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最简单易懂的一回(傅山的红楼梦第一回)
注:【】中文字为石头记原文引用。全文最末有本回文字的彩色图片阅读版本。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
意思就是作者说自己不肯作伪雕饰,都是照着真实情况来写。书中所涉人物皆为真实还原,并不存在丑化篡改与美化修饰。正如原文所说的【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 石头记是一本【真传】。
既然作者明言此书为真传,那就要先用简单逻辑来辨清原文在写哪个年代。
【女娲氏炼石补天】是因为出现了天塌地陷的灭世之灾。【这贾雨村原系胡州人氏,因他生于末世】、【凡鸟偏从末世来】、【生于末世运偏消】,众多不同地域的人氏都经历此末世,即知末世为国家之末世。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书中甄真贾假,若有若无,写法为他书所不能,须去除陈腐之念,方识得此中妙处。
【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
绛珠草是一种中药,也叫红珠草,果实如同一滴绛红色的泪珠,故有此名。绛为红色,珠为王朱,指朱明王朝。绛珠草转世人间后是林黛玉。
赤瑕宫神瑛侍者,赤为红色,瑕为玉斑,瑛为玉石。神瑛侍者转世人间后是贾宝玉。
【这士隐正痴想,忽见隔壁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者走了出来。这贾雨村原系胡州人氏,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自前岁来此,又淹蹇住了,暂寄庙中安身,每日卖字作文为生,故士隐常与他交接。】
贾雨村,贾化之名道出雨村惯说假话,隔壁葫芦庙内寄居道出雨村与胡虏政权存在依附关系。胡州人氏为籍贯的隐写,傅山先生惯用胡字来形容各种对汉人政权有图谋异心的外族,此处胡州指清人政权所占据的东北。再整基业则道出贾雨村不甘恬淡的野心。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吴三桂,那位曾勇冠三军孝闻九边的著名将领吴三桂。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还没有成就宏图大业得偿人生夙愿,选择与清人结盟后给自身势力扩张带来很多烦恼。
被处处防范让我心情苦闷地皱起眉头,以子为质受人差遣,纵不情愿也只能暂作接受。
审视清人势力下我尴尬的处境,也不知谁会是我驰骋河山追逐霸业的知音。
末世后的各路纷乱势力如能被我掌控与我合作,我就聚拢至坚的权力成就一番奸雄霸业。
这首诗抒发了吴三桂的霸业愿望。也流露着对陈圆圆的爱慕。
嗯,陈圆圆,就是甄家那个丫鬟娇杏。
姑苏娇杏,苏州陈圆圆。那个令吴三桂始终不忘记,无论自身际遇如何都念念不忘想要带走的女子。吴陈之事,也算是一段末世风流佳话。
【雨村吟罢,因又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乃又搔首对天长叹,复高吟一联曰:玉在椟中求善價,钗于奁内待时飞。】
原文里宝钗和贾时飞面都没见过,这两句怪诗看似千古之谜,但它其实很简单。
古有买椟还珠之典,其中椟为盛放宝珠的盒子。比喻朱明皇帝所居的皇城皇宫。
皇太极曾评价吴三桂:吾家若得此人,何忧天下?曾致书吴三桂云:而将军之亲戚,俱在朕处。惟将军相时度势,早为之计可也。
那么钗等到时飞了么?并没有。皇太极和崇祯先后死去,而吴三桂在崇祯死去后才选择投靠满清。
故此二句实为忆旧之语。两句里提到的人物都是“地陷东南”时刻已然逝去的旧人。
身在末世争立霸业的吴三桂,想到平生所历的戎马生涯兴衰际遇,念及业已不在人世的两位帝王之尊级人物,不由生出这样一番感慨:
居于封闭皇城的崇祯皇帝朱由检,被众臣言论蒙蔽操纵,面对各种危机忧心忡忡地希望国家政权能够稳定繁荣;
纵横在东北关外的野心家皇太极,多次想要拉拢吴三桂,邀他投靠归附后金,参与皇太极灭明代之的霸业图谋。
然而岁月匆匆两位帝王都已故去,只剩吴三桂仰天长叹作此番感慨。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1645年,在这一年的五月十五,清军进入南京,历时一年的南京政权宣告终结,满人接手江南的南明国家权力。天上一轮才捧出,即天上一个圆,此画面正是一个吴字,吴三桂意图在南明覆灭后,一面周旋清人,一面图谋扩张自己的霸业,盼能身居帝位万人仰望。
这才是贾雨村吟咏这首诗的真实含意。
【乃亲斟一斗为贺。……当下即命小童进去,速封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雨村收了银衣,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不及面辞了。”士隐听了,也只得罢了。】
表面写甄士隐帮助贾雨村,只是为了随手带出一段朱由崧与吴三桂的交集。
朱由崧即位后曾封吴三桂为蓟国公,给诰券禄米,发银五万两漕米十万石,差官赍送。吴三桂正是希图霸业之际,虽受封赏,但自有打算,只作言语敷衍,并未因此而为南明效力。朱由崧政权对这个结果也实在是无可奈何。
【不想这日三月十五,葫芦庙中炸供,那些和尚不加小心,致使油锅火逸,便烧着窗纸。此方人家多用竹篱木壁者,大抵也因劫数,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彼时虽有军民来救,那火已成了势,如何救得下?直烧了一夜,方渐渐的熄去,也不知烧了几家。只可怜甄家在隔壁,早已烧成一片瓦砾场了。只有他夫妇并几个家人的性命不曾伤了。急得士隐惟跌足长叹而已。只得与妻子商议,且到田庄上去安身。偏值近年水旱不收,鼠盗蜂起,无非抢田夺地,鼠窃狗偷,民不安生,因此官兵剿捕,难以安身。】
祸事因胡虏政权而生,非是不加小心,而是有意为之。
非关和尚,而是剃发之令。
竹篱木壁者正是不愿剃发之汉人军民。
清军肆虐,屠戮江南,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不从者尽死。朱由崧政权就此灰飞烟灭,应了前文烟消火灭之谶。各处水旱不收盗贼四起,汉人百姓的生活景况亦是苦不堪言。竹、木,皆是良善之辈。鼠、蜂,皆是作恶之辈。
【忽见那边来了一个跛足道人,疯癫落脱,麻屣鹑衣,口内念着几句言词……】
周容,最擅以平凡故事发人深省,闻者常有醍醐灌顶之顿悟。这首好了歌,正是傅山先生仿周容之风以平实语言嘲讽欲望中挣扎的世人。后面甄士隐对此歌的解注即为全文各人物的一生评价。
为混作风月小说,书中避写刀兵,出家而去者,实为离世灭亡。甄士隐名为出家,实为朱由崧的灭亡。
作者傅山是一双空灵眼睛,不唯不许今人瞒过,并不许古人瞒过。书中很多人物的真实性情为史家颠倒扭曲,在此书中可谓尽还其本真。
傅山先生学识渊博好用典故,且向来耻于吟咏风月,文句多有典故借喻,诗词皆含纲目深意。随着后文的讲解,大家会渐渐明白傅山先生写作石头记的奇妙文学手法。
感谢每一位朋友的阅读与传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