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女性穿什么样的服装(从宋代女子穿的衣服上你能看出什么)
#创作挑战赛#
引言正所谓,“云想衣裳花想容”。
唐朝的女子爱好色彩鲜艳且造型夸张的服饰,受到政治的影响,所以女性整体也呈现一种开放向上的精神面貌。但是紧随其后的宋朝女子却更加倾向于选择稳重内敛的服饰,而且在日常开销上花在服饰上的消费较之唐朝也有所增加。
甚至还有学者认为,宋朝女子的服饰着装能够从侧面显示出当时人们奢靡的消费态度和观念。这和存天理去人欲不是自相矛盾吗?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宋朝女子在着装上的选择呢?
- 宋代独特服饰审美——保守拘谨不张狂
“慢束罗裙半露胸”,唐朝的女子着装十分大胆,当然这和当时唐朝的政治情况是密不可分的。
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反隋,次年618年称帝建立唐朝,之后李家父子采取种种措施增强国力。对外万邦来朝,对内南北融合。
唐朝对外的文化交流可谓是十分频繁的,很多女子甚至还会选择胡人的帽子进行佩戴,虽然在当时这是偏向男性化的配饰,但是唐朝的女性意识普遍觉醒,所以她们会更加喜爱带有中性色彩的配饰。在当时封建社会里对于男权的质疑和挑战,这是是十分难得的。
在多种思想的碰撞之下,唐朝也产生了十分瑰丽的服饰文化。
而且从已经出土的陶俑、壁画等文物上都可以看出,当时唐朝的服饰文化已经趋向成熟了,女子的衣着样式十分丰富。
而且更难能可贵的是当时的衣服裁剪都十分贴合女性的身材曲线,所以看上去才有独特的韵味。女子们普遍追求舒适,不再将自己美妙的身体紧紧的包裹隐藏起来。相反,展示在世人面前的则是曼妙的曲线和十分自然的形体之美。
从唐朝女子的穿着就可以看出唐朝强大的民族自信心。
但是宋太祖赵匡胤开国之后,实施的却是重文轻武的政策,这对当时的文化导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很多的文人雅士们都追求琴棋书画等高雅的艺术,服饰风格也以追求儒雅为主。再加上当时程朱理学对于女性的压迫和种种禁锢,女性们为了保护自己也会选择平淡质朴的衣服进行装饰。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女子的服饰都是沉闷的,“春衫是柳黄”等词句就十分清晰的表示出当时的女子十分擅长运用色彩的明暗对比制作合适的衣衫。
当时程朱理学已经成为主流的思想,很多人秉持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态度,所以对女子的要求大多关注在自身的品德上。一旦开始注重外在,势必就会破坏这种平衡。当时人们认为女子只有修身养性,立德立言才是增加个人魅力的最佳途径。
- 程朱理学无法完全建立秩序:宋代服饰文化为何崇尚奢靡?
虽然社会文化会对人们的消费行为造成一定的限制和影响,但是最终决定人们消费行为和消费能力的往往是个人的经济情况。这也就很好的解释了哪怕是在南宋,女人们照样愿意豪掷千金为自己添购衣物。
要知道,当时是女性受到压迫较为严重的时期,很多女子都被迫缠足。而且因为男人们欣赏纤细的身材和莹莹的腰肢,所以女人们就要为此付出极大的代价,即便这种代价是无法修复的,女人们也只能无奈的损害自己的健康迎合当时男人的需求。
不过让人们觉得奇怪的是,这一点竟然在宋朝女子服饰的领域并不明显。那么程朱理学又为何在女子服饰穿着上不能发挥作用了呢?
