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少数民族的服饰与饮食习惯(壮民族之服饰与饮食篇)

壮族是中华56枝民族花当中是别具一格、多姿多彩的,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壮民族的前世今生吧。

各个少数民族的服饰与饮食习惯(壮民族之服饰与饮食篇)(1)

广西壮族图腾,铜鼓

壮族: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当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在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壮族分布,主要聚居在南方,范围东起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西至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北达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南抵北部湾。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壮族的主要分布区。除外,少数分布在广东、湖南、贵州、四川、云南等省。

各个少数民族的服饰与饮食习惯(壮民族之服饰与饮食篇)(2)

壮族图腾——绣球

壮族源于先秦秦汉时期汉族史籍所记载的居住在岭南地区的“西瓯”、“骆越”等,建国后经民族识别,统一称为僮(zhuang)族。1965年,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提议,将宋代以来文献记载的僮族改称壮族。

各个少数民族的服饰与饮食习惯(壮民族之服饰与饮食篇)(3)

壮文

中国学者将壮语归类为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部分外国学者根据壮语同源词的情况,将壮语划入澳泰语系。壮语与同语支的泰国语、老挝语、傣语相似程度较高。

各个少数民族的服饰与饮食习惯(壮民族之服饰与饮食篇)(4)

壮族“三月三”歌圩

壮族服饰:

壮族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所织的壮布和壮锦,均以图案精美和色彩艳丽著称,还有风格别致的“蜡染”也为人们所称道。在服饰上,壮族男子与汉族无多大区别,女子则多姿多彩,特别喜欢在鞋、帽、胸兜上用五色丝线绣上花纹、人物、鸟兽、花卉等色彩斑斓的图案。其服饰以蓝黑色衣裙、衣裤式短装为主。《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壮人花衣短裙,男子着短衫,名曰黎桶,腰前后两幅掩不及膝,妇女也着黎桶,下围花幔。

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的融合交流的密切发展,壮族的传统服饰除了在特定的节庆出现外,似乎慢慢的淡出了壮民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流行时尚的大众化时装。

各个少数民族的服饰与饮食习惯(壮民族之服饰与饮食篇)(5)

壮族“三月份”节庆表演

壮族饮食:

壮族的饮食,在种植稻米的地区,喜食大米饭、大米粥,喜欢用糯米制成各种粽子、糍粑、糕饼等食品,爱食酸品。在山区则以玉米、小米、薯类为主食。壮族对禽畜肉不禁吃,如猪肉、牛肉、羊肉、鸡、鸭、鹅等,有些地区不吃狗肉,也有些地区却酷爱吃狗肉。

各个少数民族的服饰与饮食习惯(壮民族之服饰与饮食篇)(6)

酸食(酸嘢)

多数地区的壮族习惯于日食三餐,有少数地区的壮族也吃四餐,即在中、晚餐之间加一小餐。早、中餐比较简单,一般吃稀饭,晚餐为正餐,多吃干饭,菜肴也较为丰富。壮族男子喜欢饮酒,并以酒招待客人。热情好客,是壮族人民的良好品质。

各个少数民族的服饰与饮食习惯(壮民族之服饰与饮食篇)(7)

五色糯米饭(乌饭)

其中,壮族地区传统风味小吃——五色糯米饭(乌饭),是因呈黑、红、黄、白、紫5种色彩而得名。每逢农历三月三、清明、四月八、牛王节、端午节等民间传统节日,就是五色糯米饭登场之时。竹筒饭则是流行于壮族山区的民间野炊食品。

各个少数民族的服饰与饮食习惯(壮民族之服饰与饮食篇)(8)

竹筒饭

此外,有趣的是,除夕之夜,全家人吃完团圆饭后,壮族人民便将年初一全天吃的饭煮熟,将鸡、鸭、鱼、猪肉、蔬菜 等弄好,留到次日吃,俗称“压年饭”,以此来预示来年五谷丰登,年年有余。

各个少数民族的服饰与饮食习惯(壮民族之服饰与饮食篇)(9)

本文为头条号热带清凉666出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