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布依族三月三)

资料整理来源于:网络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布依族三月三)(1)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布依族三月三)(2)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布依族三月三)(3)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布依族三月三)(4)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布依族三月三)(5)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布依族三月三)(6)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布依族三月三)(7)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布依族三月三)(8)

习俗

节日

布依族有许多传统节日,除过大年、端午节、中秋节等与汉族相似外,

“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节日都具有本民族的固有特色。

大年节

据方志记载,布依族“以十一月为岁首”。

平塘、荔波一带至今仍在十一月三十日“过小年”。

每到腊月,家家户户忙着酿酒、打糯米粑、腌制腊肉、做血豆腐,或缝制新衣。

除夕以丰盛酒菜供奉祖宗,并燃放爆竹,阖家守岁到鸡鸣。

正月初一则有姑娘争挑第一担水回家(名曰“聪明水”)

男孩争先到土地庙旁用绳子牵来小块石头放入畜圈(意为“六畜兴旺”)之俗。

大年期间,青年们相邀外出“朗绍朗冒”;

中老年人则彼此拜年祝贺,一同饮酒为乐。

有的地方还举行玩龙、舞狮、赛马、掷石、铜鼓、唢呐、歌舞、篮球等等娱乐活动。

一般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后,才开始下地干活。

二月二

主要是祭祀“土地神”,保佑全寨安宁,杀鸡敬祖,吃两色(白、黑)糯米饭。

云南省的布依族,这个节日要过三天,进行以祭“老人房”为中心的祭祀活动。

三月三,主要是祭山神或扫寨赶鬼,预祝丰收。

贵阳附近村寨,举行“三月三对歌会”,又称“仙歌节”或“地蚕会”(传说这天害虫闻听歌声就不敢危害庄稼)。

四月八,是纪念耕牛的节日。

布依族各地将这一节日称为 “牛王节” 或“牧童节”、“开秧节”等。

这天家家吃“牛王粑”和糯米饭,并以之喂牛,让牛休息一天,用枫树叶泡水给牛洗澡。

这一天也是惠水一带布依族青年男女坡上聚会吃糯米饭、唱歌玩乐的日子。

六月六

祭田神、土地神和山神,祭毕用鸡血沾上各色纸旗或做成大鸟形分别插在各块田中。

与此同时,召开“议榔”会议,宣布各种榔规榔约,且由榔头监督执行,借以保护社会财产安全。

许多地方(如惠水县的董朗河两岸、兴义市的查白场等)还举行规模盛大的玩山活动。

六月六节还有相关的传说。

如兴义的查白场传说是为纪念被恶霸逼婚、双双殉情的一对青年男女的;

安龙县则是纪念布依族人民反抗封建统治的起义胜利。

确定“六月六”为布依族人民的共同佳节。

吃新节

又叫尝新节。因各地的谷米成熟有先有后,过节日期不尽相同。

一般在稻谷将成熟时,由家中男子到田中摘来少量谷穗,放在甑中与糯米一同蒸熟后敬祖。

望谟、册亨等地,把新糯谷取来后,先煮熟晾干,舂去谷壳,再用开水泡胀蒸成糯饭,布依语称“根金毫模”。

汉族节日流传到布依族地区后,发生了一些变异。

如清明节,布依族除了为新故老人上坟外,还要为所有已故祖先挂纸(俗称挂青)。

但望谟县桑郎一带,清明不扫墓,三月三才上坟。

红水河一带清明吃三色糯米饭。端午节在布依族中被区分为大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小端午节(农历五月十五)。

这天布依族除吃粽子外,还吃五色糯米饭。而七月半,布依族要杀鸡、杀猪或杀牛祭祖,为逝者烧纸钱或金银绿锭,送寒衣等生活用品。

红水河沿岸要连过三天。十四日做“搭连粑”供祖先。

十五日晚到河边放冥船,让其随水漂流。十五、十六日年轻人和孩童聚集大榕树下,或荡秋千,或打陀螺,或去游泳。

惠水断杉一带,集中于古桥堡对歌,跳粑棒舞和铜鼓舞,同时进行唢呐比赛。

中秋节,布依族一些地方则有孩童“偷瓜”之俗。

孩童们将“偷”来的老瓜用红布包好,一路放着爆竹往送膝下无子的年轻夫妇家中,由无子夫妇将南瓜与糯米烹煮而食。

被“偷”南瓜的主人不能打骂“偷瓜人”。 人们相信用“偷”来的瓜煮糯饭吃,可以生子。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布依族三月三)(9)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布依族三月三)(10)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布依族三月三)(11)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布依族三月三)(12)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布依族三月三)(13)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布依族三月三)(14)