其实在最开始,宋朝的服饰文化并不倾向奢靡。
唐朝女子都喜用金银等贵重金属点缀服装,但是宋朝的女子却渐渐减少了金银的使用,受到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很多人都追求质朴淡雅,所以自然就会放弃金银首饰。
宋代尚文重礼,这一点也十分清楚的展现在服饰的设计上,男女的服饰看起来都是偏向稳重的。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性别差异也造成了男女服饰上的显著差别,虽然女子的服装选择较多,但是各个阶级的女子都应当根据当时的法律规定梳妆扮。这也就意味着服饰对于女子来说不仅仅是生活需要,而且更是一种身份符号象征。甚至在当时你可以从一个女子的穿着判断出他的身份地位,年龄老少以及从事的职业。
宋代的理学家们为妇女打造了很多束缚,比如流传至今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等观念就是从当时开始的。成婚的女子也应当从一而终,不能和离或改嫁,否则就会被人谩骂。
在这种观念和风气的影响之下,很多女子都开始以温婉待人来要求自己。
除了女子服饰文化以外,宋人崇崇尚的文学艺术创作也受到了程朱理学的影响。比如在人物肖像画中,画师会格外注重勾勒出女子纤细的身材,就连山水画里残山剩水枯木怪石也是最为常见的风景。
宋词中也能找到类似的表达。李清照的“窄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就是她以黄花自喻。
而且缠足之风让无数女性在四五岁的时候就被裹上厚厚的裹脚布,人为的去折断正在生长的骨头,这都是对当时男权社会的追随。清瘦的身躯再加上摇晃的走路姿态,在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士大夫眼中格外具有韵味。这也表明当时女性地位的丧失和独立意识的缺乏。
言归正传,虽然宋朝女子着装样式繁多,但是上身总体上都需要搭配福衫、背子,下裳以裙子为主。而且当时人们为了在歌舞表演中取得最佳的舞台效果,还在裙子上增加了很多褶皱。
女子在追求清瘦的同时特意的加长了裙子的长度,裙子是可以拖在地上的。裙子的颜色一般都比较鲜艳,各种各样的花纹点缀其间,一静一动格外美丽。有的裙子制作起来十分耗时耗力,而且造价不菲。但是即便如此,也没有浇息女子们追求美丽的热情。
不仅是在服饰方面,宋朝社会的其他方面也都透露出一股奢侈之风,这种奢侈首先出现在饮食市场上。
宋朝的饮食文化也是相当丰富的,人们对于美食的追求可谓是疯狂至极,上至人人喊打的大奸臣秦桧,下至普通老百姓,每餐每食都十分浪费铺张,就连去最为普通的饭店吃饭,所用的餐具也都是银子做成的。
其次,宋代的人们还非常关注建筑和宅地。虽然当时官府已经明令颁布了各个阶层所适应的法律,但是往往收效甚微。而且这些诏令在当时并没有说服力和威慑力,很多经济实力雄厚的富商们仍然会选择建造高大的住宅。
所以基本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透露出一股奢靡之风,那么他们究竟为何如此追求铺张浪费的文化呢?
- 商品经济和独特审美的结合——奢靡之风屡禁不止
当然,宋代的奢靡之风也受到了当时政治的影响。
因为北宋时期国家几乎没有遭受过战乱,而且历经几任皇帝励精图治,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百姓们大多安居乐业,所以有了更多的经历丰富自己的着装。
再加上当时北宋的商品经济发展已经到达了一个新的阶段,市民们的生活十分多样,喝酒作诗,饮茶运动……不同的活动需要搭配不同的服饰,所以宋朝女子服饰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后来到了南宋时期,由于统治阶级一直实行十分消极的对外政策,只想偏安一隅苟且偷生,所以这种及时行乐的思想也影响到了普通民众,奢靡的风气增强。皇权失去了公信力和威慑力,人们不再惧怕朝廷,所以也就无视有关着装的法律法规,此时的衣服更加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
也正是由于经济十分发达,所以女性的经济实力也有所增强,很多女子甚至可以自己经营相当规模的茶馆、酒楼、饭店。
那么,这也就意味着他们的服饰不仅要符合自己的审美,还要彰显地位,此时所穿衣服的社交功能就显示了出来。这是个别接触的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审美意识增强的结果。
手里有钱,而且愿意为自己花钱,甚至很多人都不顾当时的礼制要求,哪怕僭越也要将奢侈进行到底,所以经济上的进步才是当时奢靡之风发生最根本的原因。
服饰是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反映,也是个人精神的体现,服饰特征的变化和社会的变化是紧密相连的。
宋朝也是中国古代服饰史上极为重要的节点,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宋朝前期追求质朴淡雅的服饰,后期转向奢靡之风,发展轨迹似乎完全矛盾。但是细细的分析又能发现其中的内在逻辑,政治清明、国家稳定、社会开放,女子的服饰也会变得更加大胆丰富。相反则会走向保守、稳重、甚至是压抑。
参考文献:
《李清照祭莲注》
《全宋诗第八册》
《服饰史话》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