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的民族共同语(汉语的告别语同样反映了汉族的风俗习惯)

第二种是比较熟悉的亲友在路上或其他公共场所相遇,交谈后分开时,双方都可能以 “有空了上我那儿去!”“代问你家里人好!”作为告别语,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汉族的民族共同语?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汉族的民族共同语(汉语的告别语同样反映了汉族的风俗习惯)

汉族的民族共同语

第二种是比较熟悉的亲友在路上或其他公共场所相遇,交谈后分开时,双方都可能以 “有空了上我那儿去!”“代问你家里人好!”作为告别语。

第三种是简短的“再见”,它多用于关系不太密切或是初识的人之间,也可附加在上 两类告别语之后,这是一种最新式的告别语。近年来也有不少青年以更简短的“Bye-bye" 作为告别语,它显然是西方文化的影响。正因为如此,它常常只用于平辈的同地位的人当中,除了幼儿之外,很少有人用它向长辈告别。

汉语的告别语同样反映了汉族的风俗习惯。比如上面讲到的第一种告别语就不大可能出现在英、美等社会中。

因为在那些社会里,时间就是金钱,人人分秒必争。亲友之间, 除了常例的圣诞节、复活节之类大型节日外,很少有人不经事先约定就去申门。所以,主 人既不会发出没有具体日期的“下次再来”“有空来玩”的邀请,也不会出门送客。

在这种情况下,客人当然也不会用“请留步”作为告别语。而“Good bye"”"Bye-bye”的通用 也正如“Good morning”和“Hello”的通用一样,反映了西方社会中人际关系比较疏远 的特点。汉语的告别语恰好说明汉族社会重视亲友,小杜群内关系比较紧密,

请求、感谢和道歉词语有礼貌地要求听话人干某件事、做某种动作叫做请求。 在汉语中,普遍用“请”这个词来表达请求的意思。但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请”既 可以单独当动词用,表示“请求”,也可以和许多其他的词构成意义上很不相同的礼貌词 语。下面从它们的语义结构上分别加以介绍,

“请”单独作动词,可以表达多种意义。比如在“请客”“请医生”“请他来”这些 词语中,“请”分别表达“款待”“找”“叫”的意义,同时附有尊敬的色彩。如果在“请” 的前面添加不同的修饰词,比如“邀请”“聘请”“约请”“催请”等等,则除了表尊敬之 外,还分别表明了不同性质的“请”

“请”做敬辞用,加在动词前面。动词代表说话人期待听话人做的动作或行为。比 如“请坐、请吃、请稍候”等。动词后可带宾语或补足语,如“请留步”“请节哀”“请保 重”。

有时,还可以在“请”的前面再加一个副词,构成“敬请光临”这种格式,它就比 “请光临”更为客气。这些表请求的礼貌词语都略去了指称听话人的代词。如果动词后的 宾语由多个词组成,我们往往把略去的第二人称代词补上,这样会显得更郑重一些。比如可以说:“请您准时出席”,“请您把姓名填在这张卡片上”等等。

“请”和某些动词、名词、形容词共同凝练成固定词组或复合词,其具体含义更加 复杂,不能用每个组成部分的意义简单相加而得。特别需要注意这些词组或复合词的动作 施事与受事。

比如“请安”是说话人向听话人表示问候,因此应该说“给您请安”;“请 教”是说话人向听话人请求指教,所以应该说“向您请教”;“请罪”也是表示说话人自认 为做了对不起听话人的事,主动向听话人道歉并请求听话人处分自己,所以也要说“向您 请罪”,结构与此类似的还有“请假”“请示”“请愿”等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