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曾官至正国级(丈夫曾官至正国级)

丈夫曾官至正国级(丈夫曾官至正国级)(1)

1928年对于湖南省衡阳地区的夏氏家族来说,无疑是十分惨痛的一年。

先是老五夏明震在21岁的时候被暴乱分子在河边捅了数十刀,随后夏家长子夏明翰、七弟夏明霹以及夏家排名第四的女儿夏明衡也被杀害。

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夏家一门失去了五个烈士。而当时在夏家还有一个年仅17岁的女生,是夏明震的新婚妻子曾志。

丈夫曾官至正国级(丈夫曾官至正国级)(2)

图 夏明震

在深切的悲痛之中,已经身怀有孕的曾志虽然处在崩溃的边缘,但并没有就此被打倒,而是毅然而然的决定走向革命之路,完成丈夫以及夏氏家族未竟的革命事业。

曾志的革命道路虽然艰苦,但她在革命事业上付诸的努力和斗争没有白费。

革命斗争成功之后,曾志官及中组部副部长,也再次组建了家庭,丈夫曾官至正国级,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个十分成功的革命家庭,然而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之下,她的大儿子却当了一辈子农民。

丈夫曾官至正国级(丈夫曾官至正国级)(3)

一、“一个革命的幸存者”:曾志曲折的革命斗争之路

如果有人对于民国时代的历史有过一些了解的话,可能会知道在那样一个轰轰烈烈的革命年代里,存在着一个有着“美女红军”之称的传奇人物,在男性为主导的革命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曾志从小在湖南省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中长大,因此即便家中经济条件不太好,也没有阻断她探寻知识的道路,反而这样的生长环境让她养成了更加坚忍不拔的性格。

在曾志15岁那一年,从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毕业的她,考入了衡阳的一所农—动讲习所,这成为曾志走上革命道路的开始。

在所有的20名女性训练生中,只有曾志一个人在艰苦的训练中坚持了下来,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并深入到党的各种地下和前线工作中。

丈夫曾官至正国级(丈夫曾官至正国级)(4)

十五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曾志在次年坚定了要亲身参与到革命斗争中的决心,在曾志十六岁的这一年,她和夏家排名第五的儿子夏明震在农民运动讲习所相识并结为夫妇。

夏明震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一位十分卓越的领导人,是中国革命的先驱者,为革命事业牺牲了生命,为党立下了丰功伟业,夏明震也成为了曾志坚定的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

在整个夏家都投身到革命战争,为中国革命流血和牺牲的那一年,曾志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

而与此同时,她失去了丈夫和整个家族的亲人,孩子也失去了父亲。

丈夫曾官至正国级(丈夫曾官至正国级)(5)

“郴县事变”之后,时任郴县县委书记的曾志决定继续投身到革命事业中,完成丈夫未竟的心愿,于是转调到红军第七师团继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在家庭和事业遭受双重打击的艰难情况下,此时的曾志不过是一个初怀有孕的十七岁女生。

1928年,中国共产党正处于创建中国工农红军最艰难的时代,由于革命的环境太过于艰苦,曾志在产后不久就参与到建造红军后方医院的劳动工作中去,每天都要上山刮杉树皮,抬木料。

当时的井冈山根据地什么都没有,共产党人必须得自己开发原材料,建造房屋,构筑基地,他们能够找到的材料也就是山上刮来的这些杉树皮,不仅要用来盖房子,还要充当床板、被子、床褥等物资。

丈夫曾官至正国级(丈夫曾官至正国级)(6)

除了日常生活的物资匮乏之外,革命年代动乱总是不断,几乎每天都要打仗,都是游击战、麻雀战,常常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

在这样的情况下,成年人都很难一直坚持,更何况是要养活一个刚出生的小孩子。

不管是为了孩子的安全和正常生活,还是为了保证革命斗争的正常进行,曾志经过艰难的思想斗争,不得不决定将自己的孩子交给当地的百姓抚养。

作为一个母亲,这已经是她做出的最大让步了。

丈夫曾官至正国级(丈夫曾官至正国级)(7)

然而现实是当地的百姓生活条件更为艰苦,养活一个孩子负担也不小,谁还会要孩子呢?

