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正月初十为什么吃莜面(燃灯节时吃莜面)
莜面做的酥油灯?河北坝上农作物与西藏文化的神奇相遇!
新疆祖鲁节的传说你听过吗?
欢迎大家关注我,分享不一样的蒙藏故事。
酥油灯
一个旧时节日农历十月二十五,察哈尔。
一早起来,宝音家便开始准备晚上点灯用的灯盏。这是一种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佛灯,以莜面和白砂糖混合,再加入牛奶,搅拌后捏成灯盏,再加入灯芯,浇入酥(黄)油,即可待用。
接下来就是等待夜晚。夜幕将至,人们沿着毡房、凉房、羊圈等开始摆放酥油灯,然后一一点燃,整个院落都沐浴在金光中。
宝音的父亲和其他的大人们一起念“玛尼”(唵玛尼贝美哄),宝音的母亲则和其他妇女们一起煮羊肉,烹制着丰盛的晚餐。宝音和其他小孩一样,在院子里玩游戏。等到玛尼念完,羊肉烹好,游戏玩罢,人们坐在一起大快朵颐。饭饱后回家睡去。
翌日,宝音和其他小朋友又早早出门,到各家去抢燃烧完的莜面牛奶做的佛灯吃。
这一天,是佛灯节。在寺院,喇嘛诵经点灯;在牧区,牧民在佛前供灯,然后将燃尽的灯盏掰碎给小孩吃,以期长命百岁。
冬季草原
以上是根据樊永贞、潘小平所编著的《察哈尔风俗》一书中的描述进行的改写,也是旧时察哈尔地区过燃灯节的风俗。
莜面美食
莜面是今内蒙古、山西、河北交界一带以张家口坝上为代表的传统主食。
点酥油灯是藏传佛教传播地区的传统习俗,而莜面则是坝上地区的特产。西藏的灯,蒙古的面,在察哈尔大地上奇妙的相遇了。
其实不止在察哈尔,以前很多蒙古地区都有过燃灯节的习惯,这种习惯来自遥远的西藏。
藏地的燃灯节藏历十月二十五日是藏及其他藏传佛教传播的确的传统节日“甘丹阿曲”,汉译“甘丹五供”或“燃灯节”。
藏地燃灯节
甘丹,即藏传佛教格鲁派之母寺“甘丹寺”之甘丹(“甘丹”是藏语音译,其意为“兜率天”),又译作“噶丹”。格鲁派之“格鲁”即“甘丹比鲁”之简称,意为“甘丹寺僧侣派”(见《西藏的寺与僧》)。因此格鲁派的一些寺院经常冠以“母寺甘丹”之前缀,如云南迪庆的“噶丹·松赞林”,北京的雍和宫(藏名“噶丹·金恰林”),甘丹也代指“格鲁派”。甘丹五供,为纪念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圆寂的法会。
拉萨甘丹寺
宗喀巴,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七岁时出家,法名洛桑扎巴,出生于青海宗喀地区,十六岁左右入藏求学,深通五明。无明即五种学问。分别为:
- 内明( 经、律、论三藏)
- 因明(逻辑辩证之学)
- 声明(文法、音韵)
- 工巧明(技艺)
- 医方明(医学)
他以阿底峡尊者所创的噶当巴派教义为主,融合各宗各派的精华,创立格鲁派,又被称为新噶当派。宗喀强调戒律,是西藏历史上著名的宗教改革家,有《菩提道次第广论》等多部论著传世,是西藏历史上最有名的宗教家、哲学家之一。
拉萨大昭寺
在“甘丹阿曲”法会中,僧人一般会进行《宗喀巴大师赞》《三十五佛忏悔文》《上师供》等念诵修持,以此纪念先师,勉励自我不忘正法、精进修行。
是夜,拉萨大昭寺灯火通明,拉萨以及外地而来的人共赴灯火盛宴,酥油灯盏让整座城市温暖如昼,酥油雕花、唐卡技艺让人目不暇接,人流如织,热闹非凡。
西安广仁寺燃灯节
按照地区的传统不同,与汉族地区接触较多的安多藏区以及其他的一些地方常用农历作为依据,而西藏地区通常以藏历作日期计算,今年的12月18日正是藏历十月二十五,即“燃灯节”。
燃灯节随着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也逐渐演化为蒙古地区的一项传统节日,如今成为卫拉特(新疆蒙古地区)蒙古族的重要节日——“祖鲁节”。
为什么要点灯纪念?灯,对于佛教有着特殊的意义。从物质形态上来讲,它是实际的灯,与供香、供水、供花相同,是作为虔诚供养的一种物质载体。从象征意义上来讲,灯又是佛法的象征,是光明,它点亮“无明”暗日,让世人觉醒觉知。
【文化】为什么经常看见佛教活动中要“点灯”?
