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红文化研究(民俗与女红的相互影响)
在绘画作品中反映女红图景的,最早的可追溯到唐代画家张萱的《捣练图》;再有河北井陉县出土的金代墓室中的粉绘《捣练图》。它们分别再现了宫廷和民间的女红场景。清代画家任薰所绘的绣花仕女扇面,则展示了一位古代千金小姐以绣房女红为消遣,养性的奢华生活。
当然,自古以来的女红高手亦是层出不穷。据说三国时期的吴王赵夫人就有“三绝”绝活:可在指间以彩丝织成龙凤之锦是为“机绝”;能用针线在方帛之上绣出“五岳列国”地图是为“针绝”;又以胶续丝发作罗丝轻幔是为“丝绝”。这种画作何其了得!
相传唐代永贞元年有一奇女子卢眉娘,年仅十四就能在一尺绢上绣七卷《法华经》,字仅粟粒之大,且点划分明,然品题章句,竟无遗漏。
到明代,上海的顾绣出类拔萃,名扬四海,其中的刺绣高手代表人物为韩希孟。清末民初也有一位较出名的女红刺绣专家沈寿,曾入宫廷传授绣艺,办过绣校和女红传习所,为了更好的研究刺绣,甚至还东渡日本考察。
另有《雪宦绣谱》女红专著出版问世,影响深远。在服饰方面,女红更是如诗如画,登峰造极的服装恐怕莫过于皇宫贵族的龙袍官服,凤冠霞帔了。
女红元素纺 织中国的纺织源远流长,而且品种多样,花色繁杂,这说明了,穿衣问题是一文明国度所不可缺少的。纺织品就其原料来分,有丝、麻、葛、棉等,丝织华贵,麻葛以少见,自宋元以来,全国逐渐推广了植棉纱和织棉布,近现代流行于民间的,仍然是棉织。如今城乡妇女土法纺棉织布的非常珍稀,因为早已被现代化机械纺织厂所替代。
浆 染浆和染是两个概念,浆是指浆水浸泡织好的布,使其挺刮光滑,另外民间织的白土布,没有经过漂白带有黄丝丝的感觉,叫做本色布。用一种老粉——土粉,经过浆洗也就变白了。染则是指染色民间用的染料,过去主要是从植物提取的即现代所说的草木染。如今现代化纺织厂都拥有现代化染布染花工艺,在一些少数民族山寨依稀尚存的土法浆染只是为了制作工艺品。
缝 纫
缝纫是个叠词,缝与纫都有贯穿连缀的意思,我们一般讲缝纫就是缝制衣服,缝和纫两个字放在一起,也许是强调缝制一件衣服需要千针万线吧!确实现在做衣服有缝纫机,有服装加工厂,订做一件衣服并不难,但在若干年前,每一件衣服都是妇女一针针地缝起来的,他们为老人缝,为孩子缝,为自己缝,一辈子的岁月都随着飞针走线流淌着。
刺 绣刺绣可以说是中国女红中最突出的一种,从全世界看中国刺绣,不但出现的最早,历史最悠久,而且形成了自己的传统,战国时期的刺绣品已很复杂,图案层次分明交错有致,汉代的绣衣绣裘就更多了。中国的刺绣的基础太普遍太深厚了,在男耕女织的社会制度下,千千万万的女孩都要学习女红都要掌握刺绣,恐怕是中国历史上独有的现象。
鞋 帽中国的鞋帽,从很早以前一直到近代都是家庭妇女手工制作的,后来虽有了鞋店帽店但真正买鞋的,仍然是少数。在广大的农村鞋帽,特别是儿童的帽子还是自己做,一个家庭妇女为家庭成员所做的鞋子的数量是相当惊人的。直到当代现代化鞋厂遍地开花,家庭妇女方才从做鞋劳动中解脱出来。
编 结编结的范围很大。可做编结的材料很多,既可用丝、棉又可用多种植物如竹、藤、草、棕、麦杆等,凡是有一定韧性的条状物都可以编连起来,以绳为基础打成结,中国的打结从最简单的捆扎,发展成一种艺术,转项到装饰又从装饰给他以丰富的寓意,成为我们民族文化包容性很大的特性,很大的一种象征。
剪 花
在中国从事剪纸的妇女,人数之众历史之悠久以及所剪花样之多,内容之广数量之大,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对女红来说,妇女们除了用纸来剪花样,还用其他的材料,如布、植物的叶子来剪,而其工艺制作是和剪纸相近的,如在孩子的衣服上、肚兜上、布玩具上,常常可以看到大块不同颜色的布,剪成了多种动物、花草拼贴在上面。
面 花中国的北方以面食为主,妇女们可以用面粉做出名目繁多的食物,归纳起来竟有五十多种,妇女们在长期的面食制作,发现这种带有可塑性的物质材料暨可以吃又可以做成各种形象,面花不仅是妇女手勤的说明,而且是心巧的一个标志。
玩 具中国过去没把玩具当成一个独立的职业,学校也没有设立专门的学科。但是学龄前的孩子是由妈妈看管的,善良、聪慧的母亲,常常会就地取材,随手制作一些玩具给孩子们,给他们童年增添一份乐趣。妈妈是常常带着孩子下田干活的,干活时让孩子在地头上玩,为了哄孩子他们随手将一根高粱秆剥下长长的篾条,折几下就成了只小鸟。(许圣义 许昌浩)
(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