后来恰好有一位连长的夫人是当地人,曾志便请她找人帮忙替孩子寻找个收养的人家。

连长夫人因为自己的孩子几年前不幸去世了,正好想要个孩子,于是就顺理成章地收养了曾志的大儿子,这就是生长在井冈山山区的石来发。

丈夫曾官至正国级(丈夫曾官至正国级)(8)

二、曾志的大儿子:“固执”地做了一辈子农民的石来发

实际上,在那个十分艰难的战争年代,曾志在孩子幼年时代将孩子送给了井冈山当地的人收养,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默认了很难找回来。

并且生下第一个孩子的时候曾志还不满二十岁,不想在这个时候就此中断革命道路,因此艰难的做出了选择。

后来曾志在从事中国共产党革命工作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人并重新组建了家庭,生育了孩子,除了与夏明震这段短暂的婚姻之外,曾志还先后经历了两次婚姻。

丈夫曾官至正国级(丈夫曾官至正国级)(9)

先是在组织的介绍之下,和多次参与到革命起义的蔡协民结为革命夫妻,生有两个孩子,然而蔡协民由于革命叛徒的叛变被捕入狱,为革命事业英勇就义。

之后又由于革命的需要,与陶铸组成了革命伴侣,二人在一次又一次的革命任务中积攒出了感情,假戏真做结成了真夫妻,并育有一个女儿名为陶斯亮。

作为一个革命家,她无疑是成功的,在革命成功之前她始终活跃在党工作的前线,做好了为革命牺牲一切的准备,在她视为一等的革命任务面前,所有的一切都必须让步。

丈夫曾官至正国级(丈夫曾官至正国级)(10)

然而与此同时,她也是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中一个平凡却又十分伟大的母亲,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她不得不将孩子送人。

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她为革命事业付出的努力终于得到了汇报,官职升到了中组部副部长,她的丈夫陶铸甚至官至正国级,过上了稳定并受人尊重的生活。

出于一个母亲对于孩子天然的感情,曾志决定要找到自己的孩子,希望能够尽可能弥补母子长期分离对孩子感情上的亏欠,她多次托人到当时居住的井冈山地区寻找她的儿子,但很长时间都杳无音信。

丈夫曾官至正国级(丈夫曾官至正国级)(11)

图 陶铸

后来,在时任井冈山副区长柳辛林的帮助之下,曾志找到了她的大儿子石来发。

这时候距离他们分别已经过去了24年之久,原本是骨肉至亲,现今只是两个陌生人。

一个是在革命中叱诧风云的美女红军,一个只是井冈山山区的农民,不得不让人感叹命运弄人。

而曾志的大儿子之所以会成为“石来发”,是因为当时曾志将孩子托付给了王佐部队的连长夫人,这位连长的名字是石礼保。

但好景不长,石礼保在参加红军革命斗争过程中被活活打死,连长夫人也积劳成疾,患病去世了。

丈夫曾官至正国级(丈夫曾官至正国级)(12)

这个时候的石来发才不到八岁,先是离开了亲生父母,后来养父母也接连去世,石来发只能到姥姥家生活。

为了维持生计,一老一小二人常常只能通过走村串户乞讨艰难度日。

在这样的艰苦的生活中,石来发平安地长大了,一直到革命胜利之后,新中国建立的政策也让石来发有了土地,成为了井冈山山区拿工分的一名农民。

按照常理来讲,生活并不富裕的石来发找到了自己已经位至高官的亲生母亲,怎么说应该也有好日子过了,不会再回到山区来了。

丈夫曾官至正国级(丈夫曾官至正国级)(13)

图 石来发

但被接到自己亲生母亲身边之后,已经24岁的石来发却坚持想要回到山区当农民。

作为和自己亲生儿子从出生到成人只在一起待过不到30天的曾志来说,她对于这个孩子除了亲生骨肉的情感之外,当时更多的应该是亏欠和内疚,于是她尽量的为石来发规划了未来人生的路线。

在当时的情况下,曾志希望石来发能够一边进工厂当工人赚钱可以养活自己,另一方面学习文化知识,补充以前没能学习文化知识的缺憾,这已经是对于石来发来说“前途最光明”的一条道路了。

丈夫曾官至正国级(丈夫曾官至正国级)(14)

但是从小在井冈山长大成人的石来发并不想要过这样的生活,在他看来,从小生活并不富裕,好不容易现在有了自己田地,也娶了媳妇,在井冈山的日子也过得挺不错的。

养父母和祖母辛辛苦苦将他养育大,就算他们现在都已经离世了,他留在井冈山还能时不时的去坟上上上香看看他们。

曾志虽然作为母亲不想与孩子再分离了,但也充分理解石来发的想法,无论是在山区当农民,还是在城镇里当工人,都一样能为国家做贡献,一样能过好自己的生活。

尤其是在曾志看来,“毛主席的儿子都能去朝鲜战场打仗,我的儿子为什么不能去井冈山山区当农民呢?”

丈夫曾官至正国级(丈夫曾官至正国级)(15)

于是在此之后,石来发都是作为井冈山山区的农民度过。

而一直到生命的最后,曾志都是尽可能节省下来工资买些吃的和用的物品,给井冈山的大儿子一家送过去,没有利用过自己的权力。

三、“我不仅是一个女人,更是一名战士”

1926年,年仅15岁的一个湖南女孩做出了改变自己一生命运的选择。

看过曾志照片的人都知道,她是一个美丽、活泼且十分率真的“现代女性”,她有着和那个年代不太相符的现代风格,她作为女性的一生,同时也是作为一名战士的一生,哪怕放在现在,也堪称是整个时代的女性楷模。

丈夫曾官至正国级(丈夫曾官至正国级)(16)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曾志向儿女们袒露了心声,“我不仅是一个女人,更是一名战士,我对不起你们,但我对我选择的信仰至死不渝,对我走过的路无怨无悔”。

然而作为一名女性,她似乎没有得到应有的荣誉,提到曾志,无一例外的都是她最出名的那一任丈夫陶铸,曾志的光芒总是被掩盖着。

除了人生的前15年,曾志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共产党,奉献给了中国革命事业,即便如此,临终时她依旧庆幸自己选择了信仰,选择了成为一名战士。

小时候的曾志古灵精怪,看见祖父喝酒自己也会偷偷喝上几口,甚至因为贪杯醉倒在酒窖里,因为好奇趁着别人办白事躺在棺材里体验死人的感受,因为父亲的小老婆偏爱自己的亲生儿子,亏待自己,曾志拿起秤杆就打她的后脑勺……

丈夫曾官至正国级(丈夫曾官至正国级)(17)

因此,曾志从小就看不惯传统的男尊女卑制度,崇尚自由,加入了男女平等的阵列中,哪怕自己想去的黄埔军校明确说了“不招女的”,曾志依旧没有放弃要当女兵、学军事的理想。

她成为了讲习所唯一的一名女兵,将旧社会的一切毫不犹豫的舍弃在身后,昂首阔步,一脚迈入了新社会中来。

四、曾志:生而热烈,魂归井岗

回望曾志的一生,她不是在革命斗争的路上,就是作为老红军战士在准备进行革命斗争中,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曾志可以放弃一切,包括生命。

有人总结她革命的一生,三次失去了自己的伴侣,四次与自己的亲生骨肉分离,就连在可以付出自己生命的革命事业中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

丈夫曾官至正国级(丈夫曾官至正国级)(18)

作为女性她经受的磨难,需要付出的努力比起别人都是成倍增加的。

在革命上,曾志可以被视为一个“胜利者”。

她曾经与毛主席、朱德等中国革命的第一代核心领导人共事,担任中组部副部长,无论是革命斗争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但褪去革命胜利者的光环,曾志也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她被迫与自己的孩子分离,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一天起,就意识到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为了中国革命事业的胜利,为了共产主义理想,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在人民面前,亲生骨肉也要让步。

丈夫曾官至正国级(丈夫曾官至正国级)(19)

1998年,曾志去世,在她的遗嘱中特别强调,要葬在井冈山的山头上,算是重新回到她最初走向革命道路的始点。

她的一生为了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在她的墓碑上仅有“魂归井岗,红军老战士曾志”。

对于孩子们,她似乎始终抱有愧疚,而她的女儿陶斯亮曾经这样评价:“您所贡献的远远超出了一个女人,所给予的远远超过了一个母亲”。

万事都无法两全,但无论是革命事业还是对于自己的孩子,曾志都是一个伟大的存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