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一般都在哪里吃蟠桃 测得今天是孙悟空大闹蟠桃会2057周年纪念日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王羲之一篇《兰亭序》让发生在暮春的这次集会活动成为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修禊之一,史称“兰亭修禊”。在知名度上能与之并驾齐驱的也只有后世的“曲江修禊”了。“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在杜甫的《丽人行》中,时间被定格在了“三月三日”,这比《兰亭序》的“暮春之初”更加具体。
春日万物生长,病毒易生。所谓“修禊”,是一项传统民俗活动,即人们到水边洗濯,以预防疾病,消灾祈福的仪式。《后汉书,礼仪志》曰:“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为大洁。”这里提到的“上巳”是夏历三月上旬的巳日,是为“上巳节”,曹魏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有理论称“上巳”有“尚子”之义,在古文字中“巳”、“子”几乎同形,《玉篇》中直接以“嗣”来解释“巳”,嗣为后嗣,与“子”义亦通,足见“巳”与人类生殖繁衍的意象有关。
上古先民选择这一天来进行祈祷活动,还有祈子这一重大意义,以图滋生繁衍。相传帝喾之妃有娀氏女简狄,外出时拾得玄鸟之卵,吞而受孕,此后生了个有出息的孩子,契,就是商的始祖。简狄因此被后世奉高禖神,为掌管婚姻和生育之神,各地均建有高禖庙,亦称后土庙。上巳节主祭生育之神,以祈求后嗣,临水浮卵即为其主要活动,将煮熟的鸡蛋放在水中,任其漂流,拾到者食之,以求可育子嗣。所谓“长安水边多丽人”,大概丽人们也是去举行类似这样的祈祷活动。浮卵后衍为浮枣,再衍即为滥觞,也就是《兰亭序》中所说的“流觞曲水”。此时由于文人的参与,已赋予了上巳节踏青雅集,畅叙幽情的内涵。
高禖(méi),即“句(gōu)芒”。在远古时期,曾具有相当显赫的地位,至今虽然没有完全消失隐没,甚至在当代某些偏远的乡野中,句芒神的身影依然还在祭祀活动中存在。但是由于商灭周兴,改朝换代,对商族的始祖崇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句芒神的地位也逐渐下降。取而代之的则是对王母的崇拜和祭祀。有一部记录周穆王西巡史事的著作叫作《穆天子传》,说周穆王行程三万五千里,会见了西王母。这位西王母其实只是一位原始部落的氏族领袖,她高傲、尊贵、充满神秘与魔力。
东汉末,道教兴起,推奉王母娘娘为尊神,将王母娘娘列为七圣之一,说西王母是盘古之女,三界内外十方女子登仙得道者,都是其属下,具有掌握宇宙的无上权力。 至东晋,葛洪《元始上真众仙记》说西王母与男仙之首的东王公都是是盘古、太元圣母所生。而后王母娘娘的地位与日益提高,被尊奉为女仙之首,是主宰阴气,生育万物的创世女神,司消灾祛病,保生送子,佑护妇女,可谓关系众生,因而在民间信仰中的地位极高。娘娘宫遍布天下,并以三月初三日为王母生日,各娘娘宫设庙会以贺。
在今天北京的明城墙遗址公园,每逢三月初三还会举行一些文化活动,这是因为以前这里是一座京城著名道观蟠桃宫的旧址。眼下这座道观虽然不存在了,但是从旧京竹枝词《都门杂咏》中还可领略到他的盛况:“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 蟠桃宫正名叫“护国太平蟠桃宫”,始建于明代,清代康熙元年(1662)重修,现有碑文可寻。原宫内祀奉王母娘娘,自明代至民国,逢三月初一至初三设有庙会,称“蟠桃盛会”。
记得快板《绕口令》里唱“三月三王母娘娘蟠桃会,大闹天宫孙悟空就把这个仙桃偷”。今儿个整是三月初三正日子。小说《西游记》第十四回,刘伯钦说听老辈人讲五行山是“王莽篡汉之时,天降此山,下压着一个神猴。” 新莽改元年号始于公元9年,距今2008年。
在此之前,孙悟空还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炼了七七四十九天,按“天上一天,人间一年”,不计当日来算,应再加上48年,是2056年。在花果山前的战斗时间虽可按人间纪时忽略不计一年,但孙悟空自被擒上天,遭刀砍斧剁,火烧雷击一律无效之后方决定入投八卦炉,再起火生炉子,也得折腾一天。因此,人间可再加上一年的时间,于是测得今天是孙悟空大闹蟠桃会2057周年纪念日。
文/任彤
北京民俗 / 近知北京风物,远播四海民俗
北京民俗版权作品转载与合作及交流民俗,请加beijingminsu
点击关注:2016年度文化头条号:北京民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