以想象早在1954年菲利普·迪克就以《调整队》一文揣测起拟像世界的存在。
而作为电影《十三层空间(异次元骇客)》的原著,中的拟像世界有如《黑客帝国》里的矩阵世界般难以与现实区分,又如《盗梦空间》中的梦境世界般层层嵌套。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电影《十三层空间》的影评,一起感受电影与原著的不同魅力吧~
科幻片《第十三层》(又名《异次元骇客》)讲的是一个悠久的哲学故事,何为真实?我们所在的世界是真实的吗,我们是真实存在的吗?蝶梦庄周,庄周梦蝶乎?
故事开始于醉生梦死的美国三十年代,在光荣与梦想中,三十年代的美国深陷大萧条中,整个美国都处于风雨飘摇中。但在电影里,这些都看不见,只有衣冠楚楚的上层阶级,灯光辉煌的大饭店,活泼的女孩子 ,和一个心事重重的老人。老人留给酒吧侍者一封信,然后离开饭店,一路和门童,司机打着招呼。回到家中,在睡眠中醒来。
原来三十年代的醉生梦死是一重虚拟空间。老人来到一个二十世纪的酒吧中,点了一杯马丁尼,粗糙的侍者连橄榄都没有放,午夜时分,老人被一个熟人杀死。随后,我们的男主人公出现了。
在追查案件的过程中,男主遇见了一个他以为不存在的人,老人的女儿。在男主的追查下,他也进入了老人和他创设的虚拟世界,却发现酒吧侍者早已打开老人留下的信函,发现了这个秘密,自己和自己所处的全部世界都是虚幻的,并非是真实存在的。
随着调查的深入,男主发现一个惊恐的事实,那就是自己和自己所处的世界也不过是程序创造出来的幻影而已。
尽管编剧最终给本剧留下了HAPPY ENDING和意味深长的结尾, 但为此却付出了逻辑上瑕疵,那就是为什么1996年的技术瑕疵在2046年仍未解决。
无论如何,这部电影仍然发人深思,那就是,我们和我们的世界是否真实存在?其次,如果我们真是被创造出来的,那么创造我们的意义何在?
电影截图
对于第一个问题,其实和著名的大脑实验*类似,在科学界也有足够的讨论,在知乎上也有相关讨论。但,我想,说到底,这个问题是难以完全证实的。在电影中,让酒吧侍者和男主确信自己是处于虚拟世界的根本原因,并不是任何复杂的哲学思辨,而是因为两人来到各自世界的尽头……(在这里有个瑕疵,那就是为什么男主的世界,警察可以联系法国警察,但世界的尽头在城市郊区)。可以肯定的是,在有生之年,人类到达200亿光年的宇宙尽头去查看世界是否是一个程序的可能性并不大。说到底,我很难相信这个世界是虚拟的。
*注:即著名的“缸中之脑”思想实验,由哲学家希拉里·普特南在《理性、真理和历史》一书中提出。
但是,假设这个世界是虚拟的,或者退一步讲,我们是被创造的,那我们自然会有类似于侍者的问题,为什么?为什么要创造我们?
我不由想起约伯记那个倒霉男主人公,他因为上帝和撒旦的一个赌约,而丧失了财产和亲人,并肉体受苦。他的朋友却责备他,认定是由于他犯错而遭受惩罚。他陈述自己的无辜,并质问上帝。
上帝在旋风中显现,但并没有直接回答约伯的问题。上帝的回答意味深长。而终究上帝的回答彰显了上帝的权威,也许这就是创世的原因,因为,造物主可以,所以创世。创造是造物主的权力。*
*注:《约伯记》中,撒旦对上帝说,虔诚的信徒约伯若不受上帝庇佑,便将对上帝失去信仰。于是二者打赌,在不危及约伯性命的情况下,其命运任撒旦摆布,以测试约伯的虔诚。最终,面对灾祸的约伯在惶惑中与上帝的辩问令他坚定了信仰,遂而苦尽甘来。
可是这让我们如何接受。我们的生活,我们的骄傲,我们存在的意义,都是虚幻的,世界是一场梦,这让我们的存在都成了笑话?我们相信自己,相信世界,相信努力,甚至相信困难,因为这一切都彰显了自己存在的意义。但连我们都是虚幻的时候,那么意义是什么?
造物主是否可以为所欲为,像女主的丈夫那样,肆意进入男主的世界,去杀人放火,我们是否应该心甘情愿的成为造物主的工具?而这一切为什么要发生,为什么要发生在我身上?凭什么?
我想起贴在家里冰箱上的字条:不凭什么。
是的,不凭什么。我们不过是无情命运的玩物,KARMA IS REALLY A BITCH *.但是,即使你相信前定,也有自由意志的存在,相信KARMA,也有创造因果的能力。
*注:Karma为佛教术语,有因果循环之意。 karma is a bitch也是美剧中常见口语,近似中文语境中的“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或是“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等……
无论是否是一场大梦,选择总是存在。这就是加缪的西西弗斯的意义,让我们吹着口哨去推石头吧。*
*注:古希腊神话中,西西弗斯因得罪诸神而受推巨石于山顶之罚。但现实是,每当西西弗临近山顶,巨石便滑落至山底,因而他得日复一日的滚石上山。而阿尔贝·加缪的《西西弗的神话》则借用这个典故,阐述了一种“人生即荒谬,如终日滚石上山的西西弗斯。然而荒诞的人生并非绝望,看穿了幸福的同时势必也伴随着看穿痛苦”的哲学意义。
豆瓣作者小暗 授权转载
原影评名《第十三层》
编后记
1999年,两部赛博电影双子星——《十三层空间》《黑客帝国》相继问世。它们,都曾或多或少受上世纪末的“赛博朋客运动“所影响……
然而,在发起”赛博朋客运动“的《神经漫游者》正式出版之前,一些极富洞察力的科幻作者其实早早便已开始着眼于探寻现实与虚拟、自由与控制的梦幻疆界。
他们,完全可以被称作“赛博先驱”。
在这些人中,常被提及的有:约翰·布鲁勒尔(《冲击波骑士》)、安东尼·伯吉斯(《发条橙》)、阿尔弗雷德·贝斯特(《被毁灭的人》)、菲利普·迪克(《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弗诺·文奇(《真名实姓》)……
而另一些人,却仍有待人们进一步发掘。
当被尘封的科幻经典被重新挖掘,历史的阴霾亦随之散逸。丹尼尔·加卢耶,这位一度为人所忘却的科幻大师,不仅为《世界旦夕之间》、《十三层空间》、《黑客帝国》等经典电影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模板,也为”赛博先驱“的花名册添上了浓抹重彩的一笔。
对了,本书正在“开学季”促销中,某宝X东,总有你喜欢的形式,还剩最后几天啦!戳:
【福利速领】客官,来一个终结宇宙奥秘的黑盒子吗?
另外,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可以了解更多哦~!
找到我们
关注我们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