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运河古镇(七夕会旅游古运河)

那日,我们结伴去太湖旅游。太湖的烟波浩渺,灵山大佛超尘出世的禅意,拈花湾小镇的精致浪漫,梅园的花香氤氲,以及鼋头渚的万浪卷雪等名胜美景让人流连。但令我沉醉的是古运河、清名桥、南下塘历史文化景区。

七夕运河古镇(七夕会旅游古运河)(1)

古运河、清名桥、南下塘历史文化景区位于无锡市梁溪区。景区以古运河为中轴,清名桥为核心,南下塘街为代表。景区内运河人家鳞次栉比,粉墙黛瓦,花格木窗,青砖铺地,屏门隔断,前店后坊,“开门是街,推窗见河,抬脚上桥”。寺、塔、河、桥、街、窑、坊等古老元素集于一处,为古运河中的精华,享有“江南水弄堂”的美誉。而清名桥是国家级文物,原名清宁桥,是无锡古运河上规模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单孔石桥。距今400多年,历史上康熙、乾隆两位皇帝曾多次南巡经过清名桥,著名民间艺人阿炳也常在桥堍演奏二胡。

我入住南下塘街178号“小中堂”民宿。南下塘街是景区内仅存的一条千余米长的石板路老街,老街的两边均为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江南风格的民居,白墙黑瓦、砖木结构,高二三层,错落有致。民居临街傍水,古韵十足的“老街、古桥、运河人家”。小住几日,体验老街生活、领略古运河风情、享受田园的逍遥。

清晨,秋风斜雨。走在石板路上,陡然跳出“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的诗句,袅袅炊烟中耳闻犬吠声,偶有撑着花伞的行人踩着轻快的步履从我身边走过,渐渐在老街深处消失。经过一夜雨水冲刷过的石板路一尘不染,静静的、安详的,空灵得纯粹,也让人纯洁。

时近中午,阳光浅浅地洒在老街,如同被唤醒的顽童,老街瞬时热闹起来,沿街的商店开门营业了,人气也随之而来。游人中主力当推年轻人,他们让老街展现出勃勃生机。

晚上是老街的高光时刻,“火力全开”的商店,璀璨迷人的霓虹灯,连空气中也弥漫着欢快。最受欢迎的是夜游古运河,形状如“龙”的电动游船在古运河的清名桥至大公桥段来回游弋。两岸的民居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得古朴素雅、沧桑端庄。运河水在游船的推动下波澜微起,泛着粼粼波光。依窗而坐,思古幽情油然而生,“桨声灯影古运河,轻舟逐波对酒歌。老街古桥小中堂,枕水而眠筑梦乐”的诗句口占而来。

游船归来,我意犹未尽,慕名前去坐落于大公桥桥堍的“书码头”:和平书场。和平书场,据说是20世纪40年代初,当时的主人为呼唤和平而建立的。夜场刚开始,当天的剧目为弹词开篇“杜十娘”。进入书场,门厅上方“恕不迎送”四个大字意味深长,两边的对联“弹词廿四史亦庄亦谐,论世三千年惟妙惟肖”,引人入胜,让人对评弹陡生兴趣,迫不及待享受评弹艺术。

入座后,我环视周边,只见听客八成,八仙桌四方凳,人手一杯清茶,神情专注且满足。当在台上的演员说唱到“杜十娘,恨满腔,可恨终身误托薄情郎……可知十娘亦有金银宝,百宝原来有百宝箱,我今朝当了你郎君的面,把一件件一桩桩,都是价值连城异寻常,何妨一起付汪洋”时,台下掌声骤起,可见爱恨分明、嫉恶如仇的品格和民风深入人心。我深受感染亦抚掌称快。

以后几日,我参观了无锡窑群遗址博物馆,当年蔚为壮观的“上塘十里尽开店,下塘十里尽烧窑”的场景让人震撼;“剑琴以仁人为舞,舍得与君子同行”的“剑舍”,详尽展示我国自古以来铸剑的历史及享誉海内外的辉煌。当然也满足了饕餮之口,饱享苏锡美食……(薛全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