婚俗

历史上,各地布依族的婚姻习俗不尽相同。有父母包办的婚姻,也有完全自主的婚姻。

明代以后,由于各民族的频繁交往和文化的相互交流,特别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汉文化的影响,布依族的婚姻礼俗才逐渐改变,婚姻缔结从自主择配变成了父母绝对包办。

包办婚姻导致早婚(俗称“背带亲”)的产生,即婚姻当事人在幼儿时就由父母订了婚约,然后在十几岁时就结婚。

婚礼结束后返回娘家居住,即“不落夫家”。

有的则实行“姑舅表婚”,即舅之子娶姑之女,或者相反。

婚姻的缔结,分为“开口亲”、“订亲”、“结婚”三个阶段。先由男方家请媒人数次往返于女方家。

媒人第一次到女方家时,勿须提及求亲之事,只须将礼物放在女方家神龛上,说明礼物是某家送的,闲聊一会即返。

如过几天女方不退还礼物,媒人可第二次登门求亲。

获得同意后,男方就备办一些礼物,邀请家族中的老人、青年人和亲戚,同媒人去女家吃订亲酒。

这种仪式,称为吃“开口饭”,一些地区的布依族称之为“吃鸡”或“吃鸡腿”、“插毛香”等。

第二次由男方家带酒、公鸡、猪肉及聘礼若干到女方家“订亲”。

这一仪礼被称为“更客(吃羊)”或“更老尼(吃小酒)”、“更甘(甘是认定的意思)”等。

名称虽异,其内容均为“接八字”和议定聘礼。此后,男方家可以确定婚期,并请媒人通知女方家,以便准备嫁妆。

婚礼期间,新郎新娘三天内不得同宿,婚礼第二天,新娘要拜见翁姑及男方亲戚。

婚礼第三天早上,新娘挑水或到厨房看一看,其意义类似于汉族的“下厨”。此礼行毕,新娘即启程回娘家,谓之“回门”。

布依族村寨的婚礼,远近的青年们都可以赶来听歌唱歌,有的地方唱七八个昼夜。

如果男子相中某姑娘,就请家族中的姐姐或妹妹充当“银雀”,传递信息,女子如若愿意,就把自己事先精心绣好的绣球抛给对方,男女双双走出人群,到不远处对歌。

经过多次会晤,建立了感情,就可盟誓终身。

“朗绍朗冒”这种社交活动不限于未婚男女,已婚者亦可参加。

不过对于未婚者来说是谈恋爱;对于已婚者而言,则可能是炫耀自己唱歌的才能,或者是对父母包办婚姻的反抗。“朗绍朗冒”中除唱情歌外,还唱苦歌、告状歌和逃婚调等。

丧葬

布依族丧葬在清代以前,行火葬,不垒坟。

清代中叶后才逐渐垒坟、立碑。

当老人逝世后,丧家即向舅家和至亲好友报丧,并请本民族的“布摩”(祭师)择定吉日,举办丧事。

丧葬仪式繁简程度视家庭经济情况而定。

富有之家,要举行“古夜王”仪式,砍牛做斋,大办酒席,丧期甚至长达七天、九天。

停柩期间,丧家一律素食。

葬式有土坑墓、石棺墓、石室墓、岩洞葬、停棺待葬(二次葬)、瓮棺葬等 。

禁忌

大年初一,不开箱柜,不扫地,不梳头,不晒晾衣服。

初一到初三不动土,正月十五不动刀,菜也只能用手扭断。

禁在村前村后埋坟.扫寨时禁外人入村,驱鬼时禁外人进家门。

禁已出嫁的姑娘在娘家生小孩。

家有产妇,在门口挂红布和篾帽拒人进家,男子不得进人妇女分娩的房屋。

禁在屋内吹口哨、唱情歌。非正常死亡的人,忌以鼓声报丧。

到布依族人家中做客,不得触动神龛和供桌,火塘边的三脚架忌讳踩踏。

布依族习惯以酒敬客,客人或多或少都应喝一点。

布依族村寨的山神树和大罗汉树,禁止任何人触摸和砍伐。布依族送礼必须送双数。

孩子体弱多病,父母就要给他寻找保护人干爹、干妈。寻找干爹、干妈有两种方法:

一是择日在家等候,3天内第一个登门的人,即为孩子的保护人;

二是择吉日由父母领着孩子,在路上等候第一个过往的行人,即为保护人。

部分布依族分支族人不吃狗肉,一种解释是狗曾经救过其祖先,另一种解释是人类以前并无稻谷,是狗从天神的晒谷场带回稻谷给布依族人,使得布依族成为人类中最早种植水稻的“水稻民族”。

部分布依族分支族人不吃鱼肉,因为相传布依族最早的母亲是龙王的女儿——一条神鱼 。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布依族三月三)(15)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布依族三月三)(16)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布依族三月三)(17)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布依族三月三)(1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