《佛说施灯功德经》中云:
“善观诸有不自在,于佛法中得照明。”
《华严经》云:
“善男子!譬如一灯,入于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尽。菩萨摩诃萨菩提心灯,亦复如是。入于众生心室,百千万亿不可说劫,诸烦恼业,种种暗障,悉能除尽。”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云:
“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暗。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
传法,有时亦被称作“传灯”。如道原的《景德传灯录》、李遵勖的《天圣广灯录》、惟白的《建中靖国续灯录》等“五灯”。
那么,燃灯节之“灯”又是如何而来的呢?
燃灯节是由宗教祭祀活动发展而来的传统节日。
西藏布达拉宫
据《西藏历史文化词典》记载:
明永乐七年,宗喀巴大师在拉萨举行规模盛大的大祈愿法会期间,于一月十五日夜在大昭寺前摆设桌架,供奉酥油灯和其他各种供品,隆重纪念释迦牟尼佛降服六师外道。此后,每年的祈愿大法会期都要供奉酥油,于是因袭相传,逐渐演化成以燃点酥油花灯为主的群众性娱乐节日。
因此,“甘丹阿曲”的主角便成了“灯”。“灯”包含着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期许、善良的歌颂,智慧的向往以及先哲的追思。
新疆的祖鲁节祖鲁节的来源同其他蒙古地区过燃灯日一致,与藏传佛教在蒙古族中的传播有关。除此之外,关于新疆的祖鲁节,还有这样一个传说。
祖鲁节供灯
传说,有一个失去双亲的男孩被一家牧民所收养,男孩品行优良,长大后与牧民的女儿结婚。结婚后,夫妻二人带着女孩父母送的毡房和牲畜离开故乡寻找新的家园。有一天,一个神秘的老人来到男孩面前,告诉他山那边有富饶的草原,他们应该到那里生活。夫妻二人听了老人的话,来到了山后面,却发现这里荒无人烟,食物也很少。男孩准备用牛奶充饥,却不小心把牛奶打翻,只好忍着饥饿到处寻找食物,可都没有结果。到了第二天,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洒牛奶的地方出现了一口泉,泉边长满了绿草,最终成为富饶的草原。人们为了纪念此事,告诫后人不要浪费珍贵的食物(牛奶),每逢十月二十五,便洒一些牛奶在草原上,祈求风调雨顺、生活富足。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如今的祖鲁节除传统的点灯祈福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歌舞表演等娱乐活动,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歌颂与向往。
【文化】为什么经常看见佛教活动中要“点灯”?参考文献:
[1]樊永贞、潘小平《察哈尔风俗》,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2]王尧、陈庆英《西藏历史文化词典》,西藏人民出版社。
[3]柳陞祺《西藏的寺与僧》,中国藏学出版社。
[4]郭雨桥《蒙古通》,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5]王英杰.拉萨甘丹寺“甘丹阿曲”法会诵经仪式音声研究[J].藏学学刊,2015(02).
[6]赛尔杰.卫拉特蒙古族祖拉节的变迁[J].商,2015(51).
[7]尕藏才旦.藏族节日探源[J].西藏民俗,2002(02).
[8]杨曾文.道原及其《景德传灯录》[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1,(